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說:掌握了這幾種談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俗話有云:“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是老祖輩們流傳下來的樸素而又實用的交流方式,也就是要在不失原則的前提下儘量迎合談話者的口味,這樣才能既將自己想表達的表達到位,同時也可以讓對方感到滿意。這是交流的最圓滿的結果了,可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鬼谷子說:掌握了這幾種談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在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鬼谷子了,鬼谷子本名王詡,是我國著名謀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對於人與人之間的說話方式,他總結了非常實用的一段話:

“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

也就是說針對不同的目標物件,要有策略地溝通才能無往不利,從而實現自己的目的。掌握了這幾種說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鬼谷子說:掌握了這幾種談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與智者言,依於博

意思是同聰明的人講話,要依靠的是廣博的知識,這樣才能夠找到共同語言。聰明的人起碼自認為是聰明的,你不好直接誇他聰明,你只能透過廣博的知識獲取聰明人的好感,之後再交流其他問題就好辦多了。

鬼谷子說:掌握了這幾種談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與博者言,依於辨

而與見識廣博的人講話呢?就要依靠善於雄辯。見識過於寬泛往往對於一些細節就不是太在意,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透過我們擅長的一些細節問題與其討論,適當地做一下辯論,提出一些不同看法,這樣也能讓人刮目相看。

鬼谷子說:掌握了這幾種談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與辨者言,依於要

與能言善辯的人講話就要依靠簡明扼要,能言善辯的人善於抓人話語的漏洞,說的過多漏洞就越多。一旦發現漏洞,雖然對方嘴上不說,但是心裡或許早已將你低看一等。如果說話能夠儘可能乾淨利落,對方找不到話語的把柄,就會對你另眼相看。

鬼谷子說:掌握了這幾種談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與貴者言,依於勢

與地位顯赫的人談話,就要依靠宏大的氣勢。地位顯赫的人都是見過大世面的,他生活在那樣的場面中,這時候的你如果扭扭捏捏,說話磕磕絆絆細聲細氣,肯定會被看扁的。對方自然而然就會用俯視的眼光看你,那麼你再跟他談什麼成本都會增加。

鬼谷子說:掌握了這幾種談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與富者言,依於高

與富有的人講話,就要依靠高屋建瓴,眼光要高。富貴的人一般都是有一定見識的,這時候跟他講話一定要有大局觀,不要講一些零散的瑣事,只有志趣相投了才有繼續交流的動力。

鬼谷子說:掌握了這幾種談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與貧者言,依於利

與貧窮的人講話,要從如何獲利的角度來談話。俗話說得好,人窮志短。沒有錢的人往往考慮的是賺更多的錢,講其他的是打動不了貧者的。只有因勢利導,才可以跟貧者溝通交流。

鬼谷子說:掌握了這幾種談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溝通不暢

也就是說,說話的方式和內容都是要因人而異的,戰國時候孔子帶著弟子出外講學,一行人來到一個村莊的時候,孔子的馬跑到莊稼地吃了麥苗。農夫將馬給扣住了,這時候孔子的一個弟子子貢認為自己口才好就上前高談闊論,結果一番下來無功而返。而另一名弟子見馬沒有要回來,就上前跟農夫說:“咱們兩家離著很近,難免我的馬會吃了你的莊稼,不過你的牛也有可能以後吃我的莊稼呀,而且咱們算是鄰居,彼此諒解多好呀!”就這樣,馬被要了回來。農夫誇獎他:“說話中聽,有口才!”

鬼谷子說:掌握了這幾種談話方式,就掌握了說話的精髓!

所以說,我們的交流不能故步自封不懂溝通反饋,更要隨機應變,瞅準溝通物件的脾性,只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達到人與我的共贏!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呀!

本文由黑鳳梨的教育本原創創作,如果喜歡,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