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來自空中的雲 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 ”

成雲致雨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物理過程:空氣在上升時膨脹冷卻,其中的水汽(也就是氣態的水)達到飽和後,會在凝結核上凝結成大量的微細小滴,即雲滴。雲滴很小,在雲中形成之後,下降的速度通常比雲中上升的氣流速度小得多,所以只能積聚在雲的中部和上部,不能下落。即使離開雲底而下降,也會在空氣中迅速蒸發而消失。只有當雲滴透過各種物理過程集聚和轉化為降水粒子(雨滴、雪花、霰粒、雹塊等)後,才能降落到地面。

雨雪來自空中的雲 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 ”

雲滴透過凝結、碰並等過程而形成雨滴。在溫度低於0℃的雲中(過冷雲),由於大氣冰核的作用,會產生冰晶。在過冷雲中,冰晶長成雪晶。雪晶在運動過程中可相互粘連,成為雪團。雪晶和雪團在下落過程中,還可以同過冷水滴碰撞而形成帶凍滴的雪晶(團)。如果撞凍的過冷水滴(0℃以下保持液態的水滴)很多,雪晶(團)就變成球狀固態顆粒。

在層狀雲中,上升氣流的速度、含水量和雲層厚度都比較小,透過撞凍過程只能產生米雪。在積狀雲中,上升氣流的速度、含水量和雲的厚度都比較大,透過撞凍過程能產生霰(xiàn)。霰碰並雲滴或者自身部分融化,然後表面再凍結,就會形成具有薄冰殼的冰粒。雨滴凍結或者雪團融化後再凍結,也能生成冰粒。這些固態降水物下降到溫度高於0℃的暖區裡,能融化成雨滴。在特別強盛的積雨雲裡,霰和凍結的雨滴就會成為冰雹胚胎,它們和過冷水滴碰並,能夠長成冰雹。

霰、米雪和冰粒的區別

雨雪來自空中的雲 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 ”

霰又稱雪丸或軟雹,是白色不透明的圓錐形或球形的顆粒狀固態降水。直徑約2~5毫米,下降時常呈陣性,觸及硬地時常反跳。它是由各自凍結的小云滴組合在一起而成的,密度小而鬆脆易碎。

米雪是白色不透明的、比較扁或比較長的小顆粒狀固態降水,直徑常小於1毫米,觸及硬地時不反跳。它是由微小的過冷水滴在冰針或小雪晶上撞凍而成的,降水量很小。

冰粒是透明的丸狀或形狀不規則的固態降水,較硬,直徑一般小於5毫米,觸到硬地時一般都能反跳,內部有時還有未凍結的水。

來自雲層的降水,是地面生物所需的重要水源。但是降水(地面從大氣中獲得的各種形式的液態和固態水)除了從空中降落到地面的凝結物(如雨、雪、霰、雹等)以外,還有由低層大氣中的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面物體上凝結的凝結物(如露、霜等)。

我們都看到過下雪、下雨甚至下冰雹,可是誰也沒有看到過“下霜”或者“下露”的具體過程。這是因為和雨雪等降水形式不同,霜和露並不是從天空中的雲層裡降下來的,而是在近地面的空氣裡形成的,是一種地面凝結現象。

雨雪來自空中的雲 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 ”

霜和露的出現過程是相似的,都是空氣中的相對溼度到達100%時,水分從空氣中析出的現象,它們的差別只在於露點(水汽凝結成露的溫度)高於冰點(具體溫度根據地形和氣候條件變化,有記錄以來最高的露點是35℃),而霜點(水汽凝固成霜的溫度)低於冰點。一般情況下,在晴朗微風的傍晚,地面溫度在0℃以上,空氣中的水汽很容易在地面及物體表面凝結成水珠,即露;到清晨地表溫度降到0℃以下時,水汽就會在其表面凝華成白色鬆脆的冰晶,即霜。

霜的形成

雨雪來自空中的雲 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 ”

