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訪談:對話紀連海

紀連海是哪裡人

作者:米倉山居

引言:

二0一八年十一月十日,中原大地已進入了冬季的收藏期,為世間萬物來年的生髮,儲積著新一輪的生命能量。

踏著中原大地厚重的黃土地,著名文化學者、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紀連海先生,來到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的河南鄭州,以他那一貫的個人演講風格,為熱愛他的粉絲們,做了一場生動、風趣、幽默而又極富文化氣息的國學講座。

我是紀連海先生的粉絲,為他在央視《百家講壇》的系列講座而大為折服。

所以,我和紀連海先生雖然從未謀面,但是自感已是神交已久。

佛家講緣,機緣巧合。

上午十一點,聽完紀連海先生的國學講座之後,見縫插針,我透過朋友河南禪潤文旅藝術總監曾照會的引薦,在鄭州市未來大酒店,拜訪了紀連海先生,並對紀連海先生做了一次獨家訪談。

面前的紀先生,走下講壇之後,十分具有親和力,就像鄰家的大哥一樣,渾身散發著平和、隨性、健談的學者魅力。

儘管我們是第一次見面,但是,我們之間的交流,猶如多年的朋友見面一樣,簡潔、熱烈、快意,絲毫沒有我們是第一次認識的那種拘謹、陌生感。

和紀連海先生交流,如話家常,娓娓道來、絲絲入扣,讓人聽起來,有如沐春風之感,有激情、有溫度,可以說是酣暢淋漓。

以下,便是我們的對話訪談錄,原汁原味,歡迎大家品鑑、分享、圍觀。

名家訪談:對話紀連海

人生經歷三部曲:“農村的孩子,艱難的考學經歷;大學幾點一線的艱苦求學生涯;教書育人,對學生的終極關懷。”

米倉山居:

紀老師好。

紀連海:

你好。

米倉山居:

我對您是傾慕已久。

紀連海:

謝謝,不敢,不敢。

米倉山居:

我對紀老師非常仰慕,曾經在電視節目裡面看到您很多精彩的演講,今天我算是見到您的真身了。

紀連海:

不敢,不敢。

米倉山居:

今天,我親耳聆聽了紀老師針對國學的演講,也領略了紀老師的風采,真地是多多向您學習!

紀連海:

哪裡,哪裡。

米倉山居:

聽了您的演講,我覺得文化自信特別重要。紀老師,我們開門見山,請紀老師把您的勵志的人生故事給我們講講,也讓年輕一代人,從您身上學到一種自我奮鬥精神。

紀連海:

這個,關於我的人生經歷,網上特別多,因為別人採訪過挺多的了。我的經歷有幾個方面:怎麼從農村考出來,怎麼上大學,大學幾點一線的那種艱苦生涯,然後教書的過程,當中的波折,等等。

網上其實是比較全的,雖然說有個別人在寫作的時候,加入了一些自己臆想的東西,但關於我的大致的故事,還是比較完整的。

我覺得我自己的故事,有幾個方面:

第一段,就是想當年,我作為農村的孩子,艱難的考學經歷,雖然我考的分兒挺高的,但是當初沒錄,後來咱們才知道就是被人頂了嘛!然後又打官司告狀上的大學。這些網上都有的。

第二段,就是我上大學的時候。上大學的時候呢,我的故事大概可講的就是兩個方面:

一是,每天堅持去圖書館裡借一本書,每天還。其實也不是那樣,就是基本上是屬於一週借七本書,它因為有數量嘛,就是你借幾本還幾本。我每天晚上看一本書,這個是一直堅持上完大學。

後來就發現,光借書不行,借書看不是事,因為你將來總會離開這兒,所以開始攢錢買書。

這是在大學期間,借書、買書、看書。

二是,鍛鍊身體。

原來我身體特別不好,後來在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堅持跑一萬米。那時候不買鞋,都是我媽媽給我做的鞋,基本上就是一個月一雙鞋,一個月跑壞一雙鞋。

這些故事網上也有。

第三段,就是教書。應該說,教得還好吧。教書呢,怎麼說呢,也是兩個方面:

第一,怎麼樣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愛聽。如何讓學生愛聽呢?這個東西你得研究一個合適的方法,比如說,借鑑相聲的架構、評書的語言。我是專門買過一些關於相聲的書研究過,讓學生愛聽。

第二,講課要守時。那個時代,一節課四十五分鐘,我從來不聽學校鈴,就是我覺得該上課了,我就從辦公室走到教室,當我走到教室的時候,一定是上課鈴聲響起的時候;等到我覺得講完了,沒得可講了,我馬上就說下課,我說下課的時候,一定是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特別準,我昌平的學生都知道,很傳奇的經歷。

另外,就是為自己學生著想。所以,我對歷史知識力求準確把握;對自己學生的未來,儘可能給予終極關懷。

對於歷史知識的把握,就是說,怎麼樣讓學生能夠事半功倍,讓他們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儘可能多地掌握一些高考考的東西,是吧?這是在一行說一行。

什麼叫終極關懷?因為我當老師不是像人家,光當老師就得了,我當班主任的時候,就要為學生考慮他將來報哪個學校,學什麼專業,將來從事什麼職業,等等,都會一直進行關注、輔導、參謀、參與。

後來,我中間調過兩個單位,我先在一個初中校教書,後來調到我高中母校。後來,又從我高中母校調到我現在工作的單位——北師大二附中,關於我工作調動的故事,也是特別有意思的,這網上都有。

調過來以後,就教高二,然後就教高三,都是教歷史課,成績還好。我來了半年,就接班主任;來了一年,就接教研組長。

兩年高二高三就結束了,再教下一輪的時候,就上了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了。我怎麼上的《百家講壇》,網上特別特別多。

關於我的故事,網上已經是特別全了;但是呢,可能比較分散,就是每個人抓的重點不一樣。

名家訪談:對話紀連海

百家講壇:“百家講壇挺能改變人的,我要為全國聽眾講出一些對他們的人生有啟迪、有幫助、有智慧的歷史故事。”

米倉山居:

請紀老師談一下上央視《百家講壇》欄目的一些感受、體驗。

紀連海:

應該來說,《百家講壇》還是挺能改變人的。在上《百家講壇》之前,自己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就是,一,把歷史課教好;二,把班主任當好,指導學生報名、考試,是一個相對很侷限的工作範圍。

當然了,自己教的學生肯定都喜歡自己;社會呢,在自己所在的昌平那個地兒,社會的美譽度還是有的,就是大家覺得,紀老師教得特別棒,給紀老師當學生特別特別的好。

但是,上了央視《百家講壇》欄目以後,你面對的,就不僅僅是你的高中學生,而是整個社會。整個社會對你就有了更高的希許,就會有全國的受眾對你關注,希望你講得更好,希望你講得更多。

但是呢,他們不僅僅希望你講故事,更想從這個故事背後,得出一些人生智慧;希望透過這些故事,講出一些對他的人生有啟迪的話。

這樣的話,社會對你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所以,你就會探索很多原來你並不一定關注、也並不一定感興趣的東西。

國學:“國學是老祖宗給我們講的人生智慧教育。我們要提煉出來。國學不僅僅對孩子有用,它對我們大人更有用。”

米倉山居:

請紀老師談談國學。

紀連海:

今天我講的有關國學方面的話題,這個國學本身是我歷史課中需要分門別類、在不同的章節裡會講到的,但絕不會把今天的我講的這些內容當成一節課來串,對不對?

而現在呢,我們講國學,國學又是一個框,那麼大的一個框,我們什麼都能往裡裝;我們怎麼樣把它從最精煉的角度提煉出來,挑選一些有意義的故事、有意思的情節,來給我們的聽眾展現呢?

以今天為例。

我今天的講座,為什麼開頭要從教育開始說起呢?

因為我們今天的聽眾是大人。我覺得,我們現在的教育走向了誤區。為什麼走向誤區呢?我們快樂教育、這教育那教育,不是不好。在我看來,教育不快樂,教育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有的學生說,我就不愛學習,我就愛打遊戲。但,打遊戲是人生嗎?對不對?

