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鑑賞辭典》第七十一首《過故人莊》(孟浩然)

【篇目】

【篇目】

【作品介紹】

【註釋】

【譯文】

【作者介紹】

【賞析一~~賞析七】

賞析一~~賞析七

【古風泊客一席談】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盛唐·孟浩然·五言律詩

gù rén jù jī shǔ ,yāo wǒ zhì tián jiā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lǜ shù cūn biān hé ,qīng shān guō wài xié 。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kāi xuān miàn cháng pǔ ,bǎ jiǔ huà sāng má 。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dài dào chóng yáng rì ,hái lái jiù jú huā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過故人莊》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律,寫的是詩人應邀到一位農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經過。在淳樸自然的田園風光之中,主客舉杯飲酒,閒談家常,充滿了樂趣,抒發了詩人和朋友之間真摯的友情。這首詩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細細品味就像是一幅畫著田園風光的中國畫,將景、事、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拼音版:

⑴過:拜訪。故人莊:老朋友的田莊。莊,田莊。

⑵具:準備,置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shǔ):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

⑶邀:邀請。至:到。

⑷合:環繞。

⑸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裡指村莊的外牆。斜(xiá):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⑹開:開啟,開啟。軒:窗戶。面:面對。場圃:場,打穀場、稻場;圃,菜園。

⑺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話桑麻:閒談農事。桑麻:桑樹和麻。這裡泛指莊稼。

⑻重陽日:指夏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⑼還(huán):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作品介紹]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手舉酒杯閒談莊稼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

[註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維並稱“王孟”。其詩清淡,長於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著詩二百餘首。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賞析

/

這首詩是作者孟浩然隱居鹿門山時,對上姓田的朋家做客這件事的描寫。作者心曠神怡,讚歎著美麗的田園風光,創作出這首詩。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透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用語平淡無奇,敘事自然流暢,沒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跡,然而感情真摯,詩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

一、二句從應邀寫起,“故人”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綠樹環繞,青山橫斜,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五、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面對場院菜圃,把酒談論莊稼,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氣息。結尾兩句以重陽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言有盡而意無窮。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這一開頭就像是日記本上的一則記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無渲染,開門見山,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間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這個開頭,不是很著力,平靜而自然,但對於將要展開的生活內容來說,卻是極好的匯入,顯示了氣氛特徵,又有待下文進一步豐富、發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裡,作者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並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由此運用了由近及遠的順序描寫景物。這個村莊坐落平疇而又遙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靜而絕不冷傲孤僻。正是由於“故人莊”出現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所以賓主臨窗舉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更顯得暢快。這裡“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但上面兩句寫的是村莊的外景,此處敘述人在屋裡飲酒交談,軒窗一開,就讓外景映入了戶內,更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對於這兩句,人們比較注意“話桑麻”,認為是“相見無雜言”(陶淵明《歸園田居》)。但有了軒窗前的一片打穀場和菜圃,在綠陰環抱之中,又給人以寬敞、舒展的感覺。話桑麻,就更讓讀者感到是田園。於是,讀者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彷彿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穫,乃至地區和季節的特徵。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於桑麻的話語,都彷彿縈繞在讀者耳邊。它不同於純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會的現實色採。正是在這樣一個天地裡,這位曾經慨嘆過“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詩人,不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卻了,就連隱居中孤獨抑鬱的情緒也丟開了。從他對青山綠樹的顧盼、與朋友對酒而共話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緒舒展了,甚至連他的舉措都靈活自在了。農莊的環境和氣氛,在這裡顯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幾分皈依了。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於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中說:“月出遮我留,仍嗔問升斗。”杜甫詩中田父留人,情切語急;孟浩然詩中與故人再約,意舒詞緩。杜甫的鬱結與孟浩然的恬淡之別,讀者從這裡可以窺見一些訊息。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鬆,連律詩的形式也變得自由和靈便了。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作者描寫的物件——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鍊的痕跡,另一方面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比如詩的頭兩句只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家氣氛;三四句只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寫把酒閒話,卻能表現心情與環境的愜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說重陽再來,卻自然地流露出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這些句子平衡均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沈德潛《唐詩別裁》),“不鉤奇抉異……若公輸氏當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記》)。他把藝術美融入整個詩作的血肉之中,顯得自然天成。這種不炫奇獵異,不賣弄技巧,也不光靠一兩個精心製作的句子去支撐門面,是藝術水平高超的表現。正是因為有真彩內映,所以出語灑落,渾然省淨,使全詩從“淡抹”中顯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濃飾盛妝”了。

