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張居正是大功臣還是禍國人?這一直是歷史上爭議很大的問題。

知乎上評論張居正是:“賢相,能臣。”

“君以此興,必以此亡。長於謀國,短於謀身;一個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並存的人。”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長於謀國”是說張居正這個人敢於向病懨懨的明朝開刀,勇於改革讓國家強盛,為大明續命100年;

“短於謀身”是指他的為人處事。他剛毅霸道,樹敵太多,生前得寵,死後屍骨未寒就被皇帝下令抄家。

砍柴大叔也非常認同這個評價,張居正這人,是成也改革,敗也改革。

改革這種事,需要膽識魄力,張居正具備一個天才政治家的一切能力,身上還有一種可貴的勇於殉道的精神,他為改革而生,也願意為改革而死。

成則萬世流芳,敗則萬劫不復。

現在,讓柴叔帶你瞭解張居正這個現實主義與理想並存的人,瞭解他生前極盡珣爛,死後極其悲壯的傳奇一生。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出生有祥兆,“此子將相才也”

1525年5月24日(嘉靖四年),張居正降生在在荊州江陵的一位秀才家裡。

出生前,張居正的曾祖父做了一個夢,他夢見月亮照在一個水甕裡,他看見一隻白龜從水中浮出頭來。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這是一個祥兆,一家人異常高興,曾祖父給張居正取乳名:“白圭”,寄望他長大後能光宗耀祖。

小張居正不負厚望,他從小聰穎好學,很快聲名遠播,成了荊州府出名的小神童。

十二歲時,張居正去參加童試,他表現出的機敏靈俐,得到荊州知府李士翱的賞識憐愛。

李士翱告訴他要從小立下大志,長大報國盡忠,還為他改名為居正。

第二年,心懷大志的張居正參加鄉試,但這次,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他落榜了。顧璘認為應該對這個少年多加磨礪,才能成大器。

“別人家的孩子”學霸張居正不懼寒窗,繼續把學習當樂趣,三年後他參加鄉試一舉得中,成為少年舉人。

顧璘不再掩飾對張居正的賞識,他一早說過“此子將相才也”。那天他解下身上犀帶送給張居正,慈愛囑託:希望你有遠大的抱負,將來做伊尹、顏淵,不只是一名少年舉人。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張居正更加刻苦,十年後考中進士,成為“庶吉士”,當上皇帝近臣。

“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能當“庶吉士”的都是學霸中的牛人,踏上官場快車道的張居正,人生即將開掛。

他遇到了徐階,這位內閣重臣賞識並指導他,張居正刻苦鑽研學習,進步非常快。這段時間的知識儲備為他日後在政治舞臺上大殺四方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當時內閣政治鬥爭激烈,大學士夏言和嚴嵩,二人爭奪首輔之位,夏言當上首輔後,被嚴嵩進讒言殺害,嚴嵩又升為內閣首輔。

年輕的張居正心機深沉,他沒有介入鬥爭,他冷眼觀察,認識到當朝官員尸位素餐、政治腐敗、邊防廢弛。

兩年後,血氣方剛的張居正寫《論時政疏》上奏朝廷,他指出朝政“五大病”,提出了大膽改革的政治主張。

可惜,這種新銳的聲音,皇帝和嚴嵩都不屑一顧。張居正後來再沒上過奏疏。

一年後,張居正請病假回故鄉江陵。三年中,他終日遊歷,看遍祖國山河,足跡踏遍名勝古蹟。

心懷社稷的張居正沒有因此“躺平”,他是把遊歷當作民情考察。他用銳利的目光審視,發現很多弊端。他把自己的思考記在《荊州府題名記》中:“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併。”

關心百姓疾苦,一心想施展抱負的張居正不甘寂寞了,他覺得有責任去為百姓做點什麼,給這個陳舊腐敗的王朝一點顏色看看。

張居正心中改革藍圖已然畫好,他躍躍欲試,重返政壇。在翰林院他潛藏不發。

宏圖在心,他假裝庸碌無為左右逢源,“廝混”官場。為了理想,他必須沉住氣,才能在波雲詭譎的政壇穩住陣腳。

然後等待合適時機,穩健出手一擊即中,驚豔世界。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天才出道,挽救頹廢王朝

