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作者:龍鄉

吳氏紅學認為,在解讀《紅樓夢》的過程中,書中集中一處出現的詩詞和謎語都存在著不容分割的緊密聯絡,它們在互為因果中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這種觀點是否正確呢?現在就不妨拿“暖香塢雅制春燈謎”的解讀來試試,看那八個燈謎是否是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整體。

首先來看燈謎開始前的那段文字:次日雪晴,飯後,賈母又吩咐惜春:“不管冷暖,你只畫去,趕到年下,十分不能便罷了。第一要緊把昨日琴兒和丫頭梅花,照摸照樣,一筆別錯,快快添上。”惜春聽了雖是為難,只待應了。一時眾人都來看他如何畫,惜春只是出神。

說說“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繪畫對於佈局規格是有一定講究的,不是說想新增什麼就能隨便新增的,見多識廣的賈母當然知道這個道理,但她卻提出,要把寶琴踏雪尋梅的景象給新增到畫上。讓賈母提出這種不近情理的要求,作者的用意其實是藉此告訴我們,下面的八個燈謎不純粹是燈謎,而是包涵著真實的人物與故事的。是不是如此呢?下面我們就開始進行分析。先看書中情節:

李紈因笑向眾人道:“讓他自己想去,咱們且說話兒。昨兒老太太只叫作燈謎,回家和綺兒紋兒睡不著,我就編了兩個《四書》的,他兩個每人也編了兩個。”眾人聽了,都笑道:“這倒該作的,先說了,我們猜猜。”李紈笑道:“‘觀音未有世家傳’,打《四書》一句。”湘雲接著就說:“在止於至善。”寶釵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傳’三個字的意思再猜。”李紈笑道:“再想。”黛玉笑道:“哦,是了,是‘雖善無徵’。語出《禮記·中庸》:‘上焉者雖善無徵’。”

“觀音未有世家傳”的意思是:觀音雖然慈悲卻沒有“世家傳記”相傳。“雖善無徵”的意思是:雖然好都無法考證與證實。這個謎面與謎底合在一起就是說:觀音的佛法雖然至善,但卻沒有“世家傳記”的記載來供考證與證實。然而前面李紈的要求是打《四書》一句,“雖善無徵”顯然並非完整的一句,全句是“上焉者雖善無徵”,意謂:“先王的禮制雖然至善,卻沒有記載來供考證與證實。”這樣就與謎面的意思基本相同了,當作謎底顯然是不太合適的。

有這樣一個人盡皆知的傳說:北宋時的某一個傍晚,王安石給來訪的朋友王吉甫出謎道:“畫時圓,寫時方,冬時短,夏時長。請打一字。”王吉甫聽罷,略加思索後戲道:“東海有條魚,無頭又無尾,更除脊樑骨,便是你的謎。”王吉甫的回答雖然很正確,但嚴格來說並不能算作是謎底,只能算是與前者意思相同的另一個謎面。

“觀音未有世家傳”與“上焉者雖善無徵”的意思其實也是相同的並列關係,所以真正的謎底應當是另有所指。

且看第二個燈謎:李紈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湘雲忙道:“這一定是‘蒲蘆也’,再不是不成?”李紈笑道:“這難為你猜……”

“蒲蘆也”語出《中庸》第二十章:“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蘆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人。”翻譯出來是:“民心所向影響著國家的治理,土地的肥沃影響著樹木的成長。國家政務怎麼樣,就如同蒲蘆生長需要池塘滋養一樣。所以政務的昌明在於百姓是否擁護,而要百姓擁護,首先要修好自身,只有自身修為好後,才能夠透過教化眾生來體現出國家實施的仁政。”

從這段話裡可以明白“蒲蘆也”的真正所指是:“治理國家推行的仁政需要百姓對其擁護,如同蒲蘆的成長需要池塘的滋養一般。”而這個道理同樣是第一個燈謎中的那兩句話所擁有的共同點。“上焉者雖善無徵”中,先王推行禮制,也並不是為了被考證與證實,需要的是對眾生的教化。“觀音未有世家傳”中,觀音的慈悲和佛法,亦然不是為了“世家傳記”,需要的是能夠普渡眾生。此二者亦如同蒲蘆的成長需要池塘滋養的道理一樣。因此,“蒲蘆也”就是前兩個燈謎的共同謎底。準確的說,“上焉者雖善無徵”與“一池青草草何名”只是起了曲筆中的引導作用,主要還是為了“觀音未有世家傳”得到真正的謎底一一“蒲蘆也”。然而作者如此用心良苦,究竟是想隱藏什麼呢?“蒲蘆”諧音“普渡”,是在說觀音普渡眾生嗎?那麼觀音教化普渡眾生的場所在何處呢?“蒲蘆”亦諧音“普陀”和“普洛”,把指向對準了舟山群島的普陀洛迦山。相傳觀音是在那裡修身成道,然後那裡也就成了觀音講經傳道、普渡教化眾生的道場。

