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臘八節的來源及其意義

漫談臘八節的來源及其意義

一建國君民

教學為先

中國的古聖先賢的經典,都是聖人所親見的宇宙真相,不是他們人為發明制定的法律規定;是超越時空永遠不變的自然法則,即俗稱的“道”。不像是世間的法律條文要隨著時間新事物的出現而時時修訂,才能符合時代的實際情況。

英國研究佛教的學者關大眠在《佛學概論》中說:

Dharma may be translated as 'Natural Law', a term which captures both its main senses, namely as the principle of order and regularity seen in the behavior of natural phenomena, and also the idea of a universal moral law whose requirements have been discovered by enlightened beings such as the Buddha (note that the Buddha discovered Dharma, he did not invent it). Every aspect of life is regulated by Dharma; the physical laws which regulate the rising of the sun, the succession of the seasons, the movement of the constellations. In the moral order, Dharma is manifest in the law of karma, which governs the way moral deeds affect individuals in present and future lives. Living in accordance with Dharma and implementing its requirements leads to happiness, fulfillment and salvation; neglecting or transgressing against it leads to endless suffering in the cycle of rebirth.

(英關大眠著《佛學概論》第

96

頁。)

[

譯文

]

:法可以譯作“自然法則”,包含兩層主要意思。一是一切自然現象中可見的規律法則。二是普遍的道德法則;得道成佛之人如佛陀發現了這個普遍規律的具體道德準則(須記住佛陀發現了“法”,而不是創造了“法”)。生命的每一方面都受到法的轄制,自然法則支配著日升日落、四季交替、星移斗轉。在道德秩序方面,法彰顯於業力法則之中,這個法則就是人們道德行為的好壞影響人們今生和來世的生活。具體說,依照道德的法則的要求去做的人就會得到幸福,圓滿和解脫;忽略或違背這個法則的人就會導致輪迴中無窮無盡的痛苦。

《文昌帝君陰騭文》中說:“作事須循天理。”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天理”二字,與人慾相反。天理者,作事之準則,猶匠氏之有規矩,射者之有正鵠。循之則是,舍之則非。循之則公,舍之則私。循之則為上達,舍之則為下達。循之則宅衷仁恕,天道佑之,動與福俱;舍之則立意谿刻,惡星隨之,動與禍俱;其得其失,相去天淵。

老子的《道德經》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但是這個自然的法則具體指的是什麼?這個“天理”究竟指的是什麼?我們中國的古聖先賢的經典和佛經中有著準確的答案。老子所親證的“天道”究竟指的是什麼?這個自然法則在人間的低標準是因果報應,是十善業。十善業具體包括: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惡口,五、不兩舌,六、不妄語,七、不綺語,八、不貪,九、不嗔,十、不痴。或稱十善業道。高標準就是淨業三福,唸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業三福具體說就是: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如此三事,名為淨業。

《禮記

學記》曰:“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國家真正盡到保護老百姓的責任,教化老百姓的責任,使大眾生活能夠過得更幸福更美滿,盡到教化眾生的責任。《道德經》曰:“聖人行不言之教。”古人云:“故諸聖教,凡所施為,皆有深旨。”所以中國人的生活都體現著聖人所發現的自然法則。具體來說,中國人的日常民俗體現著順天應時的生活智慧;每個重大節日的飲食以及儀式都隱含者聖人教化眾生,人心向善的深刻含義。

二臘八

“臘,歲終祭眾神之名。”秦漢臘行於農曆十二月,後世遂以十二月為“臘月”。《荊夢歲時記》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遂稱臘八。

三臘八節

臘八節,又稱“成道節”。據說是佛祖釋迦牟尼佛悟道成佛之日。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本名是喬達摩悉達多,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二十九歲,舍王位,出家苦修。經過了六年的苦修,仍然沒有成道。一天,他在尼連河邊由於過度飢勞而昏倒。一個牧女看到了,便把身邊帶的雜糧,加些野果,用河水熬成糜狀的粥,餵給他。釋迦牟尼吃了粥,清醒過來,在河裡洗了澡,靜坐在菩提樹下靜思七天七夜,終於在十二月八日這天,目睹明星而開悟成道。是日,佛寺效法牧女,用香谷,果實等做粥供佛,粥謂之“臘八粥。”

四臘八粥

佛教經絲綢之路從印度傳到中國。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已經從宮廷王府走向民間。寺院每到臘八這一天,用白米、小米、黃米、江米、花生、紅豆、棗和栗子等等煮粥,請大家免費吃,提醒人們今天是佛祖苦修成道的日子。人們在分享臘八粥的過程中,首先享受到臘八粥的美味;其次同時感受到寺院對眾生的關愛。

