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唐風·綢繆》賞析:今夕何夕

[原文】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今夕何夕,見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註釋]

綢繆:纏繞,捆束。

束薪:捆住的柴草,喻婚姻愛情。

薪:《詩經》中大部分關於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漢廣》“翹翹錯薪”,《南山》“析薪如之何”。

三星:即參星,主要由三顆星組成。

良人:丈夫,指新郎。

子兮:你呀。

芻:喂牲口的青草。

隅:指東南角。參星黃昏時在東方天上,此時到東南,夜已深了。

邂逅:遇合。這裡用作名詞,代指遇合的人。

楚:荊條。

戶:門。

粲(càn):漂亮的人,指新娘。

[翻譯]

把柴草捆得更緊些吧,那三星高高地掛在天邊。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呀?讓我看見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這樣的好,讓我該怎麼辦呀?

把柴草捆得更緊些吧,那三星正在東南角閃爍。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呀?讓我看見如此的良辰美景呀。你呀你呀,這樣好的良辰美景,讓我該怎麼辦呀?

把柴草捆得更緊些吧,那三星高高地掛在門戶之上。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呀?讓我看見如此燦爛的人呀。你呀你呀,你這樣的明麗,讓我該怎麼辦呀?

《詩經·唐風·綢繆》賞析:今夕何夕

我的賞析]

1。這首詩的主旨

這首詩是關於婚姻愛情的,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它是什麼場景下的呢?卻是自古至今,莫衷一是的。

主流的說法認為它是婚禮上的賀婚詩,另一種比較多的說法認為,它是男女在夜間約會的愛情詩。

我比較傾向於主流的說法,畢竟在那個時代,男女深更半夜地相會不現實吧。就算在開放的當今社會,我家兒子如果半夜三更不回家,我也是不願意的,更別說女孩家長了吧?您覺得呢?哈哈哈。

所以,本文把它當作婚禮上的賀婚詩來解讀。

2。全詩三章,每章六句。各章分別以“束薪”、“束芻”、“束楚”起興。三章重章疊唱,基本相同,只是稍有變化,生動貼切地表現了男女主人翁濃烈真切的感情。

“束薪”、“束芻”、“束楚”的意思就是捆住的柴火、捆住的柴草、捆住的荊條。古代風俗中,用它們來比喻愛情婚姻,在《詩經》中就出現好多次。它形象地表示男女兩人結婚了,兩個家庭也就捆綁在一起了,甚至是兩個家族都捆綁在一起了。就像《紅樓夢》中的四大家族,因為聯姻產生了千絲萬縷、密不可分的聯絡。

每章的前兩句都是點明婚禮及婚禮進行到了什麼時間。三章中的“在天”、“在隅”、“在戶”,分別是參星在天上的位置,也就表示了相應的時間。參星出現在天邊,是黃昏;參星移到東南角的時候,表示夜已經深了;參星移到正門口的時候,是半夜了。

整首詩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婚禮一直從黃昏進行到了半夜,想必十分熱鬧,否則不會持續那麼久。古代人的婚禮都是從黃昏開始舉行的。

關於每章的後四句,錢鍾書先生的觀點已基本成為共識,就是說第1章是新娘唱的,第2章是新娘、新郎共同唱的,第3章是新郎唱的。而新郎和新娘都是鬧新房的人假扮的,所以非常戲謔搞笑,符合鬧新房的氣氛要求。

三章反覆吟唱的“今夕何夕”,更是本詩的亮點,它俏皮有趣,活脫脫地展現男女主人公極其興奮喜悅的心理,高興得忘乎所以了,都不知道今天是啥日子了。

3。我們來腦補一下古人鬧洞房的場景吧。

參星出現在天邊,天已黃昏,婚禮開始了。

洞房裡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人們圍住新郎新娘,鬧新房揭開序幕。有人假扮成新娘,對著新郎扭扭捏捏地唱到:“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呀?讓我看見如此好的人呀。你呀你呀,你這樣的好,讓我該怎麼辦呀?“

唱完大家鬨堂大笑,新娘的臉羞成了一塊紅布,可是人們並不放過她,圍住她笑鬧。也有人撲向了新郎,鬧著逗著:“你想要怎麼辦呀?“笑鬧聲簡直要衝破了屋頂。

這一鬧呀就鬧了很久,參星已經移到天的東南角了,夜深了。但是人們的熱情不減,依然在鬧。

由兩個人分別扮成了新郎新娘,面對著面,一起唱起來:“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呀?讓我看見如此的良辰美景呀。你呀你呀,這樣好的良辰美景,讓我該怎麼辦呀?“接下來又是一番笑鬧,又鬧了很久。

參星已經移到大門口了,時間已經是半夜了,鬧洞房的人還沒有走的意思。

扮成新郎的人又唱起來了:“今天是個什麼樣的日子呀?讓我看見如此燦爛的人呀。你呀你呀,你這樣的明麗,讓我該怎麼辦呀?“然後繼續鬧。

這首詩的絕妙之處還在於,它只描寫了鬧洞房人的鬧,至於新郎新娘的反應都沒有寫,這就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大家自由發揮吧,嗨起來,想象力越豐富,你收穫的快樂就越多,我就不展示我貧乏的想象力了哈。

4。這首詩讓我非常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文雅,他們這種鬧洞房的形式真的是很智慧、很有趣,否則也不可能從黃昏一直鬧到半夜還不散場呀。而且從語言上看,要比我們現代人的鬧洞房文明多了,慚愧呀,慚愧。

5。這首詩中的“今夕何夕“一句對後世的文學創作影響較大。杜甫《今夕行》中的“今夕何夕歲雲徂, 更長燭明不可孤。”李彌遜《柳梢青》中的“人間天上,今夕何夕”等等莫不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