名家點評

《王孟詩評》:劉雲:每以自在相凌厲者,極是。

《瀛奎律髓》:此詩句句自然,無刻劃之跡。

《升庵詩話》:孟集有“到得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刻本脫一“就”宇,有擬補者,或作“醉”,或作“賞”,或作“泛”,或作“對”,皆不同,後得善本是“就”字,乃知其妙。

《唐詩摘鈔》:全首俱以信口道出,筆尖幾不著點墨。淺之至而深,淡之至而濃,老之至而媚。火候至此,並烹煉之跡俱化矣。王、孟並稱,意嘗不滿於孟。若此作,吾何間然?結句系孟對故人語,覺一片真率款曲之意溢於言外。

《增訂唐詩摘鈔》:“就”字百思不到,若用“看”字,便無味矣。

《唐詩成法》:以古為律,得閒適之意,使靖節為近體,想亦不過如此而已。

《唐詩別裁》:通體清妙。末句“就”字作意,而歸於自然。

《網師園唐詩箋》:野景幽情(“把酒”句下)。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一意淡,結作小致。雖古今不同,居然元亮品格。第五欲作異使,對句亦逸,“就”字新。

《瀛奎律髓匯評》:馮舒:字字珠玉,“就”字真好。紀昀:王、孟詩大段相近,而體格又自微別。王清而遠,孟清而切。學王不成,流為空腔;學孟不成,流為淺語。如此詩之自然沖淡,初學遽躐等而效之,不為滑調不止也。

《唐詩近體》:通體樸實,而語意清妙。

佚名

賞析

/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首真正快樂的相逢詩,孟浩然的《過故人莊》,詩云: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先說題目,《過故人莊》過是拜訪的意思,那過故人莊,也就是拜訪老朋友的田莊了。這種拜訪,不是久別重逢,沒那麼艱難,但是呢,但是也不是上鄰居家串門,沒那麼隨意,它是介乎於兩者之間的狀態,有點像咱們平時放假,去農家樂的感覺。

那這樣的感覺怎麼寫呢?先看首聯吧。“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捎信兒來,說他準備了雞和小米飯,邀請我到他的田莊裡去坐一坐你看這兩句話,起得真是平時自然,真有田園範。詩人為什麼要拜訪老朋友啊?不是偶然路過,也不是由於朋友家有了婚喪嫁娶的大事情特意去,而是老朋友給我捎信兒來了,讓我去坐坐。他既然捎信兒來,我就如約去,我們倆的關係啊,就是這樣的自自然然,這才是老朋友啊。

那為什麼又說有田園範兒,你看著待客的禮數吧,飯就是農家普通的黃米飯,不是李白要求的那個“跪進雕胡飯”,沒那麼講究。那菜呢?現殺的一隻雞,這在農村的招待裡啊,是挺有誠意得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不是說麼,桃花源裡的人,看見外來的打魚人,趕緊“設酒殺雞做食”,熱情款待。都知道麼,雞是小家禽,能打鳴,能下蛋,一般農家總是會散養著十幾只雞,平時自己捨不得吃,但是來了重要的客人,殺一隻雞,就是一道挺像樣的菜了。

那這樣的招待呢,誠意依然是有的,可是也沒那麼隆重,真要隆重,那得是“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可是普通農家哪能置辦這樣的酒席呀,再說了,就是這樣,雞呀,黍呀,這樣的自家風味,才會讓客人真正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所以我說啊,這開頭的一聯,也不華麗,也不奇特,但是真親切,真醇厚,一種屬於中國的田園風味撲面而來了。