五佈施

寺院免費請人們吃臘八粥,有表法的含義。就是佛經上說的佈施;中國人講捨得。

無量無邊的福報,在佛法裡面為了說明方便起見,佛通常把它歸為三大類:第一類是財富,我們中國人所講的富貴;第二類所講的是智慧,聰明智慧;第三類講健康長壽;無量無邊的福報,總不出這三大類。福報從哪裡來?如果你要是明心見性,那沒話說。為什麼?我們自性裡面有無量無邊的智慧、福德、相好,但是要見性才行,你才能享受得到。你要是沒有見性,你自性的本具都被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障礙住了,不能現前。不能現前,那我們在這現實社會里頭所享受的是什麼?是修得的。

舉個比喻說,譬如你很有錢,你有億萬財產在銀行裡頭,都存在銀行,現在你走在街上,身上一分錢都沒有,你想吃點東西得跟人乞討,你錢有,你拿不出來;換句話說,我要用錢怎麼辦?臨時去做個小工,賺一點錢來用,就好比是這個意思。我們每個人自性本具的,那就是你銀行的存款,但你身上一文沒有。明心見性的人,就好比他身上有銀行的信用卡,他用起來好方便,無論用多少他都沒有障礙,見性就好比拿到銀行信用卡了。我們現在身上沒有,只好去做小工,臨時賺一點臨時用,這叫什麼?這修得的,這不是性德,這是修得的。

明白這個道理,才知道學佛證果重要,我們一定要求明心見性,那我們就得大自在了。無論是智慧、財富、健康長壽、相好光明,樣樣都得大自在。但是這個事情說得容易,做起來可不容易,幾個人能夠在現前社會里修行明心見性?實在說,沒有一個能辦到。唸佛也不行,也辦不到,唸佛要念到理一心不亂才行,那見性;事一心不亂都不行。由此可知,這個事情難。

難,所以佛才教給我們,學習做小本生意,修福。你修的福有多少,你享福那是享得盡的,不是性德,性德是享受不盡的,這個理要懂得。

印光大師曰:“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如果要想得財富,哪一個人不想發財?中國人想發財,外國人也想發財。

可是發財的理論與方法,佛法講得最透徹,佛告訴我們財富從哪裡來?從財佈施來的,財佈施。你不肯修財佈施,你財從哪裡來?沒有地方來。你今天去做工,你能賺到一點工資,都是你命裡頭有的,這個命是前世修的或者是今世修的,做工是個緣。命裡頭有多少是因,因沒有緣,不能結果,你就得不到財。你命裡頭有因,現在你去做工這是緣,你就得到這個果報。果報得到多少,都是看你前生修積的多寡,所謂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前定”是前世修的,是修德,不是性德。

六唯證方知

佛言不虛

憨山大師在《感應說》:“若明智之士,的信因果報應,不必計其前之得失;但稱今生現前所有,以種未來之福田。如世之農者,擇良田而深耕易耨,播種及時,則秋成所獲,一以十百計,此又明白皎然者。但在所種之田,有肥瘠之不同耳。佛說供養佛法僧三寶為勝田,孝事父母為敬田,濟貧拔苦為心田。吾願世之智士,不必計已往之得失,但種未來之福田。苟能省無益過度之費,節身口侈靡之財,種之於三田之中,不惟增長未來福德莊嚴,則將現世亦身安心樂,為第一福人也!”

王鳳儀老善人說:“人只知唸書要多要熟,不知照書去實行,這象看熟了地圖,知道各地的方位,沒能親臨其境,又怎能看見真風景呢?又象念熟了菜譜,沒有實際吃過,又哪能嚐到真滋味呢?”

經論裡面講的道理,經論裡講的方法,經論上講的境界,永恆不變。誰知道?學習,契入境界才知道,不契入不知道。基本上所有的佛經最後四個字是:“信受奉行”。這個“行”,就是要去真正在生活中做到,才能獲得真實的果報。“行”就是證入佛經的境界。古人云“唯證方知”,證就是契入,你要不證,你的“知”是聽說的,是傳聞;不是自己知道的。

我們自己必須身體力行,透過積德行善確實改變了自己的命運,這是得到經典的真實的利益。否則,只是畫餅充飢,毫無用處。譬如說佛講的善因、善果,我們有沒有證實?佛講的施報,這是講最小的、最淺顯的,財佈施得財富。你要親證,你才知道佛講這話不假。為什麼?我佈施財,果然得財富。唯證方知!這是佛法裡最小的,最淺的。像教什麼?教幼稚園,還不是教小學,這是教幼稚園。你真做,真的這個果報現前,你求果報,果報現前,你不求果報,果報也現前。就像你種個桃子,我並沒有心裡想著將來要結桃子給我吃,他自然長出來。你期望他長出來,他長出來,你沒有想到,他還是長出來。

信者有福,行者得福。真的很少人去做。少數人去做,他做了之後,是不是跟佛經上所講的一樣?沒錯。舍財得財。真的,他無論做哪個行業,年年得財,得的財富比舍的還要多!唯證方知,佛言不虛。

漫談臘八節的來源及其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