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村的“三道菜”

「本文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玉溪市江川區雄關鄉小田村,坐落在滇中群山之間,土地平坦開闊,一直以來都是優質烤煙片區。

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農民盤活土地的熱情愈發高漲,增收烤煙的新法子層出不窮。

“大家來江川都去品嚐特色美食‘三道菜’,農家養殖的雞、羊、魚,營養豐富口感佳。在我們小田村的煙地裡,也給‘煙苗苗’準備了‘三道菜’!”

煙地裡的“三道菜”,是村民為了土壤保肥、節約成本,摸索出來的三個栽煙好方法。就像江川許多餐館靠著“三道菜”實現美食創收,小田村的村民也靠著煙地裡的“三道菜”實現了增收致富。

“第一道菜”:大麥全還田

“我們這兒120戶菸農、栽的1350畝煙地,已經實現了秸稈還田全覆蓋!”小田村45歲的黨員菸農賈祿奎指著成片綠油油的煙田,自豪地介紹著他們村獨特的綠色發展新創舉——打碎大麥秸稈,綠色還田作肥。

“別的地方種大麥為了賣錢,我們種大麥是專作還田用的。栽煙時節一到,不等大麥成熟,把它打碎進地裡,不僅是天然的綠肥,也是咱煙苗的保溫房、保溼膜。這法子還是菸農自己發明的哩!”賈祿奎驕傲地說。

用大麥還田栽煙的做法,這裡的農民已經實踐了四個年頭了。十月煙收完,農民就將大麥種子撒進地裡,讓它自個兒靠著煙株殘存的養分生長,無需人工照料;四月份栽煙時候,得有五六十公分高了,不等成熟,就著機耕耕作把它們全部打碎在地裡。

“想到這種省時省力又能造福後人的好方法,我們黨員就要帶頭做示範,百姓看見有成效,自然就會跟著來做了!”

“第二道菜”:農家肥堆捂

小田村長年栽煙,過去施用大量化肥,土壤也開始“營養不良”了:板結、有機質含量降低、供水供肥效能差,等等。為了恢復土壤肥力,農民們決定用農家肥堆捂的方式給土壤進行“食補”。

“我們統一集中農作物的秸稈,與其他農家肥和少量化肥堆捂後產出的肥料,肥力得遠遠勝過市場上賣的商品有機肥!”

施用農民自己堆捂的農家肥,讓栽煙的化肥用量足足省去一半,對於可持續發展來說,它的作用更是不容小覷:碎秸稈能松化土壤,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秸稈分解產生的有機酸能中和鹽鹼地,促進煙苗吸收水分;對土壤中原本殘留的農藥、重金屬,也能起到降解作用。

農民省下的有機肥還能留著種幾茬“煙後菜”呢!

”:農家肥堆捂

過去種這一千多畝煙,都要靠農民早出晚歸一棵一棵養護,年輕的農民外出務工,僱工成本又很高,很多農戶逐漸喪失了種煙積極性,產量一度減少,這可急壞了賈祿奎。

“節省人力成本是當務之急!”為了盤活好小田村這塊寶地,2016年,賈祿奎和其他黨員一起迅速與菸草專賣局反映了情況。不多久,田地裡便傳來“隆隆”聲響。

從機耕機耙,到起壟施肥,再到中耕培土作業,小田村1350畝田地終於實現了大型機械全覆蓋。

“以前大家天不亮就要去地裡忙活,現在有這大機器,一個人可以幹十個人的活計了,不少農戶爭著種煙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作為黨員也不能光顧著埋頭幹活兒,還要想著讓村裡人過得更好、給後代創造條件呢!”已經脫貧摘帽的小田村並不安於現狀。漂亮的小樓房裡、乾淨的柏油路上,農民們還在想著第四道、第五道“菜”,盤算著怎麼讓土地“長”出更多希望。(馬子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