首聯這樣,那頷聯呢?“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對仗對得很漂亮。詩人高高興興地去拜訪朋友了,邊走邊看一路的風光,不知不覺朋友的小村莊已經近在眼前了。那這是個什麼樣的小村莊呢?“綠樹村邊合”,綠樹已經把小村給圍上了,那這樣想來,這村莊已經有些年頭了吧!家家桑梓,戶戶濃蔭啊,綠樹的環繞,讓小村別有天地,自成一統,這是眼前的近景。

那再看遠景呢?“青山郭外斜”,一列青山就橫臥在小村的背後彷彿天然屏障,讓這個小村莊,有了厚實的依託。你看這個景象不是桃花源,它一點也不虛無縹緲,它就是唐玄宗天寶年間的農村,實實在在,但是又透著盛世的富足和快樂。那說到這呢就讓人想起《紅樓夢》來了。

《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剛剛落成,賈政帶著寶玉一起參觀,父子倆遊賞到後來的稻香村,不是看見“青山斜阻,轉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築就矮牆,牆頭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裡面數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是不是這樣寫的?那我不知道大家喜歡不喜歡這個地方啊?反正賈政特別喜歡,說這個地方真是返璞歸真,讓他都有了歸農之意了。

但是主人公賈寶玉不喜歡,為什麼啊?不自然。他說,這個村莊是背山山無脈,臨水水無源,一看就是假的。那大家覺得寶玉的眼力好不好啊?寶玉眼力太好了,大觀園裡的稻香村,不僅山是堆出來的,水是挖出來的,它自身承載的農村符號也都是做出來的啊。你看又是稻子,又是蔬菜,又是杏花,又是桑榆,又是黃泥,又是轆轤,太想要田園範兒了,堆砌了太多的田園符號,反倒顯得假了。

相反,你看“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你這兩句詩,一點多餘的東西都沒有,只是背後青山,村前綠樹,但是你仔細想想,咱們心裡夢裡的小山村不正是這樣,又幽靜有安寧麼。那進了村子,也就到了家了,賓主之間到底怎麼樣呢?

看頸聯吧。“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你看孟浩然就是這樣洗練,把賓主怎麼見面,怎麼寒暄全都略過了。鏡頭直接就轉到了歡宴。那酒席本來是擺在屋裡的,場面應該顯得有點侷促。但是天暖了,窗子都打開了,隔窗望去,主人家的場院和菜園子盡收眼底。所以人雖然是在屋裡面,心和眼卻可以自由地行走在田野上,內外打通,這個意境啊,一下子就開闊起來,讓人感覺心曠神怡。

那看著場院和菜園子,話題自然而然就會轉移到莊稼上來。老天給力,人再勤快,今年應該是個豐收年吧!這就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你看這兩句話,真是淡而有味,農家的生活,農家的快樂,讓我們好像身臨其境一樣。這些的像誰呀?像陶淵明啊。其實這兩句話本來就是從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裡化出來的,那裡頭怎麼寫的?“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陶淵明不是不為五斗米折腰,掛冠歸去了麼。每天就過著“清晨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生活。一般人都覺得痛苦啊,但是陶淵明自己覺得快樂。因為他終於不用在官場上迎來送往,說那些言不由衷的話了。每天就和周圍的農夫一塊談談莊稼的長勢,是那麼的自然而踏實。

那陶淵明如此,孟浩然也一樣啊。他不是掛冠歸去,他是布衣終老。李白不是說過“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從小到大,一直就以處士的身份生活在鄉間。其實呢,孟浩然不是沒有過政治理想,身逢盛世,他也想為國家出力。但是“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世無知音,他又不願意巴結逢迎,所以最終還是回到了湖北的鹿門山,過起了隱居生活。

那盛世隱居,想來不無寂寞之感吧,但是看看眼前的青山綠樹,親手料理料理莊稼活,聽聽老朋友瑣碎而又親切的相談,孟浩然大概也覺得釋然了吧。忘了挫折,淡了名利,甚至也拋卻了隱居的孤獨,活出來了真正的喜悅感。這大概就是田園生活的吸引了,和現在所說的治癒力吧。那朋友見過了,酒也喝過了,度過了愉快的一天。怎麼收尾呢?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你看詩人真率真這次做客高興,就主動約下次了。等到秋高氣爽的重陽節,我還到你們家來就菊花。好像脫口而出的兩句話,但是主人待客的熱情,詩人做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密無間,是不是全都躍然紙上了。結的真自然,真好。但是這句詩的好處還不止於此啊!

