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怎麼死的?胡思亂想第一;欲求過多第二;不知節制第三

在我有限的生命歷程中,所熟悉的人已經離開人世的約有數十位,歸納死去的原因,大約有三:一是生活沒有主線,胡思亂想太多,內耗不止,以致身體不堪重負。二是欲求太多,自我企望值太大,心火太旺,提前耗散了自己的能量。三是貪婪心重,不知節制,追求完美,追求高大上,以至本末倒置,死在了奔波的途中。

人是怎麼死的?胡思亂想第一;欲求過多第二;不知節制第三

第一、胡思亂想,內耗不止

胡思亂想的人生活沒有主線,沒有主攻方向和目標,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生命不像是一股擰緊的繩索,而像是一團亂麻,找不到頭,也找不到尾,生活很亂。這樣的人內心無法靜下來,什麼事也幹不成,反而焦頭爛額,面黃肌瘦,沒有作為反而活得很焦躁,這就是生命的內耗。

關於內耗,我用一堆點燃的雜草來譬如:一堆乾溼不等的雜草,間有爛樹葉,樹枝子,還有泥土、石塊等等,一併點燃起來,只見濃煙,不見火光。這樣燃燒,既煮不熟飯,也燒不開水。自己感到窩囊,別人也看不起,內心衝突不斷,身體不堪重負,就早早地結束了生命。這是我們第一要提防的。

人是怎麼死的?胡思亂想第一;欲求過多第二;不知節制第三

第二、欲求太多,期望太大

人是被企望而來到這個世界的,雖是偶然,實屬必然。你看看每一對結婚的,早生貴子千金是第一祝願。人都是在這一祝願中降生的。因此,人一出生就賜予了某種企望。

有企望就有欲求,這是一對伴生的心理活動。當得到了某種滿足之後,立即就有了更高的欲求,這時,人生如同登山,一步步抬高,一步步驚險,自以為了不起,其實完全必那個必要。

其實,人的需要並不是太多,吃飽、穿暖、有地方住這三點有了保障就可以心安了。可是人不這麼想,吃得要好,穿得要高檔,住的要豪華,代步的是名車,陪伴的是美女俊男。求之不得時就垂頭喪氣,自慚形穢,要麼怨天尤人。總之,滿足時得意洋洋,失之時一蹶不振。

老子早就說過:天地尚不能長久,況於人乎?得到的是一時的,失去是必然的。早知要失去,何必苦中求?孔子曾這樣誇獎他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也。他自己對富貴的看法是:富貴於我如浮雲。詩人杜甫也說過: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說:人生是一場悲劇,慾望是痛苦之源,擁有越少才能越幸福越多。降低痛苦的方法之一就是減少你的慾望。

多少人死不瞑目,實在可惜。

人是怎麼死的?胡思亂想第一;欲求過多第二;不知節制第三

第三、貪婪心重,不知節制

貪婪是一種心理疾病。貪婪的人沒有滿足感,其需要是瀰漫性的。其人格被高度物化,即我就是物,物就是我,達到了“物我兩忘”的程度。這樣的人,已經擁有的怕失去,還沒有得到的想盡一切辦法去撈取,其主要特徵是不知節制。

我說貪婪是一種心理疾病,貪婪和小偷有很相像的地方。小偷的特點是什麼?看到別人的包裡有錢,如果不偷到自己包中手就癢癢。偷時冒著被抓被打被懲罰的風險,但他不顧這些,只有偷到手才高興,偷不到手心裡就空落落的。貪婪也是這樣,完全是心理上的一種需要,而不是實際需要。什麼房子多大,車子多好,票子多少,名望多高,能買你一天的命嗎?

貪婪的人文化程度可能很高,但倫理道德修養一定很低。四書五經之一的《大學》開宗明義: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知止是什麼?知止就是知道能達到什麼程度和境界,不是無休無止的。譬如說:我攀登一座山峰就可以了,有了這樣的方向和目標,去爬就是了,雖然辛苦點,但不至於累死累活。如果要攀登全世界的名山大川,那你一定會死在半路上。

本文小結

:今天的這篇小文章口味可能有點重,但在生死麵前,請牢牢記住,生死事大,其它皆是小事。小事就不必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