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權衡出土,解開張仲景藥房沒作用的原因,難怪中醫會日漸衰落

《褚氏遺書·除疾》

《褚氏遺書·除疾》中曾有言:“世無難治之病,有不善治之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是擁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的,在這漫長的歷史當中也傳承了不少優秀的文化,在這其中便有舉世聞名的中醫學。

《漢書》曰:“效如桴鼓,覆杯而愈”,這便是說中醫所開具的藥物,只要古代的人按此服用,必然能夠痊癒傷病。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其實對於藥物的劑量都是有要求的,如果沒有劑量的要求,那根本談不上療效。所以說對於治療疾病來說,藥物服用劑量多少事十分重要的。早在名醫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當中便有著明確的藥物劑量要求。

《漢書》

漢代權衡出土,解開張仲景藥房沒作用的原因,難怪中醫會日漸衰落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現代人在得知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當中對於古人的一些疾病基本上都是藥到病除之後,便開始在一些病患的身上試用《傷寒雜病論》中的治療方法並且開出藥物服用的單據。然而在試用過程中卻發現我們現代人在服藥之後,並沒有古代人那種藥到病除的療效,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漢代權衡出土,解開張仲景藥房沒作用的原因,難怪中醫會日漸衰落

這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們,一直到漢朝權衡出土之後,我們才明白為何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中所記載的藥物對於現代傷病沒有作用了。眾所周知,我國的度量衡是在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才得到統一的,並且在此之前一直都是每個地方使用不同的度量衡來測量一些東西。

漢代權衡出土,解開張仲景藥房沒作用的原因,難怪中醫會日漸衰落

而在漢朝出土權衡之後,我們突然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原來在這些出土的權衡之上,記載了一句話:“官平秤,錘重一斤八兩”。但是在我們對它進行了實際稱重之後,卻發現它在我們現代只有332。3克,經過這樣的換算來看,東漢的一斤八兩在現代重332。3克,那麼一斤就代表著現在的222克,在經過對東漢的一斤為十一兩的換算,他們所說的一斤大概就是如今的218克。

這下,我們終於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原來一直以來我們對於《傷寒雜病論》當中藥物的用量都是錯誤的,才導致了療效並不好的結果。例如,一味藥品在書中所記載要使用一斤,我們如今一般只用了20~30克,然而古人卻使用了200克,這就有了很大的差距。

漢代權衡出土,解開張仲景藥房沒作用的原因,難怪中醫會日漸衰落

那麼,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究竟是否能夠適用於我們現代人的病症之上?關於這個問題,在漢朝的權衡出土之後,還真就有一位民間的赤腳中醫大膽地進行了研究與嘗試。這位中醫名叫李可。李可出生於1930年的山西省靈石縣,在那個年代的李可曾經讀過書,然而因為時局的動盪,讓李可毅然投身戰場,為中華民族的革命事業而奉獻。

在軍隊中的李可也並沒有放棄自己的學習,他抓緊了一切時間來提升自己,為自己充電,並且戰爭當中,李可還兼職了戰地記者一職。後來,在全中國解放,新中國成立的背景下,李可離開的軍隊,開始對《皇帝內經》,《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等中國古代中醫的書籍感興趣,並且仔細研讀。

漢代權衡出土,解開張仲景藥房沒作用的原因,難怪中醫會日漸衰落

在經過了對於這些古籍的研究過後,李可自己自然也就成為了一名沒有醫師資格證的赤腳醫生。在李可得知了現代與東漢時期的藥物使用劑量不同後,他大膽地使用一味叫做“附子”的藥物,要知道這味中藥雖然對於治療瀕死的人有著奇效,但是它本身是具有毒性的。因此其他的中醫一般都只敢給患者使用20多克,這樣下來對於治療卻是沒有什麼大的幫助。

然而李可卻不同,他在經過縝密的計算之後,得出了古人一般對於這味藥物的使用劑量大概在200多克左右的結論。於是他大膽嘗試,將“附子”的用量加大到200克,沒想到這樣居然真的有奇效,有人使得李可拉回了不少陷入瀕死狀態的患者。由於李可拯救了很多的病人,所以他一下聲名大噪,被譽為我國現代中醫大家,並且還有人尊稱他為現代張仲景。

漢代權衡出土,解開張仲景藥房沒作用的原因,難怪中醫會日漸衰落

但是李可的大膽與成功雖然在現代中醫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卻仍舊沒有改變中醫一步步走向沒落的事實。正是由於無數次的度量衡改變,而中醫的用藥劑量沒有能跟得上這些度量衡的變化才讓中醫在西醫的衝擊下越發的困難,慢慢的居然從一門治病救人的學說向著養生學的方向開始發展了,真是令人無比惋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