諸位,詩人問什麼要用就菊花啊?為什麼不寫賞菊花,醉菊花,對菊花啊?這裡就涉及到菊花的意象,菊花僅僅只是重陽節的當令花卉嗎?當然不是,詩人特意寫到菊花,難道只是由於重陽節有賞菊,喝菊花酒的傳統嗎?當然也不是。在文人心中,菊花最重要的意象是什麼啊?是隱逸啊。周敦頤的《愛蓮說》不就講了“菊,花之隱逸者也”。

那菊花怎麼會有這種意象呢?因為陶淵明啊。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永遠成就了菊花高潔脫俗的君子形象啊。那菊花既然是和詩人一樣的隱逸君子,那怎麼能賞,能醉能對呢?那不是物化菊花,貶低菊花麼,所以不能用,最後只能用就啊。所謂就,就是親近,不是人對花的把玩,而且君子之間的惺惺相惜啊。對孟浩然來講,老朋友說過的這種淳樸自然的田園生活就是他的精神歸宿,所以他才要和老朋友再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那你這樣一看,就會明白這首詩貌似恬淡脫俗,但是背後也有詩人的高潔風骨作為支撐,也正是由於有這樣的高潔風骨的支撐,才能有這樣渾厚的好詩啊。那這樣綜合看起來,這首詩最大的好處是什麼呀?如果說杜甫《贈衛八處士》最大的好處是真摯,那這首《過故人莊》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然。自然到什麼程度,整首詩沒有詩眼,就是沒有一句特別漂亮的話,沒有一絲一毫雕琢的痕跡,但是通篇讀下來,你又覺得,每句話都是那麼圓融,感情也那麼淳樸,充滿著一種既平靜又快樂的力量。這就是孟浩然了不起的地方。

