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法太“異想天開”?別總說“你不行”,父母試試目標分解法

小倉鼠怎麼能抓住大野牛?這個想法也太“異想天開”了吧!

曾獲得艾美獎 “最佳學齡前兒童節目獎”的法國優質動畫片《樹屋童話》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隻叫比利的小倉鼠,想要用牛仔繩索套住一隻大野牛。比利的爸爸嘲笑它:“這太異想天開了,如果你抓住了野牛,我就

把帽子吃掉!

孩子想法太“異想天開”?別總說“你不行”,父母試試目標分解法

於是比利開始了他的“冒險之旅”。它找來自己的朋友小蚯蚓和小老鼠,想盡一切辦法去抓野牛。比利爬到樹上,還要朋友幫忙把野牛吸引過來。

終於,比利用繩索套住了野牛,可野牛真的是太大了,把比利拖著到處奔跑,比利嚇得向野牛求饒。

孩子想法太“異想天開”?別總說“你不行”,父母試試目標分解法

雖然冒險的過程十分危險,可比利到底是“抓”到野牛了。比利爸爸尷尬地說:哎呀,

我的帽子不太好吃呀!

孩子想法太“異想天開”?別總說“你不行”,父母試試目標分解法

不要嘲諷孩子“你不行”

孩子經常會有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在家長們看來,都是孩子能力所做不到的事情。就像故事裡的比利爸爸,倉鼠想抓住野牛?那是萬萬不可能的!

“你不行”就成了許多家長迴應孩子想法的臺詞,有的甚至還會嘲諷孩子。這樣做對孩子會有負面影響。

一方面,扼殺孩子挑戰事物的動力

父母總是否定孩子,會讓一部分孩子誤以為自己真的很差勁、沒有能力,遇事就會變得膽小退縮,更不會勇於找出解決困難的辦法。

孩子想法太“異想天開”?別總說“你不行”,父母試試目標分解法

另一方面,"激將法"讓孩子盲目冒險

家長越說"你不行",有的孩子卻越想證明自己的能力。

不管家長是有心還是無意,這種激將法有可能致使孩子產生“賭氣”的心理,偏要做到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就像故事裡的比利,在抓野牛的過程中,終於發現自己真的沒法抓住這麼大一隻野牛。有些事情真的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家長若是引導不當,很有可能把孩子推向盲目冒險的境地。

借鑑工作中的“目標分解法”來引導孩子

孩子想進行一項挑戰,看起來不容易實現,父母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01 瞭解自己孩子的能力

父母應該對自己的孩子有足夠的瞭解,不要過分去貶低孩子的能力,當然也不可以去故意刺激孩子,反倒逼迫孩子去賭氣式的嘗試不可能的任務。

孩子想法太“異想天開”?別總說“你不行”,父母試試目標分解法

02 哪怕不能完成,也可以鼓勵嘗試和挑戰

有些事情看起來不可能完成,但在嘗試的過程中,仍然可以激發孩子的挑戰勇氣和創新精神。

例如全世界所有的小孩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天上的星星能摘下來嗎?如果父母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嘲諷孩子的疑惑和想法,只回答“星星怎麼可能摘下來”,對孩子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

孩子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家長不妨藉此機會和孩子探討,讓孩子自己想想,“你有什麼辦法能拿到星星呢?”還可以告訴孩子,為什麼現在沒法觸控到星星,也可以鼓勵孩子“將來說不定你又更好的辦法,能到遙遠的星球上去,相信你比爸爸要做得更好!”

孩子想法太“異想天開”?別總說“你不行”,父母試試目標分解法

03 借鑑"目標分解法"

成年人在工作中,經常會用到“目標分解法”,將任務一條一條分解詳細,便於逐步實現目標。

孩子有些想法看起來“異想天開”,但並不一定真的完成不了,往往差的只是一些激勵。家長若是能正確引導,說不定就能幫助孩子達成他們的想法。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泰國公益廣告《豆芽的夢想》中,一個窮人家的小女孩希望能種出市場上很受歡迎的豆芽,可豆芽要怎麼種呢?

孩子想法太“異想天開”?別總說“你不行”,父母試試目標分解法

小女孩的媽媽沒有譏諷孩子“想太多”,沒有要求女孩“老老實實做好自己事就行”,而是鼓勵孩子勇於嘗試,並且和孩子在一次一次失敗中,尋找下一個改進的方法。踏踏實實完成每一步,最終成功種出了大受歡迎的豆芽。

而現實中,小女孩的原型也以優異的成績,成功考上了知名的大學,成為社會有用之才。

孩子想法太“異想天開”?別總說“你不行”,父母試試目標分解法

同樣一件事,也會培養出不同能力的孩子。區別就在於,這些孩子的家長,會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養育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