我們中國人,老祖宗給我們講的教育是什麼?國學。我們要提煉出來精華。國學不僅僅對孩子有用,它對我們大人更有用。

社會給我們《百家講壇》出來的這些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需要我們學習更多的東西。這些更多的東西,可能我們是熟悉的,可能我們是半熟悉的,可能我們是陌生的。

但是,我們都要去嘗試;嘗試之後,我們一定要怎麼樣呢?我們一定要把這些東西變成我們的語言,然後透過我們自己的加工、整理,讓聽眾覺得聽他講課沒白聽;聽他講課對自己的人生有啟發,對吧?

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不要老是說:你是最棒的!而是要說:你是最平凡的,你要想獲得成功,你就得比別人努力。而努力的過程,是很痛苦的,孩子能堅持下來嗎?能堅持才能成功!”

米倉山居:

請紀老師談談,如何對孩子進行教育。

紀連海:

我今天講了一個話題,就是現在我們所有的孩子家長,都老是喜歡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你是最棒的!”

你真的是最棒的嗎?你不是最棒的!

因為那麼多最棒的孩子擱一塊,你不一定是最棒的,對不對?

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你是最平凡的,你要想獲得成功,你就得比別人努力。而努力的過程,是很痛苦的,孩子能堅持下來嗎?能堅持才能成功!”

這,才是我們中國的教育!對不對?

曾國藩也是這麼說的呀。曾國藩曾說,庸人和有本事的人,就是一個懶不懶的問題,有本事的人能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就是你繼續懶不懶的問題,繼續鑽研不鑽研的問題。

你聰明,小聰明人能成功一時,能成功一世嗎?聰明的人都在一塊兒,誰更聰明?誰更能成功呢?所以,還是要勤能補拙,對不對?

我們現在教育,老說:“你是最棒的!孩子是最棒的!”

你怎麼就最棒了呢?坐井觀天,一定你是最棒的,對不對?

所以,我們要想給別人講課,一定要讓別人覺得,講出來的東西,一定是讓人要有點用、有點啟發,能夠對自己的人生有一些幫助。

首先,我得觸痛你的心靈;然後,才能夠讓你在教育你孩子的時候:“哦,孩子原來是平凡的,挺平常的一人。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哇。要想成功,必須努力。”

我當老師好多年,今年是第三十三個年頭。教得越多,就越會有反思。所以,我經常對我自己的學生說:“不光你不是最棒的,我會告訴你,老師我也不是最棒的;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的是,在你見過的這些老師裡,我是最努力的,所以,我比他們有名。呵呵呵!”

名家訪談:對話紀連海

演講風格:“有地域問題,也受家庭的薰陶。我自己對於相聲、評書的那種喜歡,把它巧妙地融進了自己的演講之中,融進了自己的教學當中。”

米倉山居:

紀老師,您現在的演講風格和親和力,是怎麼養成的?

紀連海:

演講風格,這個有地域和家庭的影響。地域影響就是,我身在北京,很自然地就喜歡聽相聲、喜歡聽評書,比較容易受到相聲、評書表達方式的影響。

家庭的影響就是,我們家裡,我父親基本上所有的戲文,甭管京劇、評戲,所有角色的段落,雖然他不識字,但都能唱,而且唱得都特別好,也會說書。

所以,我的演講風格形成,有地域問題,也有家庭薰陶。我就把自己對於相聲、評書的那種喜歡,把它們巧妙地融進了自己的演講之中,融進了自己的教學當中,最後形成了自己的這麼一個風格。

但是呢,這個風格只是一個外表,真正的核心呢,你還是要掌握大量的知識。我覺得形成一個風格倒好學;而我們做學問呢,則需要一個很嚴謹的細節的考究。

歷史知識:“這個哪有秘訣呀!這個秘訣就是,沒完沒了的就得看書,就得讀書。”

米倉山居:

紀老師,您有這麼豐富的歷史知識,請問有什麼秘訣嗎?

紀連海:

哎呀,這個哪有秘訣呀!這個秘訣就是,沒完沒了的就得看書,就得讀書。

米倉山居:

讀的是歷史教科書嗎?