佚名

賞析

/

讀孟浩然的詩,應該透過它平淡的外表,去體會內在的韻味。

中國古詩詞中,描寫鄉村景色,表現鄉村生活題材的數不勝數,最早從《詩經》中就有許多描寫田園農事的詩歌,反映日常農業生產,表現田園情感。一直到東晉陶淵明時期,田園詩走向成熟,謝靈運、王維更是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描寫山居生活的詩歌。眾多田園詩中,真正能勾勒出真實鄉村景色,表現鄉村生活的,首推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清沈德潛稱孟浩然的詩“語淡而味終不薄”(《唐詩別裁》)。讀孟浩然的詩,應該透過它平淡的外表,去體會內在的韻味。《過故人莊》這首詩,用簡單直白的語言,平鋪直敘,講述了一個毫無賣點,平淡無奇的故事,全詩沒有一句誇張的句子,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動人的情節。它既沒有李白詩的豪放飄逸,也有別於王維詩的恬淡寧靜,它用最樸實無奇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樸實的語言,平淡的故事,浮現在眼前的是一幅讓人倍感親切的淳樸真實的畫面。畫裡沒有名山大川,沒有深山古寺,沒有枯藤老樹。有的,也只是故人、農家、青山、綠樹等平淡無奇的日常景色。已經可算是“淡到看不見詩”(聞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然而就是這樣一首“平淡無趣”的詩,卻流傳幾千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傳唱,“語淡”是公認的,那麼它的“味終不薄”究竟體現在哪裡呢?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寫的是故人招待詩人,多年沒有見面的老朋友殺雞做飯,邀請我到他家去做客。初讀之下,這哪是什麼詩,分明是隨手寫下的一則記事,或隨口說出的一句話。沒有過多的渲染,沒有任何懸念,很直白的道來。細細讀來,一股真誠親切之感卻油然而生。因為是“田家”,所以沒有山珍海味,同樣因為是“田家”一盤雞黍更體現出故人的厚道與好客,雞黍可能是故人能拿得出招待我最好的佳餚了。這樸實自然的詩句,既表現了詩人與故人之間的友誼真誠,不客套,不拘虛禮。同時,反映出田園生活的清淡。細細品味,平淡之中讓人感到格外親切,格外溫馨。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描寫的是詩人進入村莊時的所見。上句描繪近景,一棵棵的綠樹環繞在村莊周圍,這裡詩人用了“綠樹”一詞,點出了村莊的整體環境,是明朗的,充滿生命力的,整個村子顯的是那樣清新寧靜,使人不覺得有一丁點幽暗、孤僻;下句勾勒遠景,“青山郭外斜”,舉目遠眺,遠處青山依依相伴,給人的眼界以開闊感。詩人用平凡而自然的景物,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了山村景色的真實與寧靜。詩人在這裡沒有使用田園詩裡經常形容山居生活孤寂、寧靜的“深山、孤寺、竹林、落花”等詞語,也沒有陶淵明筆下的“東籬、南山”等給人以超然物外,不食人間煙火的虛幻。而是用了最為普通的“綠樹、青山”這兩個景物,給整首詩定下了清新與明朗的格調,給人以生命感和真實生活感。表現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敢於面對、樂於面對現實生活。正是因為“故人莊”所處在這樣清新、自然、明朗的大環境中,所以下一句“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才顯得更加溫馨、自然。前面兩句所寫的是村莊的外景,這兩句寫的是內景和近景,詩人與朋友在室內飲酒,透過小軒窗,房屋前幾塊菜地裡,種著幾樣農家日常食用的蔬菜,緊靠菜地的是一小塊光禿禿的打穀場,遠處青山環繞,村子周圍綠樹成陰。房屋內,一對老朋友,喝著米酒,拉著家常,詩人看到窗外青蔥的菜園和不遠處的打穀場,不覺詢問起年景的好壞,就這樣詩人和故人拉拉家常,話話桑麻,朋友之間的那種溫馨、融洽、真誠的氛圍體現的淋漓盡致。讀到此處,真讓人忍不住潸然淚下。很普通、平常的幾句話,一幅鄉村初秋的景色便躍然於紙上。青山相依,綠樹環繞的村莊裡,詩人與故人相坐於窗下,把酒言歡。屋外是幾塊菜地,一個打穀場。我們甚至聽到莊外樹上的鳥叫蠶鳴聲,嗅到了窗邊菜地裡的泥土味兒,看到了地裡勞動著的男女老人和散學歸來的兒童。“怡然自樂”不見得一定有,“黃髮垂髫”卻是真實的。青山、綠樹、村莊、農舍、菜圃、穀場、桑麻這些和諧的構成了一幅山村景色圖。它不同於桃花源的虛幻,給一種真真切切的真實感。農家特有的環境和與故人和諧的氣氛,深深的感染了詩人。家常的菜餚,家釀的美酒,鄉村的景色,真誠的友誼,樸實的話題,詩人完全沉浸在這樣美好的氛圍中了。

在這樣一個天地裡,什麼政治失意,什麼名利得失都會拋之腦後,不再想起。就連歸隱山林這樣“高雅”的話題都顯的是那樣多餘和嬌情。“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人深深被鄉村生活所吸引,於是臨別之際,向故人表達在重陽之日還來賞菊花的心願,很直白,沒有絲毫拘泥。這一切都是建立在詩人與故人之間真誠而深厚的友誼的基礎之上的。故人的真誠,詩人的率直,躍然於紙上。讀到這裡,我們彷彿又看到了重陽之日,菊花盛開,故人再次殺雞做食,詩人再次來到故人的家裡把酒言歡。一個普通的村莊,一頓農家飯,一對老友對飲,幾句家常話題。描寫直白,語言簡單,文風質樸。連描述的層次也完全順乎自然,每個句子都幾乎沒有費力錘鍊的痕跡。樸實的農家氣氛,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真誠的情誼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是那樣的自然、和諧,不炫奇、不賣弄,是那樣的信手拈來卻渾然天成。語言風格與描寫的內容是那樣的和諧一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平淡之中見功夫,平淡之中見真情。

就是在這無雕無飾的“天然”之中,詩人大巧若拙地把藝術美巧妙地融入整個詩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蘊含著深厚韻味的言語,勾勒了一個渾然天成的詩的境界,讀後令人心曠神怡,回味綿長。

