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今天,姐要安利一部紅遍百老匯的現象級神劇《漢密爾頓》。因為,國慶假期我終於飛去紐約看啦~~~(本文點略多,詳細閱讀大約需要8分半)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漢密爾頓是誰?就是這個在10美元頭像上的人。

他是美國的開國元勳之一,憲法的起草人之一,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美國政黨制度的建立者。但長期以來,關於他的影視音作品卻寥寥無幾,直到這部火出天際的現象級音樂劇《漢密爾頓》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漢密爾頓》有多牛?簡單說幾點:

1、2015年8月初剛剛登上百老匯,就被紐約時報劇評人稱為“讓人們變賣房產、抵押孩子買票來看都值得”的神作。

2、拿獎拿到手軟,橫掃託尼獎。業內最愛用 “Revolutionary”(革命性)來評價。“革命”一詞雙關,除了該劇大量使用rap之外,還因為劇情說的就是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在美國版“建國大業”裡的故事。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3、已成就百老匯最貴票價,可官網依舊傲嬌說票賣完了。

4、 Lin-Manuel Miranda(林-曼鈕爾。美蘭達)集這部音樂劇的詞、曲、劇本改編和男一號為一身,可謂全才。他已經被不少人稱為“新一代的莎士比亞”。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5、被白宮邀請去表演過,奧巴馬全家來看過兩次。美國財務部之前打算把 Alexander Hamilton 的頭像從10美元上面撤下來,但因這部音樂劇暫緩了。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反正,在紐約,你跟任何人說“我買到了《漢密爾頓》的票”都是一件超級狂拽酷炫的事!

我不是戲劇重度愛好者,但是狂拽酷炫有逼格的熱鬧,也是喜歡湊一湊的。

也許你們已經在知乎上看過了很多有深度的劇評,而今天這篇安利,大概更偏向於一個普通觀眾近距離的觀劇攻略,希望對大家有用咯。

準備:買票、預習、Go!

眾所周知,《漢密爾頓》的票難買。

雖然的確有超便宜的慈善票,但搶那個靠運氣也需要檔期。而身在大洋彼岸,買票我只能上漢密爾頓的官網:http://www。hamiltonbroadway。com/

運氣不錯,提前一個多月,居然刷到了票,還是第四排!

不過位置比較偏,幾乎已經在舞臺最左側了。票價也是相當辣手:654刀!約合人民幣4300塊。(其中包含了100塊的購票服務費)屆時憑列印的戲票就能入場。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演出當天劇場顯示的票價,也在199-749美刀之間。但你是鐵定買不到的。當天劇場門口有不少等退票的觀眾,打聽了一下,聽說退票是1000刀一張。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這麼貴的票,不做點功課去聽就太暴殄天物了。尤其,這部音樂劇有很多對我們來說生僻的歷史知識點。更重要的是,有80%的內容是Rap!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對於做功課,我的建議是: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如果你英文底子好,看美劇基本可以啃生肉,建議先找知乎、豆瓣的幾篇劇評看一下,瞭解大致劇情和人物的生平事蹟。

原班人馬在Tony獎頒獎禮上的表演,可以戳來看看http://www。iqiyi。com/w_19ru967ffd。html

到劇場獲得第一手觀感後,再去重溫原版CD回顧補課。(因為現場是沒有字幕的)畢竟rap還是很考驗聽力的。

還可以再去看original cast在白宮為奧巴馬錶演的《one last time》,感觸會更深。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如果對自己的英文還沒那麼自信,那除了劇評之外,也可以參考騰訊上的雙語影片。

它的好處是有雙語字幕,必要的知識點也有講解。缺點則是因為影片是觀眾偷錄的,畫質和音效都很差。

此外,如果你上得去油管,也可以參考這個原聲字幕影片。沒有影象,但字幕特別清楚。我和好基友看完音樂劇後,一路在大巴上就靠看這個溫習的。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現場:有老奶奶哭了,也中途退場的