1564年,徐階推薦張居正去為裕王侍讀。張居正因此在裕王府認識了很多權貴,積累了人脈。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1567年,張居正迎來了他人生的“元年”,他被提升並進入內閣參政。同年升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

“直上盡頭竿”,張居正平步青雲的日子到了。

當時的明王朝,北方韃靼進犯、南方土司爭權、岑猛叛亂、倭寇騷擾沿海;流民四散,草譯禍起;國庫空虛,用度匱乏,……國家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大臣爭權奪利,你死我活……

張居正入閣後,嚴嵩倒臺,徐階上任,張居正和徐階聯手起草世宗遺詔,他平冤案、起用忠臣,修正設齋、祈禱等流程儀式,指出大興土木的弊端,這些做法深得人心,朝野上下無不稱快。

1570年,韃靼俺答的孫子把漢那吉求助大明,張居正答應把漢那吉求助,並以政治家的卓識遠見,不顧大臣極力反對,“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一方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方面把漢那吉為人質,要求俺答合作。

最終,俺答在張居正計謀的脅制下撤下大兵壓境的威脅,他亦為張居正的人格所折服,答應不再進犯,友好合作。

1572年,年僅十多歲的神宗登上皇位。高拱被問罪打回原籍,聲望正隆的張居正當上首輔。

張居正開始著手收拾明朝這一爛攤子,並準備把它打出一手王炸。

憋大招憋了很久的張居正提出六個方面政治改革方案:省議論、振紀綱、重沼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作為一個為大明朝精準“把脈”的專家,他覺得,改革核心就是“整飭吏治”,治病要“治本”才能強身健體,治國要狠下重手才能富國強兵。

張居正推出“考成法”。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就是今天的績效考核法。中央六部把官員的所有工作細細分解,條縷清晰登記起來,每項考核內容明確明晰,還確定完成期限。

完成一件,核銷一件,逐月落實考核,要求務必事事要落地,件件有迴音。

考成法還設定末位淘汰機制,不合格給予淘汰,解決冗員問題。推行後朝廷政令“雖萬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暢通高效。

張居正是個管理的天才,這套方法大治頹廢慵懶的官場風氣,要求官員勤政自律。而他自己就是一個完美的榜樣。他是王朝最勤奮的CEO,經常加班到凌晨三四點。

他從不惜命,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生命最後的風燭殘年,他累到暈倒,熬到吐血,58歲驟然離世。

張居正再推行一條鞭法,清丈土地。土地制度是國家的根基命脈,張居正第一步,就是先打擊之前官僚貪汙造假,清點全國土地真實總數量;

再推行合併徵收。改革前弊病很多,稅種混雜,徵收困難,實操性很差。張居正以簡單超越複雜,將徭役和費用直接攤入田賦,一次算清,一個視窗一條龍搞掂,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折算銀兩方面,最值得稱道。一改以前交實物抵稅的諸多弊病,直接算成銀兩上交,解決實際困難,還大大促進農產品的商品化和農民的商品意識。

一條鞭法實行以後,明朝煥發生機活力,從原來的一窮二白到富國強民,積富可用十餘年,創造了輝煌鼎盛的“萬曆中興”,這都是張居正實行改革的功勞。

但是,悲劇的是,張居正積勞成疾而死,萬曆皇帝立刻抄了他的家,抄完他家以後萬曆躺在張居正拼來的盛世上幾十年放縱不上朝,國家卻還可以正常運轉!

張居正泉下有知,不知該作何感想。累死在工作臺上的他,人生值得嗎?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生前極盡榮耀,死後極盡屈辱

張居正權柄在手,掌控朝政十年,他雷厲風行推行新法,不是沒有想到最壞的結果。

他在《答凌洋山》裡說到:“唯赤條條一身,光淨淨一心,以圖國家之事,而不敢一毫有所希冀。”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他是“一顆冰心在玉壺”,以生命去踐行理想,不怕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成為惡龍;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將回以凝視。

張居正極度榮耀的表象後面,其實是萬丈深淵。

1582年張居正勞累過度病逝,神宗極盡風光厚葬他,專門為他輟朝,贈“上柱國”名號,諡“文忠”。

但是死後第四天,劇情急轉而下,政敵聯合彈劾他。張居正屍骨未寒,神宗就聽信讒言,下令抄家,削盡張居正宮秩,迫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告示天下。

