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四個以川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僅其一不是千年古縣

河南省,位於我國中東部內陸地區,地處黃河中下游,古屬豫州,歷史上因大部處於黃河以南而得名河南,簡稱“豫”,又因為我國早中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有“中原”“中州”之稱,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我國八大古都中有四座就位於今河南省境內。

河南這四個以川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僅其一不是千年古縣

河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漫長的歷史程序中孕育了眾多的名城、古縣,其中伊川、欒川、潢川及淅川這四座以“川”為名的縣,就均為歷史悠久之地,僅一座不是千年古縣。

伊川縣,位於河南省西部、洛陽市南面,為我國著名古都洛陽市轄縣。伊川之名歷史悠久,伊川即洛水支流伊河,虞舜時就有伊川之名,西周及春秋戰國時期稱伊川、伊闕、新城,西漢漢景帝時始置縣,稱新城縣,隸屬於三川郡,三川郡之三川即“河、洛、伊”三條河流。伊川作為政區名始於南北朝東魏時,改新城縣為伊川郡,隋時稱伊州,後短暫設伊川縣,此為伊川縣名之始。

河南這四個以川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僅其一不是千年古縣

隋大業初,伊川縣併入洛陽縣,此後今伊川縣境並未形成統一建制且伊川再未作為縣名直至民國時期。1932年,民國時新設之平等、自由兩縣合併為伊川縣。建國後,伊川縣縣域略有變遷,先後為洛陽專區、洛陽地區轄縣,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後屬地級洛陽市。

河南這四個以川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僅其一不是千年古縣

潢川縣,位於河南省東南部,南依大別山,北臨淮河,自古為“魚米之鄉”,不僅建制歷史悠久,也曾長時間為豫東南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河洛重鎮,吳楚上游”之稱,其古為光國、黃國,古稱光州,現為河南省地級信陽市轄縣。

河南這四個以川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僅其一不是千年古縣

潢川建制歷史悠久,為黃歇故里,是黃姓的發源地,西漢初所置弋陽縣為潢川建制之始,為兩千多年古縣。魏晉南北朝時期,潢川地域為南北之間爭鋒之地,建制變化頻繁,改稱定城,曾先後為弋陽郡、南郢州、淮南郡等,唐朝稱改弋陽郡為光州,此為光州之始,但最初治光山,唐睿宗(712年)時才改治定城(今潢川)。明朝初,定城省入光州,隸屬於汝寧府,清朝雍正年間升光州為直隸州,民國初廢州為潢川縣,因縣臨潢河而得名。建國初曾於潢川設潢川專區,1952年專區撤銷後,潢川縣一直隸屬於信陽。

河南這四個以川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僅其一不是千年古縣

淅川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陝西相鄰,為南陽市轄縣,因淅水得名,是一縣連三省之地。淅川坐擁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渠首所在地,也是全國移民大縣,更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縣。淅川古為楚國初都丹陽所在地,秦時於此置丹水縣,南北朝時期始設淅川縣,唐時曾短暫升為淅州,金元時期併入內鄉縣。明朝中期,淅川縣復設,清朝時曾改為淅川廳,清末升為淅川直隸廳,民國初廢廳又為淅川縣。

河南這四個以川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僅其一不是千年古縣

欒川縣,位於河南省西部、洛陽市南部,為地級洛陽市轄縣,有“洛陽後花園”之稱。欒川歷史悠久,傳說遠古時期有鸞鳥群棲於此並因此而得名,欒川設縣前為盧氏縣欒川鎮,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升鎮為縣,但五十年後的1154年又廢縣為鎮,仍屬盧氏縣。金、元、明、清,欒川均為盧氏縣轄鎮。1947年欒川解放後再次設縣,建國後先後屬陝州專區、洛陽專區等,1986年隸屬於地級洛陽市至今。

河南這四個以川為名的縣,均歷史悠久,僅其一不是千年古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