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戲①:勸解的藝術

這個系列,不是戲說,而是說戲。戲曲是一種非常高雅的藝術,可惜日漸沒落。

說戲①:勸解的藝術

電影《霸王別姬》劇照

說它高雅,是因為唱唸做打沒有多年累積的功夫根本不可能登臺,影視劇中我們見到太多舊社會中梨園行當的學徒吃盡苦頭也不一定換來甘甜;說它日漸沒落,是因為既不被青年一代所喜愛,隨著一代戲迷的年齡漸高,也在流失著聽眾。

說戲①:勸解的藝術

就用我最喜歡的一齣戲—越調《收姜維》中申鳳梅先生扮演的諸葛亮作展示吧。

可能像我這個年紀還能對戲曲產生一點興趣的,不多見。戲曲承擔著近現代廣大群眾識文掌故的功能,就是地位高貴如《紅樓夢》裡的王熙鳳,也是靠戲曲瞭解歷史。可是如果你多少聽過幾臺戲,就會發現唱戲雖然高雅,可聽戲卻是最俗的,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讓連字都不認識的廣大群眾聽得懂。戲曲裡面的唱詞、唸白俚語俯拾即是,歷史事件虛構含混,情節荒誕離奇,人物好壞分明。

如果你仔細聽過幾段戲,可能你會對它的態度產生改變。

今天要說的戲,是豫劇《三哭殿》。

說戲①:勸解的藝術

豫劇《三哭殿》劇照

在戲曲裡,有“

唐一千,宋八百,說不盡的三國戲

”之說,三個最具代表性的朝代,是戲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來源。《三哭殿》就是一出唐戲。

說的是,唐朝貞觀年間,李世民的外孫秦英在金水河邊釣魚,碰到貴妃詹翠萍的父親太師詹洪紀經過。詹洪紀貴為太師,出行有人鳴鑼開道,結果鑼聲驚動了河裡的魚,年少輕狂又驕縱的秦英氣不憤,於是跟詹洪紀發生爭執,失手將詹洪紀打死。詹翠萍自然不依,跑上金殿向李世民哭訴,定要斬了秦英。

這秦英的父親是秦懷玉,當時正在邊關拒敵,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秦瓊秦叔寶,母親是李世民與長孫皇后的女兒銀屏公主。聽說這件事,銀屏公主和長孫皇后也跑到金殿上哭訴,一定不要斬秦英,李世民進退兩難。一時間,金鑾殿上,詹翠萍哭父,銀屏公主哭子,長孫皇后哭外孫,是為三哭殿。

戲曲畢竟是戲曲,這裡面的情節、人物和史實相混雜,難免對受眾產生誤導。就像看多了《三國演義》,已經很難分清那些是史實,哪些是演義了。聽戲之前,咱們先來掰扯掰扯這段事情。

秦瓊的兒子秦懷玉是個虛構的人物,秦瓊的子孫後代史書中沒有交代,那麼作為秦懷玉的兒子秦英,自然更是不存在了。詹洪紀、詹翠萍父女倆是虛構人物,秦英的母親銀屏公主同樣是虛構人物,只剩下唐太宗和長孫皇后是歷史真實人物。

歷史上,長孫皇后於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去世,時年36歲,李世民此時也不過38歲。按年齡算,他們也不會有秦英這麼大一個能打死老太師的外孫。

我們知道,一齣戲很長,時常被唱起的多是戲曲中的唱段。這些唱段,或者是戲詞精彩,或者唱腔優美。《三哭殿》中,李世民勸解詹妃為國惜才赦免秦英就是一段著名的唱段。它的唱詞是這樣的:

下位去勸一勸貴妃娘娘

撩龍袍上前去好話多講

叫一聲貴妃娘娘

王與你商量商量

小秦英打死了皇親國丈

孤王與賢貴妃一樣痛傷

長江水焉有那回頭之浪

斬秦英也難救你父還陽

今日裡為了斬秦英小將

你看看金殿上

她要碰柱死她要刀下亡

你也要削髮舍孤入庵堂

哭哭啼啼鬧朝廊

豈不教滿朝文武道短長

恥笑為王

賢梓潼你若能寬容小將

王傳旨為你父修蓋廟堂

檀香木雕刻就你父影像

他秦門老和少頂禮焚香

且莫說他秦門去把香降

逢年節孤帶領三宮六院

龍子龍孫皇親國戚都去燒香

世上人哪一個不敬仰

梓潼為國赦忠良

落一個賢孝名萬古傳揚

梓潼 你是個賢良

影片載入中。。。

【豫劇《三哭殿》是唐派的著名曲目,尤以唐喜成先生演繹得最為精彩。這段影片是被譽為“豫東紅臉王”的豫劇大師劉忠河先生演唱的。】

李世民以皇位之尊,本不必要為了這件事苦口婆心、大費周章。戲曲嘛,不過是藉著歷史的外殼,在講人情,在講道理,在給更多無法識文斷字的百姓們傳播最普世的三觀。

李世民的勸解分為三個層次,層層遞進。

第一層意思,說明人死不能復生,先讓詹妃接受這個事實。

第二層意思,說明自己的尷尬處境。一邊是心愛的貴妃,一邊是正室皇后和愛女,鬧將下去丟了朝廷臉面,暗含著“朕如果發怒後果將很嚴重”的意思。

第三層意思,才是核心和重點。以上兩層,只是曉之以理,很多情況下並不奏效,最重要的還是動之以情。李世民知道,人雖然死了,可後事總得有個說法。這個事情辦好了,才可能安撫好詹家人。於是他提出了具體措施:修廟蓋堂、秦門請罪、皇上親奠,這些尊榮放在平時是無論如何都得不到的。最關鍵的是,詹妃你自己也落得一個賢名。在長孫皇后賢名滿天下的背景之下,這一點對於同為李世民妻妾的詹翠萍,是很有吸引力的。

我以為,李世民這段勸解,堪稱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