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面肌痙攣的藥物,2張表說清楚

原創 楊洋 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治療面肌痙攣的藥物,2張表說清楚

面肌痙攣常用治療藥物特點及使用注意事項

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腦神經疾病,指一側或雙側面部肌肉(眼輪匝肌、表情肌、口輪匝肌)反覆發作的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緒激動或緊張時加重,嚴重時可出現睜眼困難、口角歪斜以及耳內抽動樣雜音。

治療面肌痙攣的藥物,2張表說清楚

圖源:銳景相簿

面肌痙攣包括典型面肌痙攣和非典型面肌痙攣兩種:

1)典型面肌痙攣是指痙攣症狀從眼瞼開始,並逐向下發展累及面頻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

2)非典型面肌痙攣是指痙攣從下部面肌開始,並逐漸向上發展最後累及眼瞼及額肌。

臨床上非典型面肌痙攣較少,絕大多數都是典型面肌痙攣。面肌痙攣好發於中老年,女性略多於男性,但發病年齡有年輕化的趨勢。面肌痙攣雖然大多位於一側,但雙側面肌痙攣也並非罕見。

面肌痙攣診斷

面肌痙攣的診斷主要依賴於特徵性的臨床表現。對於缺乏特徵性臨床表現的患者需要藉助輔助檢查予以明確,包括電生理檢查、影像學檢、卡馬西平治療試驗。

治療

主要治療方法包括藥物、肉毒素注射以及外科手術(微血管減壓術)。

1

藥物治療

面肌痙攣藥物治療常用於發病初期、無法耐受手術或者拒絕手術者以及作為術後症狀不能緩解者的輔助治療。藥物治療可減輕部分患者面肌抽搐症狀。對於臨床症狀輕、藥物療效顯著,並且無藥物不良反應的患者可長期應用。

面肌痙攣治療的常用藥物包括卡馬西平、奧卡西平以及地西泮等。

備選藥物為苯妥英鈉、氯硝安定、巴氯芬、託吡酯、加巴噴丁及氟哌啶醇等。

現將常用藥物特點及臨床使用注意事項歸納如下:

治療面肌痙攣的藥物,2張表說清楚

此外,臨床使用時需注意卡馬西平、奧卡西平等藥物對肝臟細胞色素P450酶有影響,故可能與多種經細胞色素P450酶代謝的藥物存在相互作用。

現將常見可發生相互作用的藥物歸納如下。

2

肉毒素注射

常用藥物為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

①主要應用於不能耐受手術、拒絕手術、手術失敗或術後復發、藥物治療無效或藥物過敏的成年患者。

②當出現療效下降或嚴重不良反應時應慎用。

③過敏性體質者及對本品過敏者禁止使用。

A型肉毒素的用法及用量:

採用上瞼及下瞼肌肉多點注射法,即上、下瞼的內外側或外眥部顳側皮下眼輪匝肌共4或5點。如伴面部、口角抽動還需於面部中、下及頰部肌內注射3點。依病情需要,也可對眉部內外側、上唇或下頜肌肉進行注射。每點起始量為2。5U/0。1ml。注射1周後有殘存痙攣者可追加註射;病情復發者可作原量或加倍量(5。0U/0。1ml)注射。但是,1次注射總劑量應不高於55U,1個月內使用總劑量不高於200U。

約90%以上的患者對初次注射肉毒素有效,1次注射後痙攣症狀完全緩解及明顯改善的時間為1~8個月,大多集中在3~4個月,而且隨著病程延長及注射次數的增多,療效逐漸減退。

兩次治療間隔不應少於3個月,如治療失敗或重複注射後療效逐步降低,應該考慮其他治療方法。

因此,肉毒素注射不可能作為長期治療面肌痙攣的措施。需要指出的是,每次注射後的效果與注射部位選擇、注射劑量大小以及注射技術是否熟練等因素密切相關。

A型肉毒素的不良反應:

1)少數患者可出現短暫的症狀性乾眼、暴露性角膜炎、流淚、畏光、複視、眼下垂、瞬目減少、瞼裂閉合不全、不同程度面癱等,多在3~8周內自然恢復。

2)反覆注射肉毒素患者將會出現永久性的眼瞼無力、鼻唇溝變淺、口角歪斜、面部僵硬等體徵。

使用A型肉毒素的注意事項:

1)對於發熱、急性傳染病者、孕婦和12歲以下兒童慎用;

2)在使用A型肉毒素期間禁用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此類藥物具有神經肌肉接頭阻滯作用,可加重藥物不良反應);

3)應備有1:1000腎上素,以備過敏反應時急救,注射後應留院內短期觀察。

3

微血管減壓術

目前公認的觀點一致認為,面肌痙攣的病因是血管壓迫引起的,微血管減壓術就是透過手術解除面神經根部血管頸部對面神經的壓迫,並修復面神經區域性的影響。

微血管減壓術是針對病因的治療,所以目前是治療面肌痙攣最有效的手術方法。

但是術後無效、復發以及面癱、聽力障礙等併發症仍然是困擾醫師和患者的難題。

參考文獻:

[1]面肌痙攣診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2014,v。19;No。174(11):528-532。

[2]程亞鵬,李濤。面肌痙攣病因學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誌,2017,15(17):2128-2131。

[3]李世亭,王旭輝。面肌痙攣的診斷與治療[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誌,2011,10(06):481-484。

[4]卡馬西平片說明書

[5]奧卡西平片說明書

[6]地西泮片說明書

本文首發:醫學界神經病學頻道

本文作者:楊洋

本文稽核:李土明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