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是有毒菌類,原來是珍貴的山精靈,又稱“借母還胎”,請重視

上過央視的“山精靈”,又稱“借母還胎”,李時珍也未能搞清楚其真實身份

以為是有毒菌類,原來是珍貴的山精靈,又稱“借母還胎”,請重視

神話故事中,神農嘗百草,發現了許多植物的藥用功能,不過終究是神話故事,真假無從考試。但是像華佗、孫思邈、張仲景、李時珍等這些醫學大家的確是真實存在的,他們對於醫學上的貢獻也是巨大的。雖然現在的醫學界被西醫所佔領,但是在沒有西醫之前,全靠先人的記錄,他們走過的道路留下的足跡,鋪平了現在的中醫藥學路途,在中醫領域中,給後人留下了無比珍貴的巨大寶藏。

以為是有毒菌類,原來是珍貴的山精靈,又稱“借母還胎”,請重視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疏花蛇菰(gū)”

當我第一次遇見它時,以為是某種有毒的菌類,鮮紅的顏色,加上可怕的名字,不禁令人望而卻步。

其實,原來它是地地道道的種子植物,它也開花結果,只不過外形實在太像蘑菇了,又沒有一點綠色成分,沒枝沒葉的,難免讓人誤會。別說是一般人,就算是歷史上著名的博物學家李時珍先生也未能搞清楚它的真實身份。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它為“葛菜花,秋霜浮空,如芝、菌湧生地,其色赤脆,蓋蕈類也。”

可見,李時珍對這東西是不是菌類也是存在凝問的,其中說到“如芝菌”,就是說像,並不確定,最後還把它定位為蕈類(xùn)。所謂蕈類,通常是指真菌分類中的子實體,如香菇也叫香蕈。

以為是有毒菌類,原來是珍貴的山精靈,又稱“借母還胎”,請重視

疏花蛇菰,民間稱它為“回春草”或“草蓯蓉”,為蛇菰科蛇菰屬的植物,主要分佈於我國南方,常生長在林間闊葉林下,寄生於其它植物的根部,尤其喜歡寄生於殼鬥科植物的根部,有時也會出現在竹林裡。它不用進行光合作用,完全依賴寄主生存。只有開花的時候才會露出地面,地上部分大約20 釐米左右,呈半開未開的傘狀,色從鮮紅至暗紅或紫紅都有,常被人誤以為是蘑菇。

以為是有毒菌類,原來是珍貴的山精靈,又稱“借母還胎”,請重視

別以為疏花蛇菰的名聲不大,它還上過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地理中國》。該節目主要是普及科學知識,展示大自然的神奇。片名就叫《山精靈之謎》的紀錄片,專家考察到這種植物常寄生在其它植物的根部生長,故又以“借母還胎”之名,稱其為珍貴的“山精靈”。

此外,它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文王一支筆”,因它的花序形如粗粗的毛筆,民間傳說周文王路經神農架時,曾用它當筆寫詩作畫、批閱公文,故得此名。

以為是有毒菌類,原來是珍貴的山精靈,又稱“借母還胎”,請重視

開花的疏花蛇菰

說到文王一支筆,大家可能就熟悉了,其全株可做藥材,具有止血、生肌、鎮痛的功效。民間常用於治療胃病、鼻出血、婦女月經出血不止、痢疾及外傷出血等。

但民間多認為它能夠“以形補形”,因其外形長得和男性某些身體部位相似,故認為能滋陰壯陽,或燉湯或者泡茶、泡酒,服用者眾,好在該科植物多半沒毒,不致誤服。

據《中華本草》記載:“疏花蛇菰,性味苦,微澀,性涼。雖說苦能堅腎,但該藥並不入腎,但可用於解酒,可以配綠茶、葛花泡水當茶喝。”

以為是有毒菌類,原來是珍貴的山精靈,又稱“借母還胎”,請重視

這是雄花

這裡需要提醒的是:蛇菰科屬下有很多個品種,民間一般統稱為蛇菰,曾有新聞報道過,有人因吃蛇菰而中毒,報道稱吃用的不是真正的“蛇菰”,而是“野菰”。但藥書記載,野菰最多也只是“苦,涼,有小毒”,而不具備“劇毒”。專家最終認為有可能是一種變異,或者說是進化了的蛇菰。所以,對於該物種,不要輕易嘗試,務必請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