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世上之事總是動靜相宜,福禍相依的。具體到二千多年的中國古代史,也是一部治亂興替,往復迴圈的活劇。

大凡天下承平日久,就容易綱紀廢弛,失去了信仰和約束的猛獸一旦出籠,就會引發如天崩地裂般的鉅變。

自秦始皇統一天下,開創了帝國時代算起,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總共有五次。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秦一統天下

他們是秦末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張角領導的東漢黃巾起義,唐末的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以及清代咸豐年間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

這五頭揭竿而起的猛獸所動員的巨大能量,基本上破壞了他們所處時代的社會秩序,摧毀了帝國的根基,甚至接近完成改朝換代。

咱們先來看看這五位仁兄的具體情況。

陳勝吳廣

這兩人是秦朝廷徵發的戍卒,也算是屬於秦軍編制序列了,因為未能按時完成既定任務,懼怕受到秦律的制裁,不得不鋌而走險的。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陳勝吳廣

然而陳勝其人並不是純粹的貧苦農民出身。根據《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勝是春秋時代陳國貴族後裔。在起義前陳勝的職務是押送戍卒的屯長,按秦代軍功爵制,屯長對應5級爵位——大夫,秩200石。

所以說陳勝這是典型的逃兵,秦軍對待逃兵的軍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所以陳勝吳廣沒有選擇,藉著任務失敗發動起義,反正大不了就是一個死,倒不如借這個不可逆的機會,跳出舒適區,變打工為創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嘛!

可見,陳勝這位仁兄平時應該也有讀名人傳記的習慣,八成當年也是和劉季和項籍一樣,見識過秦始皇出巡的牛叉場面的。打工一輩子,那是不存在的,自己當老闆那才威風,這不機會來了。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陳勝吳廣起義路線

張角洪秀全

再說張角這位仁兄,向來以神秘色彩示人,沒點法術烘托一下氛圍,他都不好意思出來讓人看見。其神神叨叨的樣子和“天父幼子”,耶穌大哥的“弟弟”洪秀全一樣一樣的。

當然,張角與洪秀全他們都是識字讀書人,只是是無法透過世俗體制,正常獲得階層流動的機會,進而進入主流圈層。一句話“屢試不第”,又不甘久居人下,那就也支攤子創業吧。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揭竿而起

於是這兩位仁兄,與陳勝吳廣不一樣,就別出心裁的利用宗教本土化搞事,太平道,太平天國,像不像?

在閉塞不發達地區,透過洗腦式的傳播,將落後愚昧的烏合之眾凝聚成了虎狼之師,攪動的天下不寧。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張角

黃巢李自成

他倆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佔領過首都,改過國號和稱過帝的。他們本已經無限接近於改朝換代,實地體驗了一把君臨天下的大場面,奈何功敗垂成,最後又都被趕出京城打回原形,死在了逃亡路上。

他們一個也是屢試不第,進而仇恨政府仇恨社會;一個是郵遞員,結果不幸遭到裁員,失業了,怎麼辦呢?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黃巢

上述五位仁兄,舉旗造反的征途轟轟烈烈,卻各有各的不幸遭遇。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們因為各種原因的催化,經過多年奮鬥才企及的頂峰,沒想到敗亡卻何其的迅速,究竟根源何在呢?

套用托爾斯泰說過的話,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但這五位揭竿而起的仁兄在他們創業的過程中,成功的開頭各有各的不同,但失敗的原因卻是基本一致的,他們都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

古人篤信: 成大事者,須有天時、地利、人和齊備,三者缺一不可。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李自成

五次起義都是具備了天時的,如秦、東漢、唐、明、清帝國末年,朝廷無道,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這是最根本性的天時。

他們也曾經在上升期佔據過山川地利。如陳勝一度攻佔陳縣,進逼要地滎陽,威脅關中;張角的黃巾軍在短短一個月內從冀州擴張到了七州二十八郡,把漢靈帝嚇尿了。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黃巾起義

同樣的黃巢、李自成也是一鼓作氣,勢如破竹,分別攻破了大唐與大明的京師重地,南面稱孤;洪秀全的太平軍一舉拿下華東重鎮南京,也公然與清廷分庭抗禮了。

他們都曾經利用了天時,也一度佔據了地利優勢,然而他們唯獨少了或者說弄丟了能支撐他們可持續坐穩江山的人和,進而把已有的天時地利白白的得而復失了。

注意,這五人在剛剛揭竿而起之時,也擁有過能支撐他們打天下的人和,不斷壯大的團隊就是當時的重要人和。問題是打天下和治天下可以是同一撥人嗎?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李自成

到了後來,在攻城略地的同時,隨著地盤的擴大,統治人口的增加,對治理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於破壞能力,而具備這種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之人在哪兒呢?

在前朝政府各部門裡,尤其是各州郡府縣,那些基層胥吏們。爭取他們的支援,甚至將他們納入自己隊伍中,充實到每一個基層政權中去,那就大事可成。

不同的社會基礎催生不同的治理結構,失去了社會基礎,黃巢和李自成玩不轉,張角和洪秀全一樣玩不轉,何況是早早稱王的陳勝吳廣呢,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道理懂嗎?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黃巢起義路線

可惜,這五位仁兄不這麼想。他們是怎麼幹的呢?

陳勝,急吼吼稱王,一下成為眾矢之的。又未能聯合當時社會影響尚存的六國舊部,將起義形勢擴大化,從而分散秦軍兵力。結果是孤立無援的張楚政權,成為秦軍章邯集團的主要圍殲目標,僅僅半年時間迅速敗亡。

張角和洪秀全一樣,透過政教合一的體系迅速集合了教眾起事,但是這一制度在後來的城市治理中起了反作用。

不是所有人都會接受這些教義的,大多數非教眾被排除在外,甚至被視為異端,被迫投靠到起義軍的對立面。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黃巾軍

於是,這種既不能積極自我調整適應世俗社會,也得不到廣泛支援的極端宗教化模式,最終必然被淘汰。

黃巢和李自成,曾經無限接近改朝換代的偉大目標,但是又都功敗垂成。原因是忽視了對依然把持城市政權的前朝各級官僚進行爭取。過於小看他們,以為大局已定,於是鞭撻官員,甚至屠城,搜刮財富和府庫,恰恰是這種羞辱和藐視最終要了黃巢李自成們的命。

說了這麼多,六國貴族也好,劉備、曹操也好,還是朱溫、李克用,甚至吳三桂,左宗棠和曾國藩等人,他們也是英雄豪傑,有抱負有志向的人才,為什麼不參與或者響應那五位仁兄的號召呢?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太平天國

一開始他們並不是起義軍專政的物件,後來才慢慢的成為了這五位仁兄的對手甚至是剋星。根本原因就是,起義者始終未能得到主流社會價值觀的認可,不但得不到認可甚至還遭到了抵制。

在王朝帝國更替的程序中,人和的順利轉換至關重要。很不幸,這五位中國農民起義史上最耀眼的明星人物顯然欠缺這樣的能力,或者說他們沒有抓住這種稍縱即逝的機會。

英雄不問出處,替天行道的先驅者

左宗棠曾國藩

歷史沒有如果,多少王朝帝國榮辱興衰,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如花開花落般週而復始。然而那些揭竿而起的英雄豪傑們,無論成敗,依然都是值得後人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