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真正的幸福,來源於“知足”“隨天性”

作為道家學說的創始人莊子,他如同一個超級“明星”,一直都有這自己的追尋著,不管是養生學說,還是楚人精神,或者是面對生死的態度,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包括對幸福的說法,也有很多“雞湯”是從莊子這裡延伸出來的。

馮友蘭在書籍《中國哲學史》中,在莊子的一章中,專門列出了《何為幸福》的回目,來解釋莊子對幸福的看法。

莊子:真正的幸福,來源於“知足”“隨天性”

馮友蘭在書中說:

“凡物皆由道,而各有其自然之性。苟順其自然之性,則幸福當下即是,不須外求。”

這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道”,比如天性,比如特點,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人天生高挑,有人卻嬌小玲瓏,這便是各自的“道”。

高挑的人不羨慕嬌小的人,嬌小的人不羨慕高挑的人,便會得到幸福。

人心總是對自己沒有的事物心生愛慕,因為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的特點而感到煩惱,我是一個個子不高的人,所以總是用高跟鞋來提高自己的海拔,也常常羨慕個子高的人,可以穿很多長裙,不像我,沙灘蓬蓬裙可以穿出廚房圍裙的感覺。

但當我一個個子高的朋友告訴我羨慕我的時候,我驚呆了,她說,因為她的個子高,和朋友走在一起,總是顯得很突兀,更因為個子高,找個比自己高的男朋友都成了比較奢侈的想法。

莊子:真正的幸福,來源於“知足”“隨天性”

果然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煩惱,但個子高也有高的好處,個子矮也有矮的好處。如果我們可以看到自己的好處,並順應特點,讓這種好處的能力發揮到極大,這不就是幸福的事情嗎?

馮友蘭在《中國哲學史》這本書中,用莊子的話做了論證。

莊子在《逍遙遊》中,用了極大的鵬和極小的鳥來做對比,這是天道,是天生的,那就順應自然,懂得知足,這樣不就可以獲得幸福嗎?

可謂是“

故極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適

”。

每一種事物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大鵬不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小鳥也不羨慕大鵬可以飛翔的高空,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各的追求,如此順應天性,便是逍遙的一生。

莊子:真正的幸福,來源於“知足”“隨天性”

用動物來說明道理,是莊子寫作的特點之一,也因為莊子如此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能力,總是把深刻的道理講得很簡單,讓大家都能明白。

就如幸福件事,如此抽象的詞語,莊子用兩隻鳥來做對比,告訴我們怎麼做便是幸福了。

雖幾千年過去了,莊子的哲學道理,依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實用。

一個懂得順應天道的人,真的很容易獲得幸福。

有人可能會反駁說,很多名人的成功,都是從不知足開始的,他們不滿足自己的現狀,所以離開家鄉去打拼,最終榮歸故里;他們不滿足自己的工作,所以扔下鐵飯碗,下海創業,最終換來不菲的身價。

對,沒有錯,很多成功,是來源於不知足,但這和莊子的知足常樂並不衝突,莊子提倡的知足,在於順應天道的知足,所謂

“隨順人及物之性,即與天和,即天樂也”

莊子:真正的幸福,來源於“知足”“隨天性”

就是我們要的知足,是滿足與那些不可改變的事物,用發現的眼光去找到優點,可以發揚就更好了。

不可改變的事物有哪些呢?如我們的長相,我們的身高,我們本身的家庭環境等等。

那因為不知足取得成功的人,改變的又是什麼呢?他們改變的是自己的生存壞境,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認知,甚至是自己的習慣等等。

這樣的不知足,叫上進,叫積極進取。

而莊子的知足,是在天道上,隨性些,懂得滿足,那便不會陷入無限的焦慮中,如兩個好朋友的家境之間的差距很大,富裕的那位同學出了校門便可以在領導的崗位上歷練,併為接手自家的生意做準備,而窮困的那位同學,需要從基層做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被“伯樂”發現,並得到賞識。

莊子:真正的幸福,來源於“知足”“隨天性”

世界上有一種難過,就叫“你用盡力氣的努力,不過是別人的起點”。

這種難過,便是有悖莊子幸福之道的,因為對方的起點,是對方祖輩積攢下來的,而你也是在為自己的後代積攢。

這種事情,不用去談論公平不公平,因為它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所以,聽莊子的話,順應天道,滿足當下。

然後去努力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事物,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讓自己的幸福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