《漢密爾頓》固定在百老匯的Richard Rodgers劇院上演。理查德·羅傑斯劇院也擁有一項傲人的紀錄:在這裡演出的作品,共拿到託尼獎11個最佳戲劇獎及最佳音樂劇獎。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如果是第一次去紐約的人,可以把“洛克菲勒”、“時代廣場”等景點的遊玩安排在看戲之前,因為實在是很近。如果你就住在曼哈頓中城,真的就是走幾條街就到了。晚上看完戲出來走50米就是時代廣場,順便還可以去轉角hardrock買件T恤。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漢密爾頓》有下午場,也有晚上場,晚場在7點半。我們到的時候是7點,排隊入場的人已經排出百米開外了。熱情的合影者也不少。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而散場後因為難打車,也有不少三輪車來兜生意。當然,我覺得走走更好。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劇院並不大,容量和倫敦西區看《悲慘世界》的Queens劇院差不多。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舞臺也並不大,但是可旋轉的圓盤和能移動的佈景,給該劇推進劇情和場景轉換,提供了不少便利。而坐在第四排的好處是,能將演員的表情看得一清二楚,也將他們狂噴的口水看得一清二楚……唱Rap不容易啊。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漢密爾頓》的顛覆性在於,該劇大量啟用了黑人、拉丁裔等少數裔出演主角。

男一號兼詞曲作者Lin,本身就是波多黎各後代,飾演“美國之父”華盛頓、男二號阿倫·伯爾(Aaron Burr)的居然也是黑人。真是大膽啊!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而常看美劇的朋友可能就知道,在2004年的《波士頓法律》第一集中,就有這樣的劇情:一個黑人小姑娘去一出原型為白人的音樂劇試鏡遭拒,鬧上公堂,經過Alan Shore的巧舌如簧,最後法官判其可以以B角的身份每週出演一次。

可見在音樂劇中“少數裔”出演白人角色是多麼艱難。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而全劇最突出的白人角色“喬治三世”則明顯是“丑角”的設定。

他的三次出場,都是讓人捧腹的。

跟我同去看戲的閨蜜,男友是英國人,期間發微信來問:這部劇是不是anti-british的?閨蜜答:“是噠,喬治三世就是個小丑。”英國男友恍然:“難怪美國人死也要去看哦!”(不過他的唱段可以說是全劇最容易學的了)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奧巴馬會去二刷該劇再正常不過。而川普估計是抵死也不從的。

但這同時也讓我產生了一個疑問:這部劇的政治性,會超越它的藝術性嗎?(這個問題下文會討論)

有意思的是,在現場我發現,來看劇的80%以上都是白人(起碼我這場是)。還有不少是二刷、三刷的。坐在我身邊的一位老太太,大概從第三首歌就開始抹眼淚,大概是對那段歷史有共鳴吧。但坐在我前面的兩位白人長者(60歲左右,一男一女)卻在幕間休息時離場了。

我猜他們應該是非常非常保守的共和黨。對於一個唱著rap的黑人版“華盛頓”,實在難以接受吧。

幕間休息時,買酒的人很多。買CD、衣服等紀念品的人也很多。

兩個Tips:

1、劇場裡買CD要35刀,但你到外邊的音像店卻只要20刀。

2、儘早出去上廁所因為隊伍可以長到一直綿延到劇場裡。好在女廁所是單行線設定,加快了速度。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亮點、淚點、笑點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故事,如果用比較娛樂的方式來講,大約是這樣的:

1、漢密爾頓是來自英屬西印度群島的私生子,是個孤兒。他雖然出身不好,但才華橫溢,放在現在就屬於那種能日更三萬字的大V網紅小能手。

2、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18歲的漢密爾頓在波士頓戰役中,加入了北美民兵,隨後被喬治·華盛頓看中,成為他的左膀右臂。

3、約克鎮大捷之後,他迎娶Schuyler sisters(紐約old money家族三姐妹,有點類似於我們的宋氏三姐妹)中的二姐Eliza,但是與大姐Angelica才是相愛相知的靈魂伴侶。成為人生贏家。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4、但他就像很多現在娛樂明星一樣,卒於話多。因為鋒芒必露,所以樹敵無數。

終於,他捲入一樁性醜聞。可這人跟薛之謙一樣,偏要為自己辯解,還自曝“帶情人回家過夜”的細節,讓吃瓜群眾譁然,瞬間人設崩塌。

5、漢密爾頓還有一個相愛相殺的好基友阿倫·伯爾(Aaron burr)。此人嫉妒漢密爾頓被華盛頓器重,為了出人頭地甚至改換了黨派,於是與漢密爾頓決裂。由於漢密爾頓沒有投票給他,憤而與漢密爾頓決鬥。

