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曹植詩集叫什麼

七步詩

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網路圖片,侵權即刪

作者簡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郡(今安徽亳州人)。早年曾受曹操寵愛,一度幾立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繼為帝,備受猜忌,鬱郁而死。

曹植是建安時期成就最高的文學家和詩歌創作集大成者,與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稱“三曹”。其詩作善用比興,筆力雄健,詞采華美,比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文學的成就和特色,對五言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代表詩文作品有《洛神賦》《白馬篇》《贈白馬王彪》等。

南朝文學家謝靈運有“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鍾嶸《詩品》贊曹植“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今古,卓爾不群。”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創作背景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掌握東漢末年朝政大權的魏王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繼立為魏王。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漢獻帝讓位,自立為帝,是為魏文帝,改年號為黃初元年。

由於曹操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曾一度傾向於曹植,這讓曹丕對其弟曹植心懷怨恨,故藉機報復。曹丕逼迫曹植在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否則處以極刑,曹植在極度悲憤中應聲而成,“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帝深有慚色。”(《世說新語·文學》)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網路圖片,侵權即刪

作品賞析

《七步詩》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運用比興手法,以同根而生的萁和豆來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燃萁煎豆來比喻同胞骨肉兄殘其弟,全詩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反映了統治集團內部的殘酷鬥爭,以及詩人自身的艱難處境和沉鬱憤激的思想感情。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比喻巧妙,形象貼切。“萁”是豆莖,曬乾後用來作柴火燒,燃燒萁而煮熟的正是與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緊,自相殘害。作者以“豆”自喻,“泣”字表達了受害者的悲傷與痛苦。詩的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強烈地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併成為了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千古名句。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文學常識

1、建安文學

:建安是東漢末帝漢獻帝的年號,古代文學史所說的建安文學,一般是指建安年間至魏明帝最後一年(239年)這段時間的文學,即曹魏勢力統治下的文學,而創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間。

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主要是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

和蔡琰(蔡文姬)等。建安作家的創作直抒胸臆,抒發建功立業的渴望,掀起了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個高潮。

2、建安風骨

:建安時期的文學作品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的動亂和人民的苦難,抒發了當時文人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和積極進取的時代精神。同時又流露出人生短暫、壯志難酬的悲涼幽怨。意境宏大,筆調健朗,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個性風格,其雄健深沉、慷慨悲涼的藝術風格,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建安風骨”。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其他詩歌作品選讀

七步詩(另一版本)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白馬篇

魏·曹植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可嘆

唐·李商隱

幸會東城宴未回,年華憂共水相催。

梁家宅裡秦宮入,趙後樓中赤鳳來。

冰簟且眠金鏤枕,瓊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

古詩賞析第十七首:曹植《七步詩》

曹操《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