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運動中,洋人為什麼最終選擇支援清朝“剿匪”?

第一階段中立觀望

1851年,天平天國運動由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 開始,一路凱歌,逐漸控制了長江中下游地區,到1853年3月定都天京(今南京),並組織接下來的北伐運動,清政府組織抵抗的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都接連被太平軍攻破,清政府在整體戰爭局勢上處於守勢。

太平天國運動中,洋人為什麼最終選擇支援清朝“剿匪”?

而此時距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1842年)和英國簽訂的《南京條約》滿十二年,有關條約中有關於十二年後各條款稍可變更的規定,

於是英法等國為搶奪更多的在華利益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條約的要求,但都遭到清政府的拒絕。

太平天國運動中,洋人為什麼最終選擇支援清朝“剿匪”?

於是在1853年到1854年間英國,法國公使,美國公使等先後到天京(今南京)和太平天國進行初期的談判

大意就是隻要天平天國接受承認之前和清朝的不平等條約和繼續給更多的利益,就會支援天平天國運動,不想也遭到了天平天國的拒絕。

看到風頭正勁的太平天國和清政府戰事頻繁,打得你死我活,一時間勝負難分,這些列強先後宣佈採取中立的立場。

第二階段戰爭轉折

1856年的“亞羅號事件”和“馬神甫事件”作為導火索,英法列強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打到了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皇帝逃到了河北承德避暑山莊,隨後逼迫清政府的簽訂了《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太平天國運動中,洋人為什麼最終選擇支援清朝“剿匪”?

1861年,咸豐皇帝病逝於河北承德,清朝內部的權力結構發了變動,慈禧聯合在北京的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從封建保守派的八大臣裡奪取政權,

而政變後以慈禧為首的集團為了確保自己的統治,提出“借師助剿”,即聯合列強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中,洋人為什麼最終選擇支援清朝“剿匪”?

第三階段扶持清政府

一方面列強透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不平等條約讓自己的在華利益得到了保證,另一方政變上臺的慈禧也轉變對洋人的策略,

太平天國運動中,洋人為什麼最終選擇支援清朝“剿匪”?

於是洋人一改之前的中立的態度,轉而幫忙清朝政府剿匪,保證自己在華利益不受損失,洋人進而武裝干涉,

如把太平軍趕出通商口岸四周交由清軍駐守,幫助清政府建立新式武裝,組織洋槍隊協助曾國藩的淮軍一起鎮壓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運動中,洋人為什麼最終選擇支援清朝“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