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天狗和天犬,到底它倆誰才是主角?可以御兇、飛天與吞月

提起天狗,我們總會想到它的著名事蹟即“天狗食月”,但實際上這種認知的產生要比我們想象中要晚得多。追溯其源流,在神話淵府《山海經》之中,就出現了兩種極易混淆的名稱:一名“天狗”,一名“天犬”,雖說犬亦狗也,但是關於其特性卻截然相反,那麼到底誰才是故事的主角?

山海經:天狗和天犬,到底它倆誰才是主角?可以御兇、飛天與吞月

我是陽Sir,深耕考古,也曾流觀山海圖

(一)天狗與天犬,御兇還是兵兆?

關於大家熟悉的天狗,詳細記載於《山海經·西山經》中:

“又西三百里,曰陰山……有獸焉,其狀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山海經·西山經》

可以看出,天狗在文獻中首次出現,便帶有一種神秘色彩,它外形似狸貓,卻有著白首,更接近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瑞獸設定,但它的神性卻並非昭示祥瑞,反而是去災免禍!

山海經:天狗和天犬,到底它倆誰才是主角?可以御兇、飛天與吞月

天狗

於此同時,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同樣記載了一隻“天犬”,在形態以及象徵意義上都與上文所述的“天狗”迥異,它的出現竟然會伴隨著人間兵災的出現。

有金門之山……有赤犬,名曰天犬,其所下者有兵。——《山海經·大荒西經》

山海經:天狗和天犬,到底它倆誰才是主角?可以御兇、飛天與吞月

天狗

實際上,以一種動物的出現來預示人間禍福,這是一種古老的“物佔”方術,因為在“天狗”與“御兇”的佔兆形式中,人的意志無法參與其中,作為占卜者是沒有主觀能動性的,甚至不需要具備專業素養,只要能夠準確識別它即可。

但是,對於“天犬”來說則完全不同,此處的“天犬”無疑是指星象,所以才會有“其所下者”的說法。然而古代對於星象的精確觀測,則應屬於古代的“傳天術者”才能精通的技能。

可見,“天狗”與“天犬”兩者最初,一個是獸,一個是星,一個御兇,一個招災。那麼是誰把兩者揉在了一起?當然還是郭璞了。

郭璞在《山海經》之“天犬”條下注:“周書雲:‘天狗所止地盡傾,餘光燭天為流星,長數十丈,其疾如風,其聲如雷,其光如電。”

也就是說他直接就把這裡的“天犬”當做“天狗”了,也就是所謂的“以星注獸”,所以郝懿行便說:“郭注以天狗星當之,似誤也”。也就是說,郭璞在“星辰有靈”以及“星辰有象”的基礎上,將星佔與物佔完全混淆了,而後世則大都沿襲此說。

(二)天狗是從天上來?

在漢代,天狗的故事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山海經》神話的孑遺,在這個故事中,天狗是從天上下到凡間,從而保護了一座城堡無患。

《太平御覽》記載:“驪山西有白鹿原,原上有狗枷堡。秦襄公時,有天狗來其下。凡有賊,天狗吠而護之,一堡無患。”

這裡的“來其下”與《大荒西經》“天犬”的“其所下”相合;而“一堡無患”則又是取自《西山經》“天狗”的“可以御兇”。顯然,這又是一則混淆天狗與天犬的例子。

山海經:天狗和天犬,到底它倆誰才是主角?可以御兇、飛天與吞月

日式天狗

(三)天狗為何食日月?

關於天狗食日月的神話想象並不是漢族所獨有的,在鄂倫春、白族以及傣族等少數民族中同樣也有類似的傳說,甚至不僅限於中國,在臨近的緬甸也有天狗吞月的傳說。而當日月被吞食的時候,民間的救日月行為也隨之而生,即敲鑼打鼓放炮以驅趕天狗。

山海經:天狗和天犬,到底它倆誰才是主角?可以御兇、飛天與吞月

天狗食月

實際上,關於天狗食日的記載,學者董作賓曾以甲骨犬祭文而參姬周救日月之禮,認為天狗食日月的說法應該在殷商時代就已經出現了。但是以一個問題是,從這個史料出發,只能證明商周時期有救日月、以及日月為物所食的傳統,但是並不能讓“天狗”就此被這個鍋,因為在先秦時代的文獻中,日月中的動物只有兩種:日中為金烏,月中為蟾蜍。

山海經:天狗和天犬,到底它倆誰才是主角?可以御兇、飛天與吞月

金烏蟾蜍

值得注意的是,在遼代王鼎的《焚椒錄》記述了一件關於天狗的故事,說遼後蕭觀音母耶律氏,夢月墜懷又為天狗所食的故事,所以大部分人便將天狗食月的源頭追溯於此,認為在宋初這種天狗食月的信俗已經十分普遍了。

“懿德皇后蕭氏,為北面官南院樞密使惠之少女。母耶律氏夢月墜懷,巳復東昇,光輝照爛,不可仰視。漸升中天,忽為天狗所貪,驚寤而後生,時重熙九年五月己未也。”——《焚椒錄》

山海經:天狗和天犬,到底它倆誰才是主角?可以御兇、飛天與吞月

天狗食月

但實際上,天狗食日月真正流行最遲應該是在明代了,此時已有“天狗蝕月”的專有名詞,而且其文人也經常以其事入詩文中。比如劉炳《承承堂為洪善初題》:“天狗蝕月歲靖康,血戰於野龍玄黃”。

所以,食日月的天狗形象的出現並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以《山海經》所記載層累的文化內涵為基礎,當古人在月食之夜,指著想象中的天狗而奔走呼救時,大概多數人不會想到,這個“狗”其實並非那個“犬”!

山海經:天狗和天犬,到底它倆誰才是主角?可以御兇、飛天與吞月

考古山海經

看靠譜神話,漲正經知識,盡在陽Sir的考古學之眼,歡迎點贊、轉發、評論、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