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以妾換馬,是真是假

蘇東坡以妾換馬,是真是假

喜歡東坡詞,因而也喜歡蘇東坡本其人,在明。馮夢龍的《情史類略》裡《朝雲》篇讀到,蘇東坡以妾換馬,這還是那個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的蘇東坡嗎?以前曾一直關注過一個某大學教授,特別喜歡他在長江邊三峽旅行十年寫下的那些小說,一顆赤子之心躍然紙上。忽然有一天,聽說他性侵女學生被開除,幾乎痛苦的要掉下淚來,久久不能平靜……對是非的評判,要以真相為依據,因為我並不瞭解真相,可能發表的言論都是錯的,所謂東坡以妾換馬的事,時空轉換,已經過去快一千年了,我們要把它搞清楚,就更不容易了,從感情上來講是不接受的。

從不信的觀點出發,據考證,蘇東坡的確“有妾數人”,史料有載他先後有妾七人,但以妾換馬的事,卻沒有記載。

馮夢龍寫道: 坡公又有婢名春娘,公謫黃州,臨行,有蔣運使者餞公,公命春娘勸酒,蔣問:“春娘去否?”公曰:“欲還母家。”蔣曰:“我以白馬易春娘可乎?”公諾之。蔣為詩曰:“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閒分付贖蛾眉。雖無金勒嘶明月,卻有佳人捧玉卮。”公答詩曰:“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嘆懊恨中。只為山行多險阻,故將紅粉換追風。” 春娘斂衽而前曰:“妾聞景公斬廄吏,而晏子諫之;夫子廄焚而不問馬,皆貴人賤畜也。學士以人換馬,則貴畜賤人矣!”遂口占一絕辭謝,曰:“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今日始知人賤畜,此生苟活怨誰嗔。”下階觸槐而死。公甚惜之。

馮夢龍又是根據什麼人說的呢?是根據明。鍾惺編的《名媛詩歸》,其中就有這條記載。當然有許多學者對此表示質疑,為此查閱了顏中其編注的宋元明清有關蘇軾的筆記一千多條,都沒有發現這條記載,翻了很多蘇軾的傳記,也沒有發現這條記載。

馮夢龍是寫《醒世恆言》的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他的作品帶有寓言故事的性質,在我看來,他用“蘇東坡以妾換馬”,講述封建禮教對女性的殘害。馮夢龍在《敘山歌》中,他提出要“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的文學主張,表現了衝破禮教束縛、追求個性解放的主張,強調真摯的情感。他的那些記錄當時歷史事件的著作,在當時具有很強的新聞性,有爆料的意味。反對虛偽的禮教,他向虛偽的禮教開槍,大家崇拜的蘇東坡不小心也中槍了。如同五四時打倒孔家店之說一樣。

蘇東坡以妾換馬,是真是假

鍾惺又是什麼人呢?他的《名媛詩歸》裡突然冒出這樣一條記載來何為?鍾惺也是一位 明代文學家,萬曆三十八年考義中進士,曾任工部主事,後來辭官歸鄉,閉戶讀書,晚年入寺院。其為人嚴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謝人事,研讀史書。他與同裡譚元春共選《唐詩歸》和《古詩歸》(見《詩歸》),名揚一時,形成“竟陵派”。他反擬古,不效仿古人,李白,杜甫的名篇都不如他的法眼,蘇軾的自然也不例外,他清高孤傲偏激,所以他也要為自己的言論找一些支撐,為了自己的言論,給蘇軾潑點髒水,對鍾惺而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一些近代的文人,說魯迅與兄弟周作人的決裂,是因為他偷看了兄弟日本媳婦洗澡。對於鍾惺編的《名媛詩歸》,《四庫總目提要》的評價是:“其間真偽雜出,尤足炫惑後學。”可見可信度是不高的。

