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古籍中的插畫曝光,真相讓人難以置信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冬天是一個寒冷、美麗的季節,同時也是一個折磨人的季節,

詩聖

杜甫曾經寫道: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總而言之,冬天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季節,人們愛它潔白如霜的美麗,卻恨它寒風凜冽得刺骨,尤其是下雪天最不方便。

隨著科技進步,人們逐漸克服冬天的寒冷,出門也會戴上圍脖、圍巾、帽子和手套等取暖工具,但這些裝置都是現代文明社會的產物。那麼在古代生活的人們靠什麼取暖呢?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古籍中的插畫曝光,真相讓人難以置信

從古至今,我國的一年四季非常明顯,尤其是在古代冬天要比現代更加很冷,作為農業大國,古代人靠種地勉強度日,因此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除了日常開銷,他們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用來取暖。

但對於達官顯貴和王親貴族來說,取暖的方式卻有很多種,這些條件足以支撐他們安穩度過寒冷的冬天。

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古籍中的插畫曝光,真相讓人難以置信

火盆

根據史料記載,火盆起源於黑龍江,在三國時期已經開始使用,迄今為止已有

2000

多年的歷史。

清代的風行者所創作《雍正行樂圖》中,雍正皇帝圍爐而坐取暖禦寒,其中

圍爐而坐

是古代最普遍的冬日景象,有條件的家族會用精緻的火盆,貧苦家庭用的則是泥盆。

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古籍中的插畫曝光,真相讓人難以置信

火盆可隨時點燃和熄滅,自由控制

供暖

時間和熱度,快速高效,因此,不管詩詞還是書畫中,火盆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在影視劇《琅琊榜》中,梅長蘇就時常坐在火盆旁烤火取暖,這種取暖方式在現代農村仍舊

沿用

,可以說古人的智慧造福後人。

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古籍中的插畫曝光,真相讓人難以置信

手爐

手爐在我國曆史悠久,關於起源目前的說法有很多種,但有一點可以明確,手爐在明清時期最為盛行。

在古代嬪妃手中都會有一個手爐,這些器具多為銅製,裡面放置一些炭火,時常更換,在外出時可以很好地取暖,而且攜帶方便,類似於當代的熱水袋。

除了手爐以外,還有焦爐,顧名思義它是用來給腳取暖的,不過手爐也有稍大一些的,人們可以圍坐取暖。

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古籍中的插畫曝光,真相讓人難以置信

裘衣、紙衣

古代沒有羽絨服,但是有各種裘皮大衣,

是達官顯貴必不可少的禦寒法寶。

《周禮》中有說:

掌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東漢經學大家鄭玄說:

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質。

裘衣是由羊、兔、狐、獺、貂等動物皮毛製成的皮衣。明朝以前棉花種植並不普遍,所以裘衣是禦寒的最佳方式。

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古籍中的插畫曝光,真相讓人難以置信

不過一些窮人穿不起裘衣只能穿

紙裘

,紙衣並不是我們理解的那種衣服,古代的紙以樹皮為材料,堅韌且厚,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抗拉力強,紙質密實,抗風抵寒效果奇好。

紙質原材料非常充足,取用方便做法簡單,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是貧民最常用的製衣材料。

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古籍中的插畫曝光,真相讓人難以置信

體溫取暖

在古代,達官顯貴和王公貴族是一個富有的群體,他們霸佔了半個國家的財富,面對取暖,他們這種方式最讓人難以置信,因為取暖方式

叫作

體溫取暖

大白話的意思就是用女子的體溫進行取暖,其中最為出名的則是楊國忠,因為是皇親國戚,府中有很多年輕貌美的姑娘,到了冬天他會讓女子們圍成一堵牆,並把自己的雙手放在女子懷中,達到取暖的效果。

不得不說,這種方法很奢侈,但對女性也是一種

侮辱,因為有很多女子因為抵抗不住寒冷而凍死。

古人冬天如何取暖?古籍中的插畫曝光,真相讓人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