說到此處,已經可以肯定作者的真實用意,就是利用李紈的兩個關於《四書》的燈謎,來點出“普陀洛迦山”。

接下來看第三個燈謎:李紈笑道:“紋兒的是‘水向石邊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問道:“可是山濤?”李紋笑道:“是。”

說說“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山濤,字巨源,西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謎底之所以是山濤,當然是因為他的名與字與謎面契合。然而根據前兩個燈謎的形式,可以說“山濤”必不是最終的謎底,但應該是用於引導或借鑑,從而便得出了一個真正的答案,那就是南明的魯王監國朱以海。

朱以海,字巨川,號恆山,別號常石子。首先“海”與“濤”是可以相連的,“巨川”與“巨源”是相通的,然後是朱以海的號“恆山”與“山濤”重合一個山字,別號“常石子”與“水向石邊流出冷”又重合了一個石字。更重要的是,普陀洛迦山與舟山,舟山與朱以海,他們之間的聯絡割捨不斷,這也是作者用前兩個燈謎來指出普陀洛迦山的根本原因。

由“水向石邊流出冷”加上“山濤”的名字,可以說順理成章地就引出了朱以海,而前兩者再加上“朱以海”又能夠暗合一句話:“溪流入海處,山岩直逼海中”。浙江沿海中部象山半島南端的石浦鎮,就是因此而得名。此處是被稱為”石浦將軍”的抗清名將張名振起兵抗清的地方。1646年五月,紹興被清軍攻陷,朱以海在張名振等人的保護下,就是經石浦鎮入海前往舟山的。

下面說說第四個燈謎:李紈笑道:“綺兒的是個”螢”字,打一字。”眾人猜了半日,寶琴笑道:“這個意思卻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綺笑道:“恰是了。”眾人道:“螢與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螢可不是草化的?”眾人會意,都笑了說“好”!

這個燈謎本來看著很簡單的,但寶琴竟說“意思卻深”,黛玉又說“妙得很”,那麼究竟深在哪裡,妙在何處呢?一直以來看到的關於此謎的解釋,幾乎全是圍繞著“古人以為‘腐草化螢’”這句話來說事,其“深妙”在何處感覺看不出來。但是如果細品這段文字,就會發現作者在行文中已經有意無意地給讀者指引了一個讀懂的方向。那就是“眾人道:‘螢與草何干?’”與黛玉說的“螢可不是草化的?”作者又接著寫道“眾人會意”,那麼我們讀者也應該有所“會意”:此處的關鍵在“草化的”那個“草”字上。因為在李紈的第二個燈謎中已經給草作了定義:草,即是蒲蘆!因此這裡不應說“腐草化螢”,而該說“蒲蘆化螢”。“蒲蘆”意指普陀洛迦山,這在前文中已作表述,然而實際上隱指的是舟山。

1656年秋,隆武帝朱聿鍵在汀州被清軍所俘,絕食而亡。隨後朱以海被迎入福建,聯絡整合了多路抗清力量,計劃收復福建,在收復了大半個福建,節節勝利之際,由於鄭彩搞起了內訌,力量被嚴重削弱,收復的失地又為清軍佔領。計劃失敗後,朱以海暫時退居到了浙江沿海的建跳所,因擔心清軍夜襲,晚上全部在漂浮於海上的船上度過。1649年九月,張名振等襲殺了駐守舟山的黃斌卿後,把朱以海迎接到了島上。從此朱以海就以舟山為基地,聯合陸地上的幾支義軍,一邊繼續進行抗清鬥爭,一邊等待時機,以期清軍勢力減弱時向大陸開始反攻。

螢的光亮是很微弱的,“蒲蘆化螢”就是借喻普陀洛迦山(舟山)上存在的朱以海這股抗清力量十分地微弱。“普陀洛迦山”在梵語中又意為光明山,海島山和小花樹山,“花”這個謎底也許對此亦有所指。

第五個燈謎是史湘雲的《點絳唇》:“溪壑分離,紅塵遊戲。真何趣?名利猶虛,後事終難繼。”這裡的“溪壑”不是澗溪山谷,而是慾望,欲求之意。文中寶玉猜謎底是“被耍的猴”,不過是在障人耳目。其真正的含義是講述1651年八月舟山失陷,抗清失敗的景況。將其翻譯出來是這樣的:

復國的慾念和希望已然無情地漸漸遠離,

所有的努力都化為了塵世間的一場遊戲。

這豈能說是僅僅為了什麼意趣?

