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損傷指標大全解,8個標記物什麼時候用?NT-proB是什麼?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檢驗指標大盤點~心臟檢驗這麼選~

一、心臟標誌物發展歷史

1、Karmen等1954年首次提出用血清穀氨酸轉移酶(GOT)診斷心肌梗死(MI)。

2、1955年,Karmen等又提出降乳酸脫氫酶(LDH)用於診斷急性心肌梗死(AMI)。

3、1960年發現肌酸激酶(CK)診斷AMI的價值較高。

4、1965年,Duma RJ和Seigel AL提出測定CK對診斷AMI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5、1980年,WHO和世界心臟病命名委員會提出用CK、GOT、LDH、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作為診斷AMI的指標,CK-MB被譽為診斷心肌損傷的“金標準”。

6、20世紀80年代開始用肌紅蛋白(MYO)診斷心肌損傷。

7、1988年,Sudoh及其同事首次從豬腦中分離出一種多肽,命名為腦鈉肽,後來發現人心肌組織是BNP的主要來源器官。1995年,Hunt在人類血漿中發現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廣泛應用於心衰診斷。

8、1989年,德國Katus HA首次報道測定肌鈣蛋白T(cTnT)診斷AMI,並申請了專利。

9、1992年,美國Ladenson教授製備出抗cTnI單克隆抗體,選其中一對建立雙夾心檢測cTnI,診斷AMI具有極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

10、1972年,Gaffney首先提出D-二聚體可作為凝血性疾病“有用的工具”,1983年,Rylatt等首先提出用單克隆抗體檢測D-二聚體(乳膠凝集法)。

11、20世紀90年代,發現心臟脂肪酸結合蛋白(H-FABP)是心肌敏感的缺血損傷性標誌物之一。

12、1989年,日本學者Shin-ichi Tominaga首次報道了ST2蛋白,2002年哈佛大學醫學院Richard Lee團隊闡述了ST2與心臟的關係,2005年ST2的特異性配體白細胞介素-33(IL-33)被發現。

二、心肌損傷標誌物

1心肌肌鈣蛋白

心肌肌鈣蛋白(cTn)是橫紋肌收縮的一種調節蛋白,是骨骼肌和心肌的結構蛋白,由TnI、TnT和TnC3個亞基組成的複合體,TnI和TnT的心肌亞型(cTnI和cTnT)具有獨特的抗原表位,心肌特異度較高。

當心肌缺血導致心肌損傷時,先是胞漿中游離的少量cTnI和cTnT迅速釋放進入血液迴圈,而後外周血中肌鈣蛋白濃度迅速升高,指標的升高在發病後4 h內即可測得。

隨著心肌肌絲緩慢而持續降解,cTnI和cTnT不斷釋放進入血液,cTnI升高持續時間為4~10 d,有很長的診斷視窗期。

與其他標誌物相比,cTnI有著更強的診斷敏感性和特異性,是心肌損傷的首選標誌物。

鑑別診斷cTn測定值:高於參考範圍上限99百分位值[變異係數(CV)≤10%]時提示心肌損傷。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於心肌細胞的外漿層。當心肌受損後,CK-MB釋放入血,4~6 h開始升高,24 h達高峰,持續2~3 d。當不能測定cTn時,可選擇測量CK-MB(測定CK-MB質量濃度)。

CK-MB的組織特異性低於cTn,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推薦連續兩次測定CK-MB濃度,以提高診斷準確性。連續監測CK-MB,其特徵性的升高與下降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有特異性。

診斷臨界值:CK-MB的診斷界值定義為性別特異參考人群的第99百分位數。

3肌紅蛋白

肌紅蛋白(Myo)為一種能與氧結合的小分子細胞漿血紅素蛋白,廣泛存在於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組織,是肌肉內轉運和儲存氧的蛋白質。

心肌或橫紋肌損傷時,Myo迅速從破損細胞釋放到血液中,1~3 h血中濃度迅速上升,6~9 h達峰值,24~36 h恢復到正常水平。

肌紅蛋白在骨骼肌中濃度較高,因此對判斷心肌損傷的特異性差。但因其相對分子質量小,有早期釋放及快速排洩的代謝特點,與cTn或CK-MB聯合應用有助於AMI早期的排除診斷。

診斷臨界值:

健康人的血液中Myo很少,男性20~80 μg/L,女性10~70 μg/L。大於100 μg/L即有診斷意義。

三、心臟功能標誌物

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NT-proBNP)

NT-proBNP是BNP激素原(proBNP)分裂後產生的無活性N端片段,主要在心肌細胞受到容量負荷和壓力負荷增高時由左心室分泌。

在心室容量負荷和壓力負荷增加時,心臟合成釋放NT-proBNP增加,血漿濃度顯著升高,可用於心力衰竭的診斷、危險分層、預後評估、輔助臨床決策的判斷。

四、凝血生物標誌物

D-二聚體(D-Dimer)

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單體經活化因子Ⅷ交聯後,再經纖溶酶水解所產生的一種特異性降解產物,是最簡單的纖維蛋白降解產物。

其水平增高反映了血漿中凝血系統和纖溶系統的啟用,臨床上視D-二聚體為體內高凝狀態和纖溶亢進的分子標誌物。

D-二聚體檢測的陰性結果可用於排除深靜脈血栓(DVT)和肺栓塞(PE)診斷,也可用於急性主動脈夾層(AAD)的篩查和排除。

五、新一代心衰標誌物:ST2

可溶性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蛋白(sST2)

生長刺激表達基因2蛋白(ST2),是白細胞介素-1受體家族成員,具有可溶性形式(sST2)和跨膜形式(ST2L),IL-33是sST2和ST2L的功能配體。

當心肌細胞受到機械壓力刺激時,ST2L和sST2均增高,IL-33與ST2L結合能抑制心肌細胞肥大和纖維化,從而保護心臟。

但sST2則作為誘騙受體與ST2L競爭性結合IL-33,抑制了ST2L與IL-33的結合,進而阻止了IL-33對心臟的保護作用,造成心肌重構和心室功能障礙。

sST2是心肌纖維化標誌物,檢測結果不受年齡、腎功能、性別、BMI等影響,對心衰伴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診斷和預後評估優於利鈉肽。sST2可獨立預測患者的死亡風險,且與NT-proBNP聯合應用能夠增強對死亡的預測能力。

單一檢測閾值:

35 ng/mL。目前研究認為sST2水平超過35 ng/mL為心血管事件高發的臨界值。

參考文獻:

[1]。謝麗豔;黎傑雄;

周麗娟聯合檢測心肌損傷標誌物在急性冠脈綜合徵早期診斷的意義臨床醫學工程2018-3-15

[2]。楊瑞波;信栓力可溶性ST2急性心肌梗死中的研究進展臨床心血管病雜誌2018-3-02

本文來源:檢驗醫學網

本文作者:李建華

版權申明

- End -

心肌損傷指標大全解,8個標記物什麼時候用?NT-proB是什麼?

投稿/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絡:yxjxxg@yxj。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