紀連海:

我這歲數就不讀教科書了,會讀特別特別多的東西,會讀很多很多的雜書,因為你掌握的知識越多,你就會發現漏洞越多。

我覺得知識怎麼說呢?

這是講的又一個話題。我認為,知識的獲取,無非就是兩句話:第一句,讀萬卷書。第二句,行萬里路。光讀萬卷書,你如果不行萬里路,那也是不行的,因此,我們要知行合一。

我們很努力地活著,我們很努力地追尋一個美好的明天。因為我們的努力,因為我們的創造,我們才有我們幸福美好的生活;幸福不會從天降,天上不會掉餡餅。

藝術家般的激情:“講課要進入情景。換句話說,就是數學的代入法。塑造傳統人文精神,傳承中國文人的風骨。”

米倉山居:

紀老師,您怎麼把激情保持得這麼好?您在公眾場合的演講,以及我們私下的交流,您這個藝術家那種的激情,從何而來?

紀連海:

這個激情啊,怎麼說呢,我自己總結,可能有的人會覺得,藝術家是不是思維特別簡單,就是缺根弦。

比如說畫家,他在畫畫的時候,他是一個無我的狀態,他的心中,只有他的那幅畫,他要描,他要畫;

一個好的鋼琴家,他在彈奏的時候,其實他眼前並沒有那個琴,他就是那手指頭。鋼琴家彈琴的時候,他一定是閉著眼睛彈得很好,睜著眼睛,他一定不是一個好的鋼琴家。

為什麼講到這兒呢?因為當我們進入到一種境界的時候,一定要進入情景。換句話說,對於我來說,就是數學的代入法。就是,你在講的時候,你一定會從中間想到一個人,是這個人在講課,而不是你在講課。

宋朝的張載,告訴我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才是中國文人的風骨。

所以,我的腦子裡,是張載,而不是我,代入了張載那個歷史人物。你進入張載以後,後邊的故事,都是張載在看這個世界。

宋朝,是一個文人的時代,是誰給文人立了這個心?是張載。

宋朝,是一個文化昌盛的時代,也是一個文人擔當的時代,這是一個境界。如果沒有張載,能做到嗎?

宋朝那個時代,塑造了文天祥、陸秀夫這樣有擔當的文人。我們為什麼歌頌他們?這是因為張載那個時代塑造的人文精神,一直流傳到今天。所以,我們今天才要說學國學、學傳統文化。

名家訪談:對話紀連海

對現在的年輕人的忠告:“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遠離手機遊戲,別老玩兒手機,戒掉網癮。”

米倉山居:

紀老師,請問您對現在的年輕人,有什麼忠告嗎?

紀連海:

對現在年輕人的忠告,還真是,有幾個問題。

一個,我覺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為什麼是一句忠告呢?

我們現在的年輕人,生活的時代不一樣了,我總覺得,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有些好高騖遠,包括自己的婚戀,都跟家長要,得有車,有房,才能結婚,是吧?車子、房子、票子,這個、那個,什麼都要具備,這哪兒行啊?

當年,我和我夫人結婚,我們兩個人都沒有跟自己的父母要過一分錢,我們是白手起家的,我們是借錢結婚的。所以,我們會有幸福的今天。有人說:“七年之癢”,現在離婚率還很高,你說我們這麼多年,四個七年都過去了,三十多年了,我和我夫人也沒“癢癢”,呵呵呵。

我覺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是表現在方方面面的:無論是我們的學習,還是我們的工作,還是我們的家庭,都要一步一個腳印、努力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第二,我覺得,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我們在努力接受現代文明的前提下,還是要能夠遠離手機遊戲。

現在,我們很多的年輕人,很多的孩子,大量的時間,交流都是手機,網上交流。我認為,年輕人用網啊,要適度,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了網路遊戲、網路聊天、網路嘮嗑上了。

網路給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便捷;但是,年輕人一定要戒掉這些網癮。我覺得這個是挺重要的。

我覺得,只要做到這兩點,就差不多了:年輕人別老玩兒手機;做什麼事兒,別好高騖遠,要一步一個腳印。

另外,我們還要學會什麼呢?學會適度的總結。

我覺得,我們做任何一件事,不管是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每一年每一個月每一個星期,我們都要給我們自己的內心,留一點兒空閒的時間,來總結一下。我這一星期,都幹啥了,啥乾的成功,啥乾的失敗,總結一下。

當然,如果什麼都不總結,隨波逐流,也能混一生;但是,如果要是總結呢?把我們成功,或者失敗的東西,總結出來,時時地提醒自己,然後呢,就更容易走向成功,對吧?