這故事有一個關鍵人物叫蔣運使,這個蔣運使不但有錢而且有才,能即席賦詩:“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閒分付贖蛾眉。雖無金勒嘶明月,卻有佳人捧玉卮。”從詩句看,落筆不俗。 但是這個“蔣運使”究竟是個什麼人?沒人知道。既然能和蘇東坡交往,人家來送行,蘇東坡還設宴招待,說明關係非比一般。有關蘇東坡的資料很豐富,總應該有些蛛絲馬跡可尋吧? 於是就有人去考證,這個蔣運使究竟是誰。據考證蘇軾在去黃州前後有過交往的人,有三十多人,沒有一個姓蔣的, 有人懷疑這個蔣運使,可能就是宜興人蔣之奇,這個蔣之奇,和蘇軾是同科進士,還是王安石變法的中堅力量,但人品卻不太好,據《宋史》記載,歐陽修對他有恩,他卻誣陷歐陽修扒灰,蔣自己倒因此被貶官,更為士人所不齒。如果真是這個人,春娘不願意隨他去,可以解釋為春娘有個性,不願意去給這樣的人做丫環,不過這樣解釋,就未免太高抬春娘而太貶低蘇東坡了。歐陽修是蘇軾一生敬重的恩師,蘇軾對他的遭遇十分關切和同情,對蔣之奇的為人也十分了解,蔣之奇害過歐陽修,又是新黨,被關了一百多天剛出獄的蘇軾,又要被貶去黃州,怎麼會和這樣的人物一起喝酒?做出以人換馬的事來呢?

蘇東坡以妾換馬,是真是假

故事本身就漏洞百出,難以自圓其說。 蘇東坡是因為“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是從湖州被抓去的,蘇軾去黃州,是朝廷“令御史臺差人轉押前去”,雖然還有一個“黃州團練副使”的官銜,其實身份如同犯人,已經沒有人身自由了。而且十有八九可能直接從京城押送到黃州,不可能讓他先到湖州處理家務之後再從容前去。連他自己的妻兒都還是後來才由弟弟蘇轍送過去的。他沒被處死,是因為沾了趙匡胤當年定下“不殺士大夫”這一條“祖制”的光。他宣佈被貶以後,他的政敵一直沒有放過他,他的一舉一動,朝廷都瞭如指掌,人們為了自保,都躲著他呢,哪裡有一個大膽的蔣運使,居然敢於來給他送行,還提議用馬交換春娘,而且出了人命案子以後,居然沒人知道,怎麼可能呢?

故事中的春娘寫得太好了。這分明不是一個丫頭,而是一個性格剛強的小姐。她能夠引經據典用來責備蘇軾,以明心志,接著就“觸槐而亡”。她所引用的那兩個典故。沒有一定的文化是不會知道的。古代才女很多,但至少出身於小姐,或者是妓女,春娘不可能只是個丫頭。並不是大文豪身邊的女人都識字,其實古代女子識字的比例一直很小。蘇軾的第一個妻子王弗受過良好教育,他的第二個妻子王閏之就不識字。侍妾王朝雲跟隨蘇軾多年,到後來方才粗通筆,蘇軾的妻子都不識字,怎麼會先去教一個婢女?

假如這事情是真的,也只能稱為“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文章中說得很清楚,春娘是一個“婢女”的身份,在封建社會中,“奴婢”是主人“財產”的一部分,既可以買賣、贈送,交換也在“情理之中”。丫頭大了,其出路就兩條:一,找個小子嫁了;二,送給或賣給某個人做小妾,遇到好的主人,也有不收“身價銀子”讓父母“領”回去“自行擇配”的。在這次事件中,蘇軾的詩說得很清楚:“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敢啼嘆懊恨中。只為山行多險阻,故將紅粉換追風。”也就是說,他拿春娘換馬,有兩個原因:其一,是他面臨貶官,匆匆上路,沒有時間給春娘選擇更好的人家了;其二,是他要從開封或湖州到黃州去,道路崎嶇,山行多險阻,不得已,才用丫環換馬的。這樣做,用當時那個社會的道德標準來衡量,也不是什麼過份的行為。

蘇東坡以妾換馬,是真是假

許多被貶的官員,臨上路之前,把丫頭或賣了或送掉,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紅樓夢》從神話故事講到現實世界,不也是從一樁人口買賣案開始寫起的嗎?可見人口買賣在封建社會比較普遍。如果春娘跟隨蔣運使去他府上當丫頭,應該說比她被打發回家去要強得多。既然是丫頭,買賣或交換就有“身價”,用馬交換,這馬不過是一種交換的媒介,相當於若干兩銀子而已,在封建社會制度下,在被貶流放、被捕以後,“人不如畜”的境遇,實在太常見了。要不然東北的寧古塔就不會那麼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