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文物》2008年06期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2005年元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為配合曲江溪水園住宅小區的工程建設,在西安南郊雁塔南路東側清理發掘了一批古墓,其中有元代王世英墓(M11)一座,現將發掘情況簡報如下。

一 墓葬形制

M11開口位於距現地表0。4米的耕土層下,為長斜坡墓道土洞式雙室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後室、過洞、小龕組成,坐北面南,方向180。。墓道位於墓室南部,平面呈長方形。長7。34、寬0。85、北端深4。3、底距現地表4。7米,坡度30。。甬道為拱洞形。寬0。85、進深0。36、高1。2米。封門位於甬道南端,用長0。29、寬0。14、厚0。04米的長方形青磚臥立砌築。前室平面近方形,抹角,豎直壁,穹隆頂。南北長2。05、東西寬1。96、壁高1。12、底至頂高1。8米。前室四角垂直壁面上端均有生土雕刻的斗拱,斗拱上及東西兩側壁面上端中間各有一道凸岀的寬頻狀土梁,六道土梁貼穹隆頂壁面向上交於頂部中間位置。後室底高於前室底0。1米,平面略呈抹角長方形,豎直壁,雙層穹隆頂,頂部中央有一圓形藻井。南北長2。15、東西寬1。78、壁高1。1、底至頂高1。65米,藻井徑0。6、壁高0。25米。前、後室之間有過洞相連,過洞為豎直壁,平頂,東西寬0。8、進深0。49、高1。1米。後室後壁正中有一小龕,龕底高於墓室底0。2米,為拱洞形,寬0。85、進深0。5、高0。9米。前後室及甬道、過洞、小龕的壁面、頂面均修整光滑平整。此墓早年已被盜擾,盜洞位於甬道口,為圓形,徑約0。6米,向下至封門上端。

後室東西並列放置木棺兩具,棺板已朽蝕倒塌,棺內底部有大量草木灰。未發現骨架,可能盜墓時已將屍體移出墓外,因此葬式不清(圖一)。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二 隨葬器物

此墓雖經盜擾,但僅限於後室棺內,前室隨葬器物基本原地擺放。現清理出隨葬器物38件(套),有陶瓷器、銅錢及墓誌。

1。陶俑

女騎馬俑2件。大小相同。馬頭向前作站立狀,下有束腰長方形底板,頭頂鬃毛前垂,頸部鬃毛分於兩側,垂尾,下端挽十字形結。頭有韁籠,口內有馬銜,背有鞍,兩側圓形障泥。韁籠及前後攀帶施白彩。女俑臉形豐滿,眉目清秀,頭戴白色圓形寬沿氈笠帽,帽頂紅纓後垂,前額一縷長髮,腦後兩側各下垂一至肩環髻。腳踩蹬騎於鞍上,頭身側向一邊,一手屈於胸前,一手略屈於腰側,雙手握拳,中有孔,作執韁狀。長31、高36。8釐米。標本M11:23,著右衽上衣及百褶裙,露足,揹負紅色長方體箱具,黃色系帶從右肩繞至左腋下,頭、身側向左邊(圖二、三)。標本M11:26,身著右衽至足長袍,腰後負橘黃色包裹,白色包帶束於腰間,頭、身側向右邊(圖四、五)。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站立俑10件。

男俑5件(M11:12、19、20、27、32)。大小、形制基本相同。面目清秀,臉較長,雙腿分開,立於長方形底板上。頭戴中官帽,帽頂有一小圓孔,身著方領長袖至膝長袍,頸露內衣領,長袍下襬上折纏於腰間,腰束革帶兩週,一週位於腰部,一週位於上腹部。下著褲,小腿處有裹腿,以帶系扎。高32。8釐米。以手臂姿勢不同分4種,標本M11:12,右臂下垂略彎屈,手隱於袖內,左臂上屈於肩前,握拳,中有孔(圖六)。標本M11:19,手臂姿勢與標本M11:12相反(圖七)。標本M11:20,右臂下垂略彎屈,手隱於袖內,左臂向後彎屈,手握拳,置於腰側,拳內有孔(圖八、九)。標本M11:32,頭殘缺,手臂姿勢與標本M11:20相反(圖一O)。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女俑5件(M11:5、10、16、28、33)。立於底板上,大小基本相同。圓臉,面部豐滿,眉目清秀,服飾、手姿各不相同,以頭飾不同分3種。