霜是水汽在溫度很低時,凝華在地面及近地面物體上的白色晶體。一般是六方晶系冰的集合體,呈鱗狀、針狀、羽狀或扇狀。

霜的形成需要兩個基本條件,一是空氣中含有比較多的水蒸氣;二是有零度以下的物體。地表溫度在0℃以下或接近0℃時,比較潮溼的空氣與冷的地表及物體接觸很容易飽和而形成霜。

雲對地面物體夜間的降溫是有妨礙的,天空有云不利於霜的形成。風對於霜的形成也有影響。無風時只有貼地氣層中有限的部分水汽可供凝華,可以形成霜,但霜量很少。風大時,空氣流動得很快,接觸冷物體表面的時間太短,同時上下層的空氣互相混合,溫度不易降到霜點以下,不利於霜的形成。只有微弱的風,既可以使水汽不斷下傳給貼地氣層,又不至於明顯影響降溫,有利於霜的大量形成。

因此霜在晴朗微風溼度大的夜晚最容易形成。

雨雪來自空中的雲 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 ”

霜的形成,不僅和天氣條件有關,而且和地面物體的屬性有關。霜是在輻射冷卻的物體表面上形成的,所以物體表面越容易輻射散熱並迅速冷卻,在它上面就越容易形成霜。同類物體,表面積相對大的,那麼在它上面就容易形成霜。另外,表面粗糙的物體,要比表面光滑的更有利於輻射散熱,所以表面粗糙的物體上更容易形成霜。因此疏鬆的土塊、屋頂、草葉、鐵板上比較容易凝結厚霜。

雪上加霜

冬季連續降雪形成的積雪表面往往也會有霜生成。這一般發生在雨雪轉晴的夜間到凌晨期間,當地面氣溫達到0℃或以下時,在冷平流(較冷空氣向較暖空氣方向輸送)與雪面輻射冷卻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冬天玻璃上的霜花

雨雪來自空中的雲 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 ”

北方冬天室內外的溫差很大,當室內空氣中的水汽接觸到冰冷的玻璃時,就會在窗戶內側的玻璃上的塵埃周圍結成冰晶。最初,這些冰晶也像雪花一樣,呈六角形;然後逐漸擴大向四周發展,形成冰窗花。冰窗花的形狀與室內的溫度、溼度以及玻璃的光滑程度有關。如果室內溼度大,溫度偏低,水汽結晶快,窗上的圖案清晰,就容易形成樹枝形狀的冰窗花;反之則容易形成碎片狀、扇狀的;玻璃面粗糙或者塵埃多的地方,冰窗花的圖案就會厚一些;玻璃面光滑,冰花圖案就會薄一些。假如玻璃是絕對乾淨的話,那麼玻璃上就沒有花了。因此玻璃上的霜花是室內的水汽的凝華,不屬於自然降水。

霜期的統計

在秋冬季節第一次出現的霜稱初霜,春季最後一次出現霜為終霜。初霜日期與終霜日期之間的日數稱為霜期;而終霜日期至初霜日期間的日數則稱為無霜期。霜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氣候指標,因為在一個地方初、終霜日期和無霜期的長短直接影響該地區地面熱量資源的利用價值。

雨雪來自空中的雲 但霜並不是“從天而降 ”

中國幅員遼闊,黃河流域的霜期一般有兩三個月。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淮河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霜期不到兩個月。北緯25度以南和四川盆地的霜期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霜期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全年無霜。

霜和霜凍

霜和霜凍有著本質的區別。霜凍是白天氣溫高於0 ℃,夜間氣溫在短時間內突然下降到低於作物生長的最低溫度,使農作物遭受凍害的現象,是一種農業氣象災害。霜則是一種地表地物上的凝華現象,本身對植物並沒有害處。霜所融化的水,對農作物還有一定好處。發生霜凍時,可能伴有霜的出現,但如果近地層空氣溼度尚未達到飽和狀態,也可能並不出現霜,在中國把前一種現象稱為白霜,後面的情況稱為黑霜。

本文為中國大百科全書資料庫原創,轉載須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