6、槍響,漢密爾頓卒,享年47歲。

從現場最直觀的感受來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三幕:

女二號的讓愛人生

因為原班人馬已經隱退,這次去現場能碰上什麼樣的卡司,也只好碰運氣。

遺憾的是,這次的女演員都不行,唱Rap基本靠背,缺乏情感投入。倒是越發讓人懷念起原版的女二號Angelica。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扮演者Renée Elise Goldsberry,也因為這個角色拿下了託尼獎。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Renée大概可以算是“最被電視劇耽誤的百老匯演員”,看過美劇《傲骨賢妻》的人,大概會認出她就是劇中跟Carry接觸較多的女檢察官。但是在《傲骨賢妻》裡,Renée的角色並不討喜。而她一演《漢密爾頓》就拿下託尼獎。可是現在,她又不演百老匯了,繼續耕耘電視劇……哎……姑娘,你到底知道自己適合啥伐?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Angelica,得益於劇本的深度塑造,是我在這部劇裡最喜歡的人物之一。

她是Schuyler姐妹中的老大,有野心,有抱負,和漢密爾頓是同類。屬於never be satisfied的那類人。

但漢密爾頓是個窮小子,而她作為家中老大(父親膝下無子),卻註定承擔起了家族重任,是要marry rich的。

這是她的第一個悲劇點。

第二個悲劇點,則也是基於她家中老大的責任感。當她發現妹妹Eliza愛上了漢密爾頓之後,果斷讓愛。而二小姐Eliza的性格與世無爭,則和漢密爾頓互補。(所以婚的永遠不會是摯愛麼?sigh)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而《漢密爾頓》的高明在於,這讓愛的過程,採用了時間倒流的模式。彷彿諾蘭的美劇一般,利用旋轉舞臺和舞者的精妙走位配合,營造出了電視劇中“閃回”的穿越效果。

前一幕還是妹妹Eliza在訴說自己是怎樣妙愛上漢密爾頓,與之結婚。

緊接著後一幕就是婚禮上姐姐Angelica敬酒新郎新娘,而後閃回到和漢密爾頓一見傾心卻自知不可能才介紹給妹妹的矛盾心理過程。

Renée的唱段,rap處情緒飽滿、鏗鏘有力、咬字清晰,抒情處又有老牌百老匯詠歎調的功力。真希望她繼續演百老匯啊

漢密爾頓和傑佛遜的battle

既然《漢密爾頓》主打嘻哈,圈了一票年輕觀眾,那rap的唱段,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

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幕中,漢密爾頓和傑弗遜的兩場辯論,宛如一場battle,氣勢如虹,又給力又解氣,還相當幽默。傑弗遜的mic drop手勢,更是swag十足,讓現場笑成一片。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Lin在採訪中說過:

嘻哈是一種野心的音樂,也是種表達蔑視的手段。它是一種無視貧窮、地位、種族主義、競爭對手的音樂手段。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前段時間 ,因為《中國有嘻哈》的走紅,很多人都被普及了部分嘻哈知識。但看完《漢密爾頓》我森森滴覺得,中國真的沒嘻哈啊……

還記得當初吳亦凡在節目裡讓眾選手以在“羽毛球”為題freestyle一段,結果眾人懵逼,表現好的也只能押韻一點“林丹”、“王冠”之類的。

事實上,寫好rap,不但需要音樂才能,也需要相當大的專業知識儲備啊!

隨便節選一段傑弗遜懟漢密爾頓的(漢密爾頓提出了國債提案,以允許建立國家銀行來承擔所有國債,當以傑弗遜為首的南方貴族反對)。

這一段是歷史知識點重災區,強烈建議複習字幕影片。

If the shoes fit, wear it (反正我說的錯,你就承認吧)

If New York‘s in debt (如果紐約州欠債)

why should Virginia bear it? UH? (憑什麼要弗吉尼亞州承擔)

Our debts are paid, I’m afraid。 (我弗州明明已經不欠誰)

Don‘t tax the South cuz we got it made in the shade (別眼紅我們南方逍遙富貴,想徵我們的稅)

In Virginia, we planty seeds in the groud,We create。(我大弗州在辛勤播種,生產創造)

You just wanna move our money around。 (你卻只想拿我們的錢來用)

This financial plan is an outrageous demand。 (這個財政提案真是明目張膽)

and it’s too many damn pages foe any man to understand。 (還冗長得讓人沒法看)

什麼單押、雙押、punchline,人家做來遊刃有餘啊!