佚名

賞析

/

這首詩讀起來很容易理解。兩句話就複述出來了:哥們住在鄉下,捎話約我去他家裡玩。綠樹環抱的小村在青山腳下。我倆端起酒杯,談談田裡莊稼的長勢。酒桌在窗下,扭頭就能看到窗外的打穀場和小小的菜園。一天時間,很快過完,哥們殷勤挽留,我說:“重陽佳節,我再來你家欣賞籬邊的菊花吧。”

當年覺得這首詩就是一篇絕妙的敘事之作,也曾經反覆吟詠。後來再看,敘事沒有錯,敘事中流露出的情感更具永久魅力。

“過”,不是“經過”,是“拜訪”的意思。題目很明白,拜訪鄉下老友。

第一聯,“邀”字很有情味。怎麼邀?那時候沒有電話,不能打電話邀請。要麼是想我了,託人捎口信,邀請我去他家坐坐;要麼就是路上、市場匆匆相見,殷勤邀請。不管是哪一種情況,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兩個好朋友很久沒見面了。生活就是這麼無奈,當年天天見面,現在各忙各的。

再說“具雞黍”。黍,是小米,按說不需要特別準備,本來就裝在囤裡。其實不然,鄉下人有鄉下人的講究。陳糧和新糧那可不同。新糧剛收,又是長在最好的田裡,長得最好的,這是要待客的糧食。

殺雞待客,這是鄉下人待客的最高禮節了。家養的雞,現宰現殺現做。周到殷勤,又不是大肆張揚。《木蘭詩》有“磨刀霍霍向豬羊”,殺豬宰羊,那就是大宴賓客了。殺雞待客,那是待親朋知己。

第二聯,最好的是一個“合”字。“合”,環抱的意思。小村綠樹環抱,還在小山腳下,景色很美,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孟襄陽也是羨慕不已:這哥們住在仙境呀!

第三聯,“開軒面場圃”,很妙。錢鍾書先生說,“有了門,我們可以出去;有了窗,我們可以不必出去。”錢先生還說:”春天是該鑲嵌在窗子裡看的,好比畫配了框子。“其實,打穀場和菜園子又何嘗不該鑲嵌在窗子裡看?那也是一幅畫。不光是畫,還是溫馨的生活畫,畫裡是碧綠的青菜,火紅的辣椒。其實,這幅畫裡還有籬邊的菊花,那是哥們的一點藝術愛好,也是孟夫子魂牽夢繞的隱士夢。

“把酒話桑麻”之所以有味道,是因為這個作派和把酒話不平、把酒話朝政、把酒聽小曲絕然不同。今日話桑麻,實在是話不平、話朝政、聽小曲的酒喝多了,喝煩了。話桑麻多好,既不惹是非,又心裡寧靜。

第四聯,“還(hái)來”,就已經表明此行極為舒心,不來對不起自己的心。但是,來也不能中秋再來,中秋應該和家人團聚才對。重陽,本就是登高望遠的節日,“再來”沒攪擾別人,自己也心裡平靜。園子裡籬笆邊的幾簇菊花,也是孟夫子念念不忘的隱士夢。

友人的殷勤挽留有客套也有真心,孟夫子的婉轉辭行有真心也有客套。友情畢竟不是親情,也不是戀情,不需要日日相對。

讀詩易,識字就行;品詩,還需要生活體驗。品了再讀,讀中再品,讀詩的樂趣就在這裡。

佚名

賞析

/

這是一首田園詩,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也寫老朋友的情誼。透過寫田園生活的風光,寫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嚮往。全文十分押韻。詩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約”一徑寫去,自然流暢。語言樸實無華,意境清新雋永。作者以親切省淨的語言,如話家常的形式,寫了從往訪到告別的過程。其寫田園景物清新恬靜,寫朋友情誼真摯深厚,寫田家生活簡樸親切。

