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未來規模化經營,不種地的農民都幹什麼呢?

做農民是辛勞,是累,是很不容易!面板黝黑,手上青筋凸起,臉上帶著質樸的笑容,這是我們對農民的第一印象。他們是辛勞勞作在田間,在地裡,流著汗水,任勞任怨的耕作著。如今很多農民都開始往城市遷移,種地的越來越少了,年輕人覺得父輩是種地的都低人一等,在他們的心裡曾經種下了“我這輩子不會去當個農民”這一種信念。更有70後的不願種地,80後的不會種地,90後的不提種地,00後還能曉得種地是幹啥子麼?

農村土地未來規模化經營,不種地的農民都幹什麼呢?

隨著土地確權的實行,之後加速農村土地流轉已經成為一個農村改革的重點。土地流轉意味著未來土地會被一部分人承包進行規模化經營。那未來剩餘不種地的農民都幹什麼呀?

現在農村每天都在變化,農業稅也不收了,還給我們農民各種各樣的補貼,土地和宅基地也能貸款了,可以說各種變化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可是真正涉及到農民未來發展的,卻是這三個變化!

農村土地未來規模化經營,不種地的農民都幹什麼呢?

未來種地是機器人的天下。

現在種地很少靠人工了,筆者還記得小的時候在東北的農場,一早上僱傭很多人去田間除草,拿個鋤頭,收割的時候也全是人工,一點一點的用鐮刀收割。

可是現在機械越來越發達,種地用美國大型凱斯,已經可以做到完全不用人工來操作了,自己行走,自己作業,噴灑農藥也開始用電動小飛機了,一個人一個小飛機一天能噴施幾百畝,收割也有收割機了,還能直接脫粒。

完全用不到那麼多人工了,農民勞動力剩下了。未來的十年城鎮化絕對是中國農村農民之大福,不但不會失地、失業,而且可能實現收入真正的翻番;

農村土地未來規模化經營,不種地的農民都幹什麼呢?

“如果說,過去十年,是農民工兄弟在為城鎮居民建造城市的話,那麼未來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我們要依靠全國人民,依靠農民工,為農民建城市、建城鎮。”5月21日舉行的“新型城鎮化建設”論壇上,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對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未來進行闡述。

隨著農村土地流轉的加快,農村金融趨於完善、農村勞動力逐漸被機器人和機械生產所取代,那麼未來十年的農村土地只可能有三種去向,關注農村的朋友們可能現在就要注意了:

第一、家庭農場也就是現代化的莊園將兼併大量的農業土地。

生產效率決定生產基礎。只有大量的土地被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採用家庭農場聯營的方式,農村的農業生產效率才能提高,才更有利於農業生產,同時,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將反過來加快土地的流轉;

第二、大型農資企業及相關的農業生產企業。

資本下沉到農村,很多的農資企業及相關的企業主將把目光放在農村,農業資本家們將從農業生產的源頭高效率的選擇農業用地,打造屬於自己獨有的農村商業圈;

第三、任何農村用地都有可能變成建築用地。

農村土地如果不是被用來發展農業,那麼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用來建築房地產或者是廠房了。變成廠房也好,房子也好,終歸是改變了土地的用途來發展相關的產業,這片農業用地也就基本宣告壽終正寢了。

從現在來看,很多農村都是一些老弱病殘在種地,由於種地收益的降低,導致大量農村勞動力外流,這就讓農村勞動力呈現了青黃不接的地步。

同時我們還要思考一點,如果這些“老弱病殘”都種不動地了,誰還能來種地?

我們來看一些農民說的大實話:

1.未來幾年農民種地的人會少,是因為歲數大了,幹不動了,可是不種地,僅依靠點土地流轉費生存,夠用嗎?不夠是必然的,今後的農民,路在何方?去城裡安家不現實,也不具備生存能力。

2.馬上進入規模化種植的年代了,那些小打小鬧的農民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土地不掉價,農資成本又高,種啥啥不值錢,國家補貼力度又不夠大,我們沒辦法,只能不種地了。

經常看到類似於未來的中國誰來種地這樣的文章,我想這並非危言聳聽。

現在很多政策像土地適度規模化經營,推進城鎮化建設,都會直接導致農村勞動力的減少,這是必然的趨勢。

我們先不考慮離開農村的農民如何安穩的生活,單說未來誰來種地這個問題,如果大量減少農村勞動力,那麼就要培養職業化農民來頂替,現在不光是要農民離開農村,同時還要培養專業的農民進入農村。

但是從眼下來看,我們這一點做的很不夠。現在糧價下跌,種地不賺錢已經成功的將農民逼出了農村,但是相應的卻沒有多少職業農民再進入農村,有的只是一些資本進入,他們從農業當中得到很多,比如政策資金,獲得融資等等,可所創造的未必有農民多。

我國農業是需要現代化,但是需要可持續的農業現代化,歐美的那一套用資源來換糧食的農業作風放到我國未必可行。同時也要考慮如何讓我國農民不但能種地,還能從種地中賺到錢!

賺錢路上,沒有農民不農民之分,你看目前的那些大老闆,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農民除了種地,還可以做的東西多了。一是養殖,二是手工藝品,三是經濟作物,四是外出打工,五是銷售產品,六是提供培訓等等,致富的門路多得不得了,看你自己去想,去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