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故鄉》、捕鳥和跳魚兒

魯迅先生1881年生人,《故鄉》寫於1921年1月,先生當年40歲。我在初中讀這篇課文時,大概13歲的年紀,如何看得懂,只道是寫的回家探親的散文,留下印象的僅有像圓規的豆腐西施,深宅大院裡呆萌的迅哥兒和在海邊月光下手持鋼叉機警的小閏土。

《故鄉》從先生沒料到的方向,居然指導過我的革命實踐。那時我們還住在山鋁西山的部隊大院裡,在一個冬日,哥哥提出捉鳥,不是搭起梯子和人牆在平房的屋簷下掏鳥窩,而是帶著我們幾個在家門口撒了一地小米粒,找了個裝蘋果的柳條筐,用一根細繩拴著個木棍,將筐的一邊撐起,裡面放了更多的米粒,我們躲到冬天屯大白菜的小儲藏間後面,手拉細繩沉住氣等待著,慢慢的有鳥兒飛來,跳躍著啄食地面上的米粒,越聚越多,好幾種不知名的鳥兒,總有大膽的,試探的進到竹筐下面,看著進去的足夠多了,哥哥用力一拉,初次嘗試大獲成功,筐裡鳥兒們撲撲愣愣的,不知幾隻。我們滿心歡喜的圍在一旁,卻發現遇到了難題,怎麼把鳥拿出來呢,沒地方下手,研究半天,還是掀起筐的一角,把手伸進去抓,結果機靈的小鳥們,從空隙裡衝出全部揚長而去了,一隻沒剩,我們從極度興奮瞬間到灰心喪氣的冰點,從此再也沒有心情去嘗試這個抓鳥的方法了。

當時特別的崇拜哥哥,他好像什麼都知道,等上了初中讀到《故鄉》,是不是就從魯迅先生這裡學的呢,閏土的法子是,下了雪的時候,在沙地上掃出一塊空地來,也沒告訴筐住後怎麼處理。後來我仔細思考過,最直接點,用一盆水當頭澆上,讓鳥兒淋溼了飛不動。

閏土嘴裡所說的長著青蛙似的兩隻腳的跳魚兒,不但是隻看見院子裡高牆上四角天空的迅哥,就連那時的我,都覺得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成年後到南方工作,在深圳灣的溼地公園裡,頭一次見到跳跳魚本魚,大的有一指來長,渾身灰不溜秋的,大眼睛在頭上鼓鼓的,腳不像青蛙,眼睛和嘴巴倒像,真的挺難看,成群結隊的在灘塗上縱橫馳騁。我激動的挽起褲腿,打算下海抓幾條,爛泥地深不可測,一腳踩下膝蓋都沒進去,掙扎著拔出腳,鞋子丟了一隻,乾脆直接把另一隻也扔了,跳跳魚們昂著頭似乎在哈哈大笑。

我光著腳開車回家,一路上還是開開心心的,迅哥誠不欺我。

魯迅先生、《故鄉》、捕鳥和跳魚兒

魯迅先生、《故鄉》、捕鳥和跳魚兒

魯迅先生、《故鄉》、捕鳥和跳魚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