名家訪談:對話紀連海

給年輕人推薦的一本書:“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讀柏楊版《資治通鑑》,三十六本。”

米倉山居:

請紀老師給年輕人推薦幾本書。

紀連海:

推薦書呢,我覺得,得有一個年齡段。比如說,推薦小學五六年級到初中的學生,讀柏楊版《資治通鑑》,三十六本,挺好的,家長也可以讀。

為什麼想推薦這本書呢?一是名人寫的書,《資治通鑑》,司馬光寫的,是吧?二是名家為名人寫的書作注,就是,當代知名作家柏楊給司馬光的書做註解、做翻譯,還做點評。

文史不分家,既學了歷史,又學了古文,然後又看了名家的點評,你就能夠有一些歷史的策略,增加人生的智慧,我覺得還是蠻好的。

健康養生:“只要不是早起有事,我基本上都是天天鍛鍊身體,每天跑步一萬米。”

米倉山居:

紀老師,您的白頭髮很有特色,我看您的電視節目關注到了。

紀連海:

我這個頭髮發白,是遺傳我媽媽這邊。我是我媽媽的第九個孩子,我記事兒,挺早的時候,頭髮就是白的,所以也是正常的。

米倉山居:

紀老師,我看您演講的中氣很足。

紀連海:

還行,還行。

米倉山居:

養生方面,有什麼獨到之處和養生秘訣嗎?

紀連海:

養生啊,養生不能提。哪有養生秘訣呢,天天喝酒,早起就喝酒;天天吃肉,什麼肉都吃,牛羊肉更好,豬肉也沒問題。只要不是早起有事,早起坐飛機,早起講課,我基本上都是天天鍛鍊身體。

米倉山居:

怎麼鍛鍊?太極拳?

紀連海:

跑步。跑步我感覺到還是很有好處的,我每天一萬米。

米倉山居:

煙怎麼樣?

紀連海:

煙,不抽菸。你看我,我還天天堅持測心跳,這是我這一週的心跳,這是昨天晚上,他們都知道,喝了大酒才70次,現在,你看我的心跳,64次。

米倉山居:

太好了。

紀連海:

我在大學期間就跑步,後來工作以後呢,因為工作很忙,就不跑了,很長時間身體就是吃以前的老本。

最近這兩三年,我又重新堅持跑步,感覺很有好處。我原來的靜態心跳,是每分鐘76次到80次;自從我堅持跑步以後,我現在的心跳基本上維持在每分鐘64次到70次之間。

米倉山居:

非常好的心跳。

紀連海:

對,我覺得我的靜態心跳還是蠻好的。血壓呢,現在低壓在80多、高壓在120多。對於我們這個歲數來講,透過跑步,透過鍛鍊身體,還是能夠見效。我堅持每天早晨五點二十起床,起床之後刷牙洗臉,然後在我們小區跑三圈,或者是四圈,每次三四十分鐘。

米倉山居:

期待以後向紀老師繼續學習,什麼時候再有機會向您請教國學?

紀連海:

等下次再來的時候吧,反正我經常來河南。

名家訪談:對話紀連海

結語

不知不覺之間,我和紀連海先生就交流了近一個小時。

臨別之際,紀先生在我的筆記本上,題寫了贈言:“道法自然”。

現在的紀連海先生,依然在北師大二附中教高中的歷史課,繼續為自己的學生們“傳道授業解惑”。

祝福紀先生!

期待和紀連海先生再次相逢於中原大地。

(全文完)

作者簡介:

米倉山居,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歷史人文作家,文化學者,中國傳統文化思想者。專注文化、旅遊、歷史、人文和人物的紀實文學寫作。作品以觸控人物的內心世界、把握人物的精神核心、塑造人物的內在神韻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