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鬆,連律詩的形式也變得自由和靈便了。這種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風格,與作者描寫的物件——樸實的農家田園和諧一致,表現了形式對內容的高度適應,恬淡親切卻又不是平淺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蘊藏著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個句子都幾乎不見費力錘鍊的痕跡,另一方面每個句子又都不曾顯得薄弱。比如詩的頭兩句只寫友人邀請,卻能顯出樸實的農家氣氛;三四句只寫綠樹青山卻能見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寫把酒閒話,卻能表現心情與環境的愜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說重陽再來,卻自然地流露出對這個村莊和故人的依戀。這些句子平衡均勻,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意境,把恬靜秀美的農村風光和淳樸誠摯的情誼融成一片。這是所謂“篇法之妙,不見句法”。

佚名

賞析

/

孟浩然的這首詩,在田園詩裡風華絕代,與陶淵明在南山下獨自樂樂相比,孟浩然在故人莊裡可謂是熱鬧非凡。故友相聚,農家院宰雞燒酒,主人開啟窗軒,東風敞亮,主客交談甚歡,好一派詩意的農家生活!這一幀大唐風景讓王維經歷且撲捉為我們留下了這首不朽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具”和“邀”說明此飯局主人早有準備,說明了故友的熱情和兩人之間的真摯的情感。“感惠徇知”在文學藝術領域真摯的情感能催筆開花。故人“邀”而作者“至”,大白話開門見山,簡單而隨便。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特有風味,又見待客之簡樸。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走進村裡,看綠樹行行相合,屋舍儼儼,農田齊齊,又回想起剛剛翻過的山嶺,顧盼之間竟是這樣一種清新愉悅的感受。這兩句上句漫收近境,綠樹環抱,顯得自成一統,別有天地;下句輕宕筆鋒,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則又讓村莊不顯得孤獨,並展示了一片開闊的遠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軒窗一開上句描述的美景即入屋裡來,“開軒”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經意地寫入詩的,細微的動作表現出了主人的豪邁。窗外群山環抱綠樹成陰,窗內推杯換盞,這幅場景,就是無與倫比的古人詩酒田園畫。“場圃”的空曠和“桑麻”的話題又給人以不拘束、舒展的感覺。讀者不僅能領略到更強烈的農村風味、勞動生產的氣息,甚至彷彿可以嗅到場圃上的泥土味,看到莊稼的成長和收穫。有這兩句和前兩句的結合,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地打成一片,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於桑麻的話語,都彷彿縈繞在讀者耳邊。這就是盛唐社會的現實色彩。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詩人意猶未盡呀,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重陽還來,我想賞菊品酒是次要的,再次與故人相聚才是詩人最真摯的情感。

這首詩沒有渲染雕琢的痕跡,自然的風光,普通的農院,醇厚的友誼,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場景,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曠世才學的孟浩然對這場農院歡聚漫不經心的描述卻成為自陶淵明以來田園詩中的絕代佳作。

佚名

賞析

/

今天和大家賞析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這首詩有點淺顯。說它淺顯,主要是指它的結構、意象、語言、手法、主旨等方面,易於大部分人理解。(該詩入選北師大版語文八年級下冊)

首先說這首詩的結構層次很美。四句詩,四個層次,交代了一個暖心的訪友的故事。首句“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交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和起因,開篇點題,為下文做好了鋪墊。二三句是寫故事的經過,第二句“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描寫了故事的環境,渲染了恬靜和美的氣氛;第三句“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重點描寫了故事的主意象,是本詩的核心,承載著詩人的主旨情懷。最後一句“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是故事的結局,流露著詩人訪友的感情。

這首詩的意象樸素、純美、自然。“綠樹”、“青山”是很平凡的景物,詩人能拿它們來入詩,而不選擇其它竹菊松等高雅的景物,顯然是體現著詩人的樸素的人生情懷。平凡的人而已,沒有必要陽春白雪一番。能平實,接地氣,和老百姓融合就好。“場圃”、“桑麻”也是很平凡的農村田野景物,足見詩人的眼光很平凡,眼光平凡當然源於他的心態平凡,源於詩人對田園的一草一木的尊重和珍愛。

