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秋後回來問斬,有幾人回來?

人無信則不立,業無信則不興,國無信則必衰!

從古至今,人們都將誠信看得非常重要,不管是經營個人,還是經營商業,甚至大到國家,誠信都是非常重要的。

戰國時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就深切認同這一點,商鞅上臺後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徙木立信。

商鞅明白,若想治理好秦國,首先就要讓民眾們對國家政府有絕對的信任,這樣才有利於日後採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秦國貧苦,商鞅為天下先,大膽採用軍功賞、耕地賞的辦法,讓貧賤百姓都有獲得爵位榮譽的機會,若是百姓對官府沒有信任,哪怕獎勵再豐厚也是無用。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秋後回來問斬,有幾人回來?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古人看重誠信,用來表達誠信的名言警句也留下不少。

唐朝時期,李世民貞觀之治開創盛世,誠信也是盛世不可或缺的存在。

在一次年末時間,大牢裡共有390名死囚犯,李世民大赦天下,放他們回家處理後事,等到秋後再主動回來問斬。

當時所有官員都不理解李世民的做法,這390名死囚真的會自己回來嗎?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秋後回來問斬,有幾人回來?

要說古代最出名的皇帝,唐朝李世民絕對能排的上號。

李世民一家曾是隋朝的官員,後來隋煬帝楊廣被宇文化及所害,適時天下大亂,隋朝滅亡,李氏一家脫穎而出奪取天下,唐朝建立。

李世民在唐朝建立期間功勞很大,也培養了眾多部下,可在建國後卻也成為了太子李建成的眼中釘。

這二人作為皇室繼承人的競爭對手,自然不可能像平常家庭裡的兄弟那樣相親相愛。

最終,李世民勝出,太子被殺,李淵退位,李世民正式成為唐朝第二任皇帝。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秋後回來問斬,有幾人回來?

有隋朝這樣一個前車之鑑在那擺著,李世民繼位之後吸取教訓,專心治理國家,開創貞觀之治。

首先是人才的任用,李世民為儲備天下人才,

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如房玄齡、杜如晦、長孫無忌等等,都是忠直廉潔之人。

隨後在隋朝的基礎上,完善了

府兵制

,寓兵於農;均田制、租庸調製、科舉制等制度。

除此之外,李世民從諫如流。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李世民深切明白這個道理,鼓勵大臣多多諫言,任何人有言語他都會有迴應,並且鼓勵臣下明確指出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明確的改正錯誤。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秋後回來問斬,有幾人回來?

以上的種種政治措舉,件件都是明君的必須品質。

李世民還重視法治,貞觀時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百姓們安居樂業,夜不閉戶,道不拾遺。

據統計,在公元630年時,整個國家的死囚犯,只有區區29人,由此可以看出,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國家安定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公元632年,死囚犯也逐漸上漲,足足有390人之多,此時恰巧趕上了年末,也就是快過年的時候。

李世民決定大赦天下,讓這390名死囚犯各自回家處理後事,並且好好與家人團聚一番,等到來年秋後再主動回來問斬。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過年,約定秋後回來問斬,有幾人回來?

眾多死囚犯得知這一政策後,各個感激涕零,發自內心地稱讚李世民。

然而許多朝廷官員大多對此表達不理解,他們認為,這完全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啊。

於是,許多大臣上表勸諫李世民。

李世民並沒有獨斷,反而細心聽取重臣意見,隨後再與群臣解釋其中利弊。

建國初期,人心並不安穩,此舉不但能收服天下民心,也可以讓這些死囚為天下人做一個榜樣,一個誠信做人的正面榜樣。

李世民點明用意後,大臣們也不再反駁,只等來年才能知曉結果。

《新唐書》:十二月辛未,慮囚,縱死罪者歸其家。貞觀七年九月,縱囚來歸,皆赦之、 親錄囚徒,歸死罪者三百九十人於家,令明年秋末就刑。其後應期畢至,詔悉原之。

根據史料記載,

貞觀七年秋天,三百九十個囚犯全部歸還,無一人逃亡。

李世民與死囚的約定圓滿結束,天下人有目共睹,此時全都打心底裡贊服李世民。

雖然他殺死自己的兄長,逼迫父親讓位,卻是一位真心為民的好皇帝,百姓們對李世民的質疑也逐漸地消散一空。

參考史料:《新唐書》,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