皇帝翻臉比翻書還快,幸好,他給了張居正最後殘存的體面,沒有開棺鞭屍。

生前風光無限,死後受盡屈辱。

皇帝的做法,令人寒心,而張居正離奇的一生,也讓人扼腕嘆息。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萬曆皇帝

張居正一心想實現他的宏圖霸業,心就要夠硬夠黑,手段要夠狠夠辣。他對十餘歲的小皇帝非常嚴厲。

皇帝小時候或許會感激張居正是為他負重前行,尊他敬他。但是成年後,處處受制,張居正成了他最大的障礙。一朝有能力,他第一個要踢開的障礙就是他張居正。

張居正推行的改革,觸動了貴族的既得利益,挑戰了皇親國戚、豪族大戶的底線;

一條鞭法、考成法,約束了眾多貪官汙吏,也逼迫更多官僚同事走出舒適區;他深恨空談誤國,推行“省議論”,控制輿論,禁講學、毀書院,張居正得罪了天下讀書人。

1577年,張居正父親死了。按禮法,張居正應該回祖籍“丁憂”守制二十七個月。但是事業心強的張居正不願意,他竟違背禮法不回去守喪。

他怕他前腳一走,新政立刻夭折。

百官不依,紛紛上疏。反對張居正的還有他的門生、同鄉,很多是才俊和品質高潔的君子。張居正就和皇帝聯合演了一齣戲:“奪情”。他用霸道和權力表態,假借皇帝之命廷杖言官。

張居正公然違反禮法,還用鐵腕鎮壓反對者。新科進士鄒元標反對他,被打得雙腿殘廢。

張居正為理想為事業,不得不把隊友都逼成了敵人。也成為天下人指責的物件。

而張居正改革的普惠者,是天下的百姓。而百姓又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沒有話語權。

站在萬丈深淵懸崖上的張居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將是何等的寂寞,何等的壯烈。

好在,他操勞而死,沒有親眼看到變法的失敗,沒有嚐到痛心疾首的絕望。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四十年後,明朝垂亡。當時已為東林黨領袖的鄒元標,為重振士氣,他拖著當時反對張居正“奪情”而被廷杖打殘的雙腿,上疏朝廷請求為張居正恢復名譽。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人們質問他:當年你罵居正最厲害,今天又站出來為他說話,不是打臉嗎?

鄒元標一臉莊重的說:“為人臣子者,首要為國家計,可不拘小節也。沉浮半生,方知江陵之艱辛。”

嗚呼,張居正如果有知,當老心至慰也!來自對立者的尊重,才是最高的肯定。

這遲到將近半個世紀的理解,是兩個大丈夫的心靈碰撞,也是兩個忠臣的惺惺相惜。

1622年,天啟皇帝為張居正恢復聲譽,這是歷史的公正選擇,也是人心所向。

一個一輩子為建設國家兢兢業業,為江山社稷嘔心瀝血的人,以絕世之才、無畏的決心、決絕的勇氣,為理想事業不懼赴湯蹈火,他是歷史上傲然矗立的大英雄。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梁啟超評價他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黃仁宇說,“世間已無張居正。”

當年明月評價他是天才,紛繁亂世中身負絕學,敢於改革創新,不懼風險威脅,但這個偉大的改革家,獨斷專行,生活奢侈,表裡不一,道德並不十分高尚。

是的,張居正並不是完美的人,他有致命的缺點。而且這些致命的缺點為他招來身後之禍。

但凡他當年追求謹慎,追求安逸,他就不會選擇這條荊棘遍佈的路;但凡他少些決絕的勇氣,多為自己考慮退路,他就可以榮耀一生,留下後世美名。

但他偏不,他要謀事、謀國、為百姓謀福祉;他不為自己謀身,卻沒想到把自己也謀進去……

但,鐵血改革家張居正,既然準備以身許國,又何懼萬劫不復?

首輔張居正為明朝續命100年,死後卻被抄家,萬曆皇帝為何這麼做

如果可以重來,我想他還是這樣的一個張居正:一個沒有傘的寒門子弟,赤腳在風裡雨裡狂奔,踏遍荊棘,也要走出一條血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 END .

【文|雲淡風輕 】

【編輯| 丹尼爾李】

【排版 | 毛毛雨】

往期精彩文章推薦:

魯豫到底是真性情還是低情商?看完她的經歷,我終於明白了

魯迅逝世後,兒子周海嬰不忘父親的囑託,終於活成了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