詩人要抒發的感情主要是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之情,他看到的、聽到的、談到的、交往的,都和田園有關。友人邀請他到田家,他如約而至,而且還不盡興,想著菊花開的季節,不請自來。足見他對田園的一往情深。友人請他來,一沒談國家大事,二沒談家庭人事,就是看看菜園,聊聊桑麻而已。

本詩在用字用句上,也是平實的白話,人人易懂;也沒用什麼隱晦的表現手法,顯示了詩人知足常樂的心志,樸素的田園情懷。淡泊的志向和淡泊的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結合。

佚名

《過故人莊》 [盛唐·孟浩然·五律]

[譯文]

預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

具:準備,置辦。雞黍: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邀:邀請。至:到。

譯文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合:環繞。郭:古代城牆有內外兩重,內為城,外為郭。這裡指村莊的外牆。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應讀xiá。

[作者介紹]

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手舉酒杯閒談莊稼情況。

開:開啟,開啟。軒:窗戶。面:面對。場圃:場,打穀場、稻場;圃,菜園。把酒:端著酒具,指飲酒。把:拿起。端起。話桑麻:閒談農事。桑麻:桑樹和麻。這裡泛指莊稼。

作者介紹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

重陽日:指夏曆的九月初九。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還:返,來。就菊花:指飲菊花酒,也是賞菊的意思。就,靠近,指去做某事。

《過故人莊》

,過,拜訪。詩題即詩人拜訪老友的農莊。

故人具雞黍(shǔ),邀我至田家。

”老友

預備了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的農家。

首聯的意思很淺顯,但值得深究。

雞黍:

字面指雞和黃米飯。黍:黃米,古代認為是上等的糧食。這裡

指農家待客的豐盛飯食。客人來了,農家殺只雞,這就是最高待客之道了。

老友邀請詩人到他的農莊做客,告訴他,準備了一頓很好的農家飯。這種邀請,算不上隆重,但就是親切熱情,就是老友之間的互相走動。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xié)。

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

頜聯是工整的對偶句。

詩人過故人莊,眼前是綠樹成蔭,遠處是青山

橫臥。優美恬靜的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開軒面場圃(pǔ),把酒話桑麻。

推開窗戶面對穀場菜園,手舉酒杯閒談莊稼情況。

頸聯對偶句。

開始午飯了。在農莊屋子裡吃飯,推開窗戶面對著的是打穀場菜園子,舉起酒杯閒談著的話題圍繞著農事。

詩人是隱居在鹿門山,但一直處於出仕和出世矛盾中。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詩人的這位老友想必也不會是一介白丁,而是同道中人。而且,既然是“邀”,也想必兩人雖然往來,但談不上經常在一起。頸聯詩人透露的資訊是,詩人與老友歡聚時的話題,既不是懷才不遇的出仕,也不是修心養性的逸隱生涯,甚至不是詩詞歌賦。就是品嚐農家飯,話聊農家事。簡簡單單、自自然然。

待到重陽日,還(huán)來就菊花。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

泊客以為,“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不應該是主人的口吻和邀請: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裡觀賞菊花。而應該是詩人自己的表示:

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再返來這裡觀賞親近菊花啊。

為何?

有一個“就”字。

如果是主人再次邀請,他會說“賞”、“觀”菊花,而不會說“就”。“就”什麼意思?首先應該是“親近“的意思,其次才是“觀賞”的意思。而且,詩人誰啊?一直嚮往逸隱生涯。而詩壇頭號隱居者,是

陶淵明啊。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就永遠成就了菊花高潔脫俗的君子形象啊。那菊花既然是和詩人一樣的隱逸君子,詩人在此尾聯提到“菊花”,絕不是重陽節簡簡單單的再來農莊吃頓飯,觀賞菊花而已。這裡面更包含了詩人的志向和理想。

故此,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只能是詩人發自肺腑的主動心聲。而這主動表示“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對面的主人非老友,不能說出。

詩人的表示非唐突,老友想必更是開心接受。因為,這才是志同道合的老友之間親近自然的關係。

《過故人莊》,是一首田園詩。詩人透過

描寫農家恬靜閒適的生活情景,描寫與老友的親切深厚情誼,抒發了詩人

對自然田園生活的嚮往。

讀此詩,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美學情趣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