悲劇人物burr和子彈時間

我看的那場,女演員不行,男演員倒是可圈可點。最棒的就是男二號Aaron burr的扮演者Daniel Beraker。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漢密爾頓》整部劇,都是由Burr的視角來敘述的。

Burr是個悲劇人物,跟漢密爾頓相愛相殺,為人處事也很圓滑,和事事鋒芒畢露的漢密爾頓相反。

他對妻兒而言是慈父,但在政治上卻頗為投機,為了當選參議員不惜改換黨派,也因此為漢密爾頓所不齒。

最後,因為槍殺了漢密爾頓,Burr也悲劇性滴成了反派。只能感慨造化弄人。

畢竟,漢密爾頓也也知道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they think me Macbeth, the ambition is my folly (他們認為我是麥克白,被胸中志向所累)

I‘m a polymath, a pain in the ass, a massive pain (我學識淵博卻遭人討厭,自己也感到痛徹心扉)

Daniel Beraker的表演,可以說是彈眼落睛,把Burr萌賤腹黑演繹得入木三分。所以,雖然是他處處和漢密爾頓做對,最後甚至殺了男主,可你就是對他恨不起來。

全劇的倒數第二首歌《The world was wide enough》,透過Burr和漢密爾頓在決鬥現場的各自內心獨白,將劇情推向高潮。歌名也說明了“既生瑜何生亮”的現代註解——世界足夠大,足夠我們倆共存。

這一幕裡也出現了著名的“子彈時間”。就算不懂英文,也可以透過音效和舞者的表現get到這一幕的精髓。而“子彈時間”在該劇中出現了不止一次。(不是駭客帝國那種)

這種子彈射出後,被舞蹈演員“捏住”,然後時間靜止、閃回,真的很有諾蘭弟弟的風格。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而漢密爾頓臨死前,閃回了自己的一生,旋轉舞臺和關鍵歌詞之間的串聯,讓人對這位傳奇美國“建國元勳”之一加深了了解。

漢密爾頓的主題曲是“I’m not throwing away my shot(我絕不會放棄良機)”,這主題曲在多段劇情中穿插反覆,加深了觀眾對漢密爾頓“才華橫溢野心勃勃”的印象。

“shot”一詞,除了“機會”的意思,還有“開槍射擊”的意思。

而到了最後決鬥的一幕,漢密爾頓居然“throw away my shot”,將槍指向了空中。如此一語雙關、戲劇性逆轉又首尾呼應,既完善了人物弧線,又貼合了全劇的整體性。妙哉!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總結、回顧

《漢密爾頓》的淚點還有很多。

例如得知漢密爾頓出軌後,Angelica跑去怒懟,質問他到底知不知道什麼何謂“犧牲”;

例如漢密爾頓死後,妻子Eliza一手建立了紐約第一個孤兒院,以紀念是孤兒的丈夫,繼承他的意志;

例如漢密爾頓躊躇滿志滴說他還有一百萬件事情沒做,信心滿滿滴跟你說just you wait!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結尾的總結篇,從多個角度回顧漢密爾頓一生。卻又提出“誰死、誰生、誰講述你的故事”的詰問。

反正,我們看了之後的後遺症是,原版CD已經單曲迴圈了一個星期。又翻出了中文字幕版來看,瞭解的知識點越多,越覺得回味雋永。

外網有網友逐字逐句從Lin寫的歌詞中,找出史料出處,也是很厲害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找來看。

總結來說,這部舞臺劇的藝術性和它的政治意義同樣突出。

抵押房子去看?還是要看看房子在哪兒的。(北京三環內上海市中心還是別折騰了,乖)

去紐約看了全球最火的《漢密爾頓》,感覺要賣房了

祝你買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