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的相關定義

對於我們煙臺大學化學化工學院“防護牆”反詐小隊社會實踐隊伍目前蒐集了較多資料,其中有:

詐騙,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款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提防和懲治詐騙分子,除需要依靠社會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身的謹慎防範和努力,認清詐騙分子的慣用伎倆,以防止上當受騙。

近年來,學校學生被騙事件屢有發生,社會上騙人、被騙更是司空見慣。有些犯罪分子行騙手段及其低劣,但為什麼犯罪分子還能屢屢得手呢,這與我們青年學生生活閱歷、性格特點有很大關係。

1。思想單純,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在大學生宿舍裡經常有一些前來尋訪的老鄉、熟人、同學,或者朋友的朋友,熟人的老鄉,同學的同學之類的人。這其中有的是真,有的是假,而我們很多同學缺乏刨根問底的習慣,在不辨真偽的情況下,寧信其有不信其無,而且常常把他人的尋訪看作是一種榮耀,因而這些人最輕易上當受騙。

2。疏於防範,感情用事。我們的大學生,從小學、中學、到上大學都有一個十年寒窗的經歷,能夠進入高等學府之門當屬幸運者,在大學這個園地裡,我們的很多人(尤其是新生)激情益於言表還來不及形成防範的概念,這在客觀上給詐騙分子以可乘之機。有的同學,同情心過強,經不住別人幾句好話和可憐的求助,並受“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的觀念的影響,輕易相信他人,這也是容易上當受騙的另一個原因。

3。有求於人,輕率行事。每個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能否如願這就要看是何事,物件是誰,如果不分青紅皂白,為達目的而輕率交友,弄不好會上當受騙。據調查,當前,大學生容易被利用的心態是:想經商助學而缺乏經商的實際經驗,急欲成名愛慕虛榮而疏於戒備,想分配到理想的工作單位而缺少門路等等。

4。貪戀小便宜的心理。詐騙份子往往利用被騙人貪戀小便宜的心理,以極小的成本引誘被騙人上當受騙。提醒同學們: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下餡餅,也沒有免費的午餐,敬請廣大同學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牟取非利,不貪戀便宜,以免偷雞不成反倒蝕把米。

詐騙的相關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