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晚清劇,一個小人物的命運,折射出了些什麼?

近期觀看了一部背景為戊戌變法前後的晚清劇,名叫《蒼穹之昴》,以“昴宿”之題開展,以“龍玉”為線索,以春兒幫慈禧找“龍玉”為發展,又以“昴宿”為結局。劇中的人物看似是瞎編亂造出來的,但都能在歷史中找到他們的原型,比如春兒的原型是中國最後一位太監總管小德張、梁文秀的原型是梁啟超、張夫人的原型是德齡公主。透過皇室與百姓,皇室與皇室,皇室與東洋之間的衝突勾織出一副淒涼的清朝晚期圖畫;宮廷,戰爭,變法,百姓,命運,親情,愛情……

該劇以李春雲的命運起伏為主線,每一個人物都刻畫的相當豐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也都有自己的無奈和孤獨,當然也有自己的可愛之處,以至於看不出誰才是真正的主角。劇中人物命運的浮沉反映出了落後製度對那個時代的摧殘,每個人物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存活在當時的社會中。下面以李春雲進宮前後、戊戌變法前後做下簡單的分析。

一部晚清劇,一個小人物的命運,折射出了些什麼?

春兒進宮前

先講述春兒的命運以及兄弟情深,接下來為進宮而拜師,首先拜德公公(安德海)為師,學習在宮中的為人處世方式,這之間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無不顯示德公公這個演員精湛的演技,不由得讓人想起了《倚天屠龍記》中的“青翼蝠王”韋一笑,同樣的令人記憶深刻。此後為學戲又拜黑牡丹為師,盡得黑牡丹真傳,進宮前為讓春兒在臺上不害怕,黑牡丹陪春兒上演自己人生中的最後一部戲,命喪戲臺,此時的春兒哭的莫名的讓人心痛,這樣的重情重義,演繹的深入人心。

而此時的梁文秀也在進京趕考並結識了與自已一樣有抱負的順桂以及多才多藝的張夫人,科舉考試時,因夢而寫了一篇中狀元的文章,而這夢也為後來戊戌變法失敗後做下了鋪墊。故事情節不禁讓人歡聲叫好。

春兒進宮

春兒進宮後先是在勢力張的手下,由於做事勤快而又不犯錯而讓勢力張的火氣無處可發,這也為春兒上戲臺做下了鋪墊,戲臺上的春兒風華絕代,讓慈禧太后想起了黑牡丹,也是春兒成為太后身邊紅人的開始。自從春兒演了一齣戲,都變成春兒爺爺了呢,人那,真是勢力呢,不過卻也真實的令人心中一顫。文秀中了狀元,看到春兒在戲臺上的表演,這也就開始了兩個人對慈禧太后不同的見解,也為兩人後來因慈禧而鬧矛盾做下了鋪墊,看似不經意的一個情節卻埋下了很多後續的情節。

戊戌變法前

北洋水師,這個偉大的名字,因榮祿為慈禧辦六十大壽挪用費用而軍費緊缺,導致北洋水師戰敗,北洋水師的戰敗也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標誌,此時的維新派開始了一系列的運動,以太后為首的頑固派並不贊同。後慈禧移居頤和園,為權力之爭,皇帝和太后開始了一系列的“爭權之戰”,變法失敗,光緒皇帝被囚禁,慈禧重新掌政,在這期間,慈禧和皇帝的對話可以看出太后能夠看穿人心,掌握人的弱點,同時也能夠看出一個母親對一個孩子真摯的感情流露,此時的演繹讓觀看電視劇的自己不由的眼淚往下流,可見演員的演技之高,劇情的吸人之處。同時,也感受到這樣的劇情又何嘗不適用於現在的職場呢,管理者,不只能摸清員工的弱點,同時也是有自己的情感在裡邊。

戊戌變法後

戊戌變法失敗,梁文秀誓死不逃,春兒為他在慈禧太后面前求情而被下放,張夫人為他求情,皇帝也為他求情,可見此人不凡,也見得到人心。後來因一個夢境而想通,在慈禧刻意的放鬆下,得以出逃,慈禧也因春兒是個至善的人,皇宮不適合讓他繼續留下而放他回鄉。一句“我對你寡義,你卻不曾對我無情”感動多少人。在宮廷的政治鬥爭中,春兒出淤泥而不染,最終慈禧還他一個自由。因此不少網友說:“職場要學春兒,他教你怎麼一步步從基層往上爬,教你如何與你的老闆相處,如何與同事相處,在你取得成功後還能保持純真。”

該劇場景華美,大到樓臺亭閣,小到花鳥魚蟲,都可以看得出拍攝人員的用心良苦,讓觀眾們得到最基本的視覺上的享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集,老太監給慈禧一邊卸妝,一邊議論立後,鏡頭打得很長,慢慢掃過室內的精緻擺設和珠鏈宮闈,那種雅緻悠遠讓人驚豔。還有讓人記憶深刻而又霸氣側漏的臺詞:在我看來啊,世上的理兒無非是這樣,一種是對的理兒,一種是錯的理兒,一種是我的理兒。而我的理兒特別簡單,說穿了就一條,誰要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要讓他一輩子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