裹巾垂髻女俑1件(M1128)。頭略仰,著男裝,雙腿分開。頭髮梳於頭頂,挽一發髻,下垂於腦後,頭前裹巾,巾角於頭頂結成蝴蝶結。身著右衽交領長袍,外袍下襬上折纏於腰間,於腰後挽結,內袍至膝。腰束革帶兩週,一週於腰部,一週於上腹部。下著褲,小腿處纏裹腿,以帶系扎。右手屈於腰側,握拳,中有孔,左手略彎屈,隱手下垂。高30。4釐米(圖一二、一三)。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氈笠帽女俑2件。大小相同,頭戴紅色圓形寬沿氈笠帽,帽頂有一環飾,上系紅色後垂纓飾。額前下垂頭髮一縷,腦後兩側各下垂一髻環。身著右衽交領長袍,腰束帶,下著褲。高29釐米。標本M11:10,兩手握拳置於腹,中有孔,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作雙手執物狀(圖一四、一五)。標本M11:33,雙手隱袖,拱於胸前,左手搭置一巾(圖一六、一七)。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雙螺髻女俑2件。大小相同,立於六邊形底板上。頭髮兩邊分梳於腦後,分別挽螺狀髮髻,用髮卡將兩螺髻固定。上著左衽交領長袖衫,衫帶高束至胸,於胸前打結下垂,下著至地長裙,裙帶下垂於衫外,下露足頭。高28。4釐米。標本M11:5,雙手拱於胸前,上置一帕,帕上一圓盒(圖一一)。標本M11:16,雙手隱袖拱於胸前(圖一八、一九)。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馬6件。短豎耳,頭向前,立於束腰長方形底板上。腹下一圓孔,體內中空,分鞍馬、載物馬、拉車馬3種。鞍馬、載物馬大小基本相同,拉車馬較小。

鞍馬1件(M11:29)昂首,額頂兩縷鬃毛八字形下垂,頸部鬃毛分於兩側,垂尾下端挽十字形結。額上有白點,四蹄施白彩,口含馬銜,背置鞍、墊、障泥、馬磴。墊、障泥施紅彩,鞍周邊白彩,中間為仿皮革的土黃色,頭部籠絡及馬身前後攀帶施白彩。高29。9、長30釐米(圖二〇)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載物馬2件。形制、大小相同。馬的姿勢與鞍馬同,馬背兩側置有圓形白色障泥、籠絡,前後攀帶施白彩,背上搭載紅色袋囊狀包物,用索帶捆綁,上遮蓋黃色虎皮一張,虎皮背上有一圓孔。高29、長29。8釐米。標本M11:21,虎皮頭左尾右,虎皮上捆一馬紮(封面;圖二一、二二)。標本M11:24,虎皮頭右尾左,無馬扌L(圖二三)。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拉車馬3件。形制、大小基本相同。分轅馬、稍馬兩種。垂首伸頸,額頂一縷鬃毛下垂,頸部鬃毛下垂分向兩邊,長尾下垂,頭部有白色籠絡。標本M11:7,為轅馬,背部有鞍、墊,前後及腹部攀帶施白彩(圖二四)。高20。4、長21。8釐米。標本M11:1、4為稍馬,其中M11:1高20。7、長21。6釐米(圖二五)。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牛2件(M11:9、25)。形制、大小相同。昂首,略向右側,角上彎,尾右卷,底有兩圓孔,腹內中空,四蹄彎屈臥於底板上。標本M11:25,長19、高11釐米(圖二六)。

羊2件(M11:2、22)。形制、大小相同。昂首,長角後卷,扁尾下垂,腹內中空,臥於長方形底座上。底座兩側飾凹線邊框。標本M11:2,長15、高15。5釐米(圖二七)。

豬1件(M11:11)。頭抬起略向右,雙目前視,耳下垂,長吻前伸,鬃毛高豎,短尾彎向右側,臥於底座上,座及腹部中空。長15。6、高8。6釐米(圖二八)。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狗1件(M11:18)0昂首伸頸,雙耳下垂,有頸圈,體細長,長尾彎向左側,屈腿弓腰,作臥姿欲起狀,底座長方形,座及腹部中空。長17、高8。3釐米(圖二九)。

