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能不能成才,可以透過這三個特徵來判斷,別不信

當兵原本就是一條成才路,至於最終所能達到的高度,因人而異。這個道理就像學生求學一樣,最終能不能考上大學,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師資力量僅佔其中的一小部分,主要因素還是來源於自身的努力。

每年有海量的青年當兵,又有無數的老兵退伍,結合部隊人才選撥的特點來看,當兵能不能成才,透過以下3個特徵,基本上能得出答案。

當兵能不能成才,可以透過這三個特徵來判斷,別不信

一是看到底能不能吃苦,包括學習上的苦。

能吃苦是成才必備條件之一,其範疇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不怕髒、不怕累,更是指在體能和行為上的超越自我。吃苦這種能力雖然靠後天可以培養,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兵之初的家庭環境、個人經歷、思想意識才是吃苦的基礎,它們直接或間接影響當兵後的行為。

在學習上,如果沒有清醒的認知,對於青年人而言學習是枯燥而乏味的。既然不是順心而為,那便也可以稱之為苦。

當兵能不能成才,可以透過這三個特徵來判斷,別不信

顧炎武在《與友人書》中寫道: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意思是說在學習上,如果每天沒有收穫就是退步了,要勤奮,努力學習,實現遠大的抱負。

部隊生活不是求學勝似求學,雖然不可能做到“手不離書”,但透過青年的學習態度以及對知識的渴求度、勤奮度,完全可以預見未來青年的成長,因為部隊所有的成才都是軍事與文化的結合。如果具備這一特徵,就邁出了成才的一步。

當兵能不能成才,可以透過這三個特徵來判斷,別不信

二是看能否融入環境,管好自己的嘴,與戰友愉快相處。

部隊與社會環境在根本上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很多青年在思想、行為和觀點上的不適應,能否改變,改變得快與慢,會直接影響青年在部隊的成長與進步,間接導致了成才結果的產生。

“好言一句三春暖”,語言是藝術,是溝通與交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能否管好自己的嘴,在集體生活中尤為重要。它直接或間接導致戰友間能否團結,能否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能否在機遇來臨時讓戰友們投自己寶貴的一票。這一個特徵所具備的這個能力,如果都能做好,就邁出了成才的第2步。

當兵能不能成才,可以透過這三個特徵來判斷,別不信

三是看有沒有恆心和毅力,體現在生活和訓練。

恆心和毅力是成長路上的“源動力”,它主要作用於青年在部隊的生活和訓練。能夠當兵的青年,每一位都是優秀的存在。面對成才之路,相互之間的差別其實並不大,所以關鍵看誰能堅持得更久,誰能拼到最後。

張衡在《左傳-宣公十二年》中寫道:人生在勤,不索何獲。意思是說人生應該努力求索,不然就不會有收穫。

以上這句話其實說的就是勤奮努力,積極進取過程中的恆心和毅力問題。我們經常說“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一直做同一件事”,所以,堅持很重要。

當兵能不能成才,可以透過這三個特徵來判斷,別不信

我當兵在基層時認識一名新戰士,我就認為他很厲害。新訓三個月,他可以做到日復一日把“連部”門前的衛生打掃乾淨。沒下連之前“連首長”都認識他,在下連後他分到了連部。

以點帶面,看似毫不起眼的工作背後,包含的是他的智慧、韌性、恆心還有毅力。能具備這一特徵,真的很了不起。

相聲演員郭德綱曾經評價過張鶴倫,說他的成功不是偶然,三分靠天資,六分靠運氣,還有一分貴人扶持。

其實任何環境下的成才,都需要具備多個條件。在這裡我們談論成才的特徵,也需要考慮並結合多方面的因素,所以絕不僅僅侷限於以上三點,請大家正確理解,靈活看待。

如果您認為有哪些方面可以作為判定青年成才的特徵呢?歡迎在本文下方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