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 | 元始要終,本末通貫

大家好,我是林安梧,這是我在頭條的第一篇文章。

近日,學生與我聊起“頭條”,我說,這個“頭”,就是“元”。古時候我們講“元”,大哉乾元,“元”這個字原先講的就是一個人的頭。“元”這個字上面那一短橫,其實就是頭,底下是人的形狀。

頭條,其實說的就是我們生命或者某一件事,它的一個起始點。“元”有起始點,有根源之義,而這個起始點,它一定要朝向著終點走。所以我們講“終始之道”。

開篇 | 元始要終,本末通貫

“元”這個字,你發現到它很有意思。這個聲音,一方面講一個起頭,一方面從這個起頭,它要到最後完成,這樣才叫圓滿。所以一樣通“圓”這個字,圓滿的圓。這個“元”字它其實在生長過程裡,基本上要有個場域,有個天地,那個場域天地叫“園”,這發音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現在連在一塊兒講的話,就是要有個起點,有個歷程,有個場域,讓它可以生長,最後自始至終,因其終而求其始。我們講“終始之道”,人生不是起點決定終點的,而是我們要邁向哪個終點,才啟動了這個起點,這很有趣吧。

沒錯,中文的有趣,就在於我們要好好地去理解那個字形。因為我們是形象的文字,影象文字。但是,我們並不是不重視聲音的,我們既是重視形象、影象,也重視聲音的。訓詁學上,中國人詮釋、訓詁,講的是同音多同義,音同而義也多同。所謂“同”,基本上就能夠“和而同之”,類以相求。我們講“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雲從龍,風從虎”,它是放在一塊兒的。

開篇 | 元始要終,本末通貫

1986年,臺師大附中給高三學生講課

比如說我們剛講“元”這個字,人之頭,元首這個“元”。水之源,原來就是那個平原高原的“原”字。它原先就是說,這個泉水從一個山壁裡頭出來,後來“原”字借用這個山,因為它有一個山壁,上面有一個平坦的地方,借用那個地方作為平原高原的“原”,所以我們特別加個“氵”,講那個水之源。水之源是“源頭”,人的頭也是“元頭”。所以這個“元”字和“原(源)”字,都有起始點的意思。我們剛剛有一個起始點,有“元”,最後完成了圓滿這個“圓”。這個聲音它就代表了一個起點,最後圓滿終點。中間有一個歷程、一個場域的意思,這就是我們的思維方式。

我們思考問題,不是單線的,它是多線的,它構築成一個脈絡。不止脈絡,它構築成一個總體,一個“共同體”。這種共同體的思考,是我們很重要的思考。所以我們講所謂“頭條”,其實也就是“很重要的事兒”。而所謂重要,就是我們可以觀其始、觀其終,由“終始之道”來看出事情發展之脈絡,瞭解整個場域、整個天地。我們以之為借鑑,拿它作為一個鏡子,可以看到該當如何。

開篇 | 元始要終,本末通貫

2011年,市民文化大講堂講座

所以我們今天簡單地說一下,“頭條”何以為重要,因為這是個起點,而起點之重要是因為要“元其始而要其終”,它是要往終點走的。而真正決定的,不是起點,而是終點決定。所以人的覺性邁向終點,你要自己覺醒,要朝哪個終點。

這個緣起而生的起點也重要。所以緣起而生的起點加上你要到達的那個終點,這叫“元始要終”,“元其始而要其終”。這叫終始貫徹之道。我們在這過程裡面就可以看到,我們生命之所要求的是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元始要終,終始通貫”。這是一個時間的歷程發展。至於生命本身有本有末,“本”是樹根,“末”是樹梢,而本末通貫,一起生長。這裡當然有時間的因素,但它重點在生命,那個生機體之完整的生長。一棵樹既在紮根,也在往上生長。這本末是通貫的,由本貫末,由末返本;枝葉發榮滋長,行光合作用,它還是返歸其根本的。對根本有所注意,而根本又吸收了養分,汲取了水分,往上送到枝、幹、花、葉。

開篇 | 元始要終,本末通貫

2020年12月26日,與臺北101大樓的建築師李祖原先生在研討會上合影

本末交養的這些道理,在我們的文字上其實都充分地體現了。而它很重要的,是生命的“生生”哲學,我們要重視這種生命的“生生”哲學,你就能夠了解為什麼會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地乾坤,本來就是乾坤並建,天地和合而化育萬物。人參贊其中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些道理慢慢地我們熟了,很多事就如此可以論得清楚的。

我們今天從“頭”講到“元”,又講到“園”和“圓”。這裡顯然隱含著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一個根本性的智慧——本末終始通貫。就其場域、就其歷程,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重視著,在往前邁進著。這是我們的思考,是非常可貴的思考。這思考是一個共生、共長、共存、共榮的思考。我常說,這就是我們的生命哲學,也是我們和平主義“世界大同,天下為公”的思考,是非常難得的。

今天開篇,講起“頭條”,講什麼叫“元始”,什麼叫“元始要終”,什麼叫“本末通貫”,原為一體。

感恩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