一切為了名利的爭鬥都如夢幻一樣空虛,

苦苦追尋的事業最終卻落得個難以為繼。

在這支《點絳唇》後面眾人打趣調笑的言語,隱藏掩蓋了詞中蘊含的辛酸和血淚。其實自李紈開始說謎至此處,這短短一段文字中,眾人一直在“笑道”,相信這些“笑道”都是笑不由衷的。

《點絳唇》的末句“後事終難繼”,也是對朱以海人生的最後十一年歲月作出的概括:舟山失陷後,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的陪護下,投靠了在廈門的鄭成功,一年後自去監國名義,被鄭成功安置到了金門島上。1662年十一月於孤獨寂寞中病逝於金門。

說說“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那麼前五個燈謎既然已經把朱以海在普陀洛迦山(舟山)的前後景況作了完全的概述,後面寶釵、寶玉和黛玉的三首詩謎講的又是什麼呢?

從前面的表述中已經知道,前五個燈謎是環環相扣的,可以這樣總結一下它們之間的關聯:前兩個燈謎共用的是一個謎底,這個謎底又是在為第三個謎作鋪墊,第四個謎的謎底隱藏於前三個燈謎之間,而第五個燈謎又是前四個燈謎帶來的結果,因此它們之間既不能有任何缺失,也不可作單一的解讀。而後面的三個詩謎,乃完全是對前五個燈謎的延伸與擴充套件。接下去就開始對它們進行解讀。

第六個燈謎就是寶釵的七絕:

鏤檀鍥梓一層層,豈系良工堆砌成。

雖是半天風雨過,何曾聞得梵鈴聲。

在普陀洛迦山有許多天然的洞壑,洞壑處存在著各形各色的的岩石:如觀音洞洞頂岩石重重疊疊;如法華靈洞的巨石自相壘架,形成復層出奇的洞穴數十處;如朝陽洞廣不逾丈,卻幽邃竅冥,洞外巨石參差,積疊入海;如潮音洞洞口在曲折往復的海岸,巉巖峭壁,怪石層層疊疊,洞內怪石交錯中犬齒森然;如梵音洞,深幽中怪石嶙峋,在陽光海潮的作用下洞內岩石異色奇形,變幻莫測……。其中與詩意最契合者,當屬被稱為“兩洞潮音”的梵音洞與潮音洞。確切地說這首詩有兩個謎底,前兩句指的是潮音洞,後兩句指的是梵音洞。但是,這些僅僅只是文字表面上的東西,在文字的下面還隱藏著另一層含義:其首句“鏤檀鍥梓”的“鏤鍥”二字為金字旁不是無緣無故的,在《紅樓夢》中,金隱指的是後金,代表滿清;“檀梓”兩字是木字旁,相傳伏羲封“朱襄氏”於柘地,此後朱襄氏三代為炎帝,其後人即以“朱”為姓,以赤心木為朱姓的圖騰,因此書中以木來代表朱明王朝。次句的意思是後金的侵略與殘暴不是後天造成的,而是他們的天性。第三句的“風雨”代表的是戰爭。末句的“梵鈴聲”只有在環境寧靜時才能清晰地聽到,因此“梵鈴聲”代表的就是寧靜。綜合在一處,這四句詩的隱喻就是:

後金的鐵蹄在一步步地侵佔蠶食著明朝的土地,

他們所有的殘忍與暴虐代表的就是他們的天性。

雖然打著拯救天下蒼生的旗號發動了這場戰爭,

卻怎麼能夠給這裡的人們帶來美好的平靜安寧。

第七個燈謎是寶玉作的詩謎:

天上人間兩渺茫,琅節過謹提防。

鸞音鶴信須凝睇,好把唏噓答上蒼。

這道詩謎的謎底是梵音洞,也是對寶釵那首詩的後兩句作出的迴應。梵音洞在普陀山最東部的青鼓壘山陡峭的半山腰處,只因在天氣晴好、風平浪靜時,縹縹似柳笛鴿哨,緲緲如僧侶誦經,故稱梵音洞。而在風起浪湧的時侯,海水衝擊著洞壑崖壁,聲似萬馬奔騰,鳴鼓驚雷,聞之驚心動魄。

說說“暖香塢雅制春燈謎”

首句“天上人間兩渺茫”,正常情況都將其理解為”天人兩隔”,但是如果熟悉梵音洞洞內的景觀,就會知道,那其實是在形容懸於半空,上不著天,下不接地的意思。

次句“琅節過謹提防”,其蘊含的意義非同尋常,與全書的藝術構架和創作靈感有著緊密的聯絡。本句中“琅”指的是“如同寶玉一樣的美石”。“節”與先秦《詩·小雅·節南山》中“節彼南山,壘石巖巖”的“節”字意思相同,表示高聳、險峻。“過”在此處是過頭、超常之意。

不妨來看一看梵音洞的實地景觀:在普陀山東部、青鼓壘山東南端有一天然石窟,洞巖斧劈,高約60米,縱深約50米,峭壁危峻,兩邊高崖構成一門,習稱梵音洞。在普陀山眾多