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書架」不妨做會朽的腐草​——讀《明暗之間:魯迅傳》| 林頤

「私人書架」不妨做會朽的腐草​——讀《明暗之間:魯迅傳》| 林頤

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與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 《野草》

這句話印在封面上,這本書名叫《明暗之間:魯迅傳》,作者是個日本人,叫丸尾常喜。

丸尾常喜有個綽號,叫“丸尾魯迅”,是資深的魯迅研究集大成者,但該書是非學術的,是一部通俗讀物。據說,日本知名度最高的三位中國人:一是孔子,二是魯迅,三是孫中山。

魯迅作品最先譯成外文的是日文。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在中學教材裡讀過《故鄉》。村上春樹受到魯迅很大的影響,《1Q84》不僅是向奧威爾致敬之作,也是向魯迅致敬之作,書名中的“Q”,即有阿Q的影子。

丸尾常喜寫這麼一本小書,向國民介紹魯迅之偉大,因此之故,書寫得通俗。

通俗,不等於庸俗。

簡潔,不等於簡單。

輕盈,不等於輕鬆。

《明暗之間:魯迅傳》線性梳理清晰分明,如紀錄片有序呈現。不是材料的簡單羅列,這部小傳有內蘊,有溫情,有風骨。

「私人書架」不妨做會朽的腐草​——讀《明暗之間:魯迅傳》| 林頤

「私人書架」不妨做會朽的腐草​——讀《明暗之間:魯迅傳》| 林頤

家境敗落,魯迅體驗炎涼;開眼看世界,魯迅興奮不已;奉母命娶朱安,魯迅無奈飲淚;國人麻木,魯迅感到悲憤;投身新文化運動,推行美育教育;以筆為戈,鞭撻黑暗;與許廣平的戀愛;輾轉各地的教育工作;還有,廣博的興趣,永不鬆懈的抗爭。

《明暗之間:魯迅傳》寫出了魯迅是在何種情境下,把自我鍛造成為鋒利的武器,是如何在封建禮教的重壓下犧牲了幸福而覺悟而發出吶喊,是如何在深刻的孤獨和痛苦之中,探索沉默的國民的魂靈。

這本書的裝幀極好。稍微瞭解魯迅的讀者,都知道,大先生的審美水準很高。設計師用墨藍作底,橙色字型,明暗呼應,與書名相合,圖案錯落有致。

外封、內封以及扉頁的美術字體,都是魯迅風格的,還有一枚版畫,並黑白舊照若干。

假使沒有成為作家,魯迅會是出色的美術家。假使魯迅在世,那麼,他喜歡這款書封嗎?愛著青年人的魯迅,想必是會嘉許的。

魯迅寫過一句話,“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傳記以此作為開頭,丸尾常喜說,這短短的一句中包含了一種生存方式,他想要闡述的,也正是這句話呈現的生存方式的具體內涵。

我想,丸尾常喜寫作的初衷,就是要做這會朽的腐草。

而我們呢?我們為什麼讀書,為什麼寫作,為什麼熱切地把我們熱愛的分享給他人?我們是花,還是草呢?

沒什麼關係的,所有的春天,都有花,也有草。

本文來自【嘉興日報-嘉興線上】,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