雞1件(M11:6)0頭高揚,雙目前視,翹尾,尾後端向下彎屈,立於圓形底座上。長11。3、高12。5釐米(圖三0)。

龍1件(M11:17)0雙目前視,翹鼻露齒,弓身翹尾,前腿直立,後腿彎屈,蹲坐於長方形底板上。長23。8、高16。8釐米(圖三一)。

2。陶器

罐1件(M11:37)。口略斂,圓唇,斜直領,弧肩,圓腹,底近平,外底有圓形切割痕。口徑9。7、腹徑17。7、底徑8。8、高13。5釐米(圖三二)。

瓶2件(MU:14、35)。形制、大小相同,1件殘。標本M11:14,六稜形,侈口,平沿,長頸略內孤,垂腹,圈足外撇。頸部飾對稱耳,上模印雲紋。瓶面從上至下以橫向凸弦紋分為5區,上部3區內模印錢紋,腹部模印谷紋,中間為一圓形圖案,內飾乳丁及捲雲紋。口徑4。2、腹徑7。4、底徑5。3、高16。2釐米(圖三三)。

盞3套(M1I:13、15、40)。均由盞和託組成,形制、大小相同。標本M11:13,盞口微斂,圓唇,斜弧腹,圈足。內外施紅彩,口沿施白彩。口徑11。8、底徑4。3、高5。3釐米。託為上大下小的圓筒形,外壁中部出盤形寬沿。器表施紅彩,口沿施白彩。沿徑6。3、盤徑11。7、足徑5。1、高5。8釐米。盞、託通高10。3釐米(圖三四)。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劍2件(M11:31、

34)。形制、大小相同。標本M11:34,尖端略殘,中有脊,斷面菱形,有格,莖斷面圓形,首為心形,中一穿。殘長17。5釐米(圖三五)。

傘1件(M11:30)。傘蓋收攏,分兩層,中空,頂有五角形飾,中間有一孔,原應裝有木柄。直徑4、高12。8釐米(圖三六)。

轎車1件(M11:3)。車身、轅、輪分別製作。蓋長方形,穹隆頂,寶珠形頂飾,前端出簷較長,四周流蘇下垂。車箱三面有壁,上部為仿木豎向窗糧格。箱底刻畫仿木板裝飾。車箱兩側有弧形防泥板。車轅斷面圓形,前後兩頭有龍首裝飾,前轅可裝於車身,之間有兩小孔,可用木楔固定。車輪周邊凸起,中間浮雕凸起輻條,軸中間穿一圓孔,原應用木軸連線。車長32。5、寬18。6、高25,轅長24。4,輪徑13。3釐米(圖三七)。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3。瓷器

罐1件(M11:36)。直口,圓沿,尖唇,斜直領,斜肩,圓弧腹,平底,圈足。領肩處有對稱系耳。胎質灰白,內壁上半部與外壁施青釉,釉色泛黃,有冰裂紋。口徑7、腹徑10。3、底徑5。7、高9。2釐米(圖三八)。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碗1件(M11:39)0出土時扣於瓷罐上。敞口,圓沿,斜弧壁內收,平底,圈足。內外施青釉,釉色泛黃,有冰裂紋。內壁底部與圈足部有一圈未施釉。口徑11。9、底徑4、髙4。3釐米(圖三九)。

4,銅錢1枚(M11:8)。為宋錢“皇宋通寶”。錢徑2。5、穿徑0。6釐米(圖四0)。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5。石墓誌1件(M11:38)0長方形,上端兩角抹去,下端背後有寬4。5、深4。5釐米的凹槽。長0。99、寬0。78、厚12釐米(圖四一)。上端橫向隸書“元故耀州同知王公墓誌銘”,正文楷書,錄文如下:

西安南郊元代王世英墓清理簡報

元故忠勇校尉同知耀州事王公墓誌銘並序儒林郎國子司業同恕撰

公王姓世英名京兆屬州耀之富平人祖諱革考諱汝舟娶焦氏生三子長即公/也姓沉毅有膽略童幼不與凡兒伍既長精通/國朝語至元戊辰(1268年)由京兆宣撫司奏差擢成都省宣使時宋城未下者猶各據守/潛師襲成都猝至城下中外應絕人心恂權嚴侯適行省事會眾謀曰事亟矣不/濟師何以禦敵它鎮遠恐不能須近者莫潼川若也且都統劉公在緩急可用欲/發兵誰可行者眾莫敢應公毅然請行行省喜遣之乃夜乘虜不意從十騎突圍/而出繼而虜覺追及之公僅以身免比至潼川才餘三騎急發兵還擊,虜解圍遁/去行省壯之賞金幣有差越明年/皇子王安西聞公名召為王府通事甲戌(1274年)從/王入朝/上方以嘉定為憂/王薦公以孰敵情偽/詔假公節往招懷之公至側宣/德威陳逆順虜將趙黑子感激來降公與俱朝/上嘉之賜衣一襲授敦武校尉歷武功華陰令二十八年(1291年)遷成陽令/朝廷命重鉅野速兒犒軍吐蕃陝西行省遣公為輔行會羌酋為亂賊殺長吏持刃脅公公神不少動正辭責之曰/朝廷厚而生寬鯽而徭為而選良牧不思報效敢爾橫逆邪賊相顧曰是端人也/無庸殺還丁母憂服闋大德五年(1301年)升忠勇校尉同知耀州事化民以德守法以公/居官而民安之去則人思之俸祿入門悉分族之貧者十年(1306年)正月廿三日。終於家/享年七十有三葬於成寧縣洪固鄉先瑩之次娶蕭氏高陵令天祿女淑婉恭儉/儀範親屬後公十年延佑乙卵(1315年)十二月廿九日卒得壽八十有一生二男長曰良/弼從侍郎襄陽令季曰公弼陝西省宣使前六年卒女一人適韓柔立亦卒孫男/二蠻蠻靠山明年丙辰(1316年)二月十一日以蕭夫人神公墓子襄陽侯來屬銘不得辭/乃銘曰

臨危蹈難寇莫敢犯 忠於君兮辭尊居卑 養志毋違孝於親兮 壽則匪嗇位不滿德 在後昆兮襄陽俊良 朱服銅章治債聞兮 擾雲有根達海有源 慶斯存兮刻銘貞石 藏之玄宅慰明魂兮 王瓚書

三 結語

從墓誌可知,M11為元代王世英與其妻蕭氏的合葬墓。王世英於元大德十年(1306年)葬於咸寧縣洪固鄉先至之次,空年73歲,妻蕭氏在王世英死後10年於延祐乙卯(1315年)[十二月二十九卒,享年81歲,第二年二月十一日祔於王世英墓,墓誌刻於簫氏入葬時。

墓誌記述王世英為陝西省‘京兆府耀州富平縣人,精通蒙佔語,從至元四年(1268年)由京兆宣撫何奏,差擢成都省宣使起,歷任安西壬府通事,敦武校尉,武功、華陰縣令,忠勇校尉同知耀州事。墓誌訕有至兀四年,即K世英任成都宣使那年,成都周圍各抗元宋軍圍攻成都,成都行省嚴侯遣派壬世英領十名騎兵乘夜晚突出重圍,去潼川劉都統處求援,解成都之圍,得到嚴侯嘉獎的事蹟。據《元史》卷七《本紀第七》記載:“(至元九年)十二月乙酉朔……辛亥,宋將咎萬壽來攻成都,僉省嚴忠範岀戰失利,退保子城,同知王世英等八人棄城遁。詔以邊城失守,罪在主將,世英雖遁,與免其罪,惟遣使縛忠範至京師「’志文所記嚴侯,當為嚴忠範;世英也‘彳為文獻所載的王世英,但所記時間推後了5年,史實也與志文所記有所出入”忐文還為我們提供了至元卜一年(1274年)朝廷派遣王世英招撫嘉定宋軍將領趙黑子投降元朝,以及至元二卜八年(1291年)朝廷命野速兒犒軍吐蕃遭遇羌酋叛亂的事,文獻未見記載。

此墓慕葬形制在西安地區已發掘的元S中未出現過,特別是墓室頂部具有典型的蒙古文化特點。出土的兩件騎馬俑,均為頭戴氈帽的女子,女立俑中1件著男裝,反映了蒙古族婦女性格豪放、善騎,對中原文化有一定的影響。此墓有明確紀年,為研究北方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在元代相互融合,以及元代陶俑藝術的發展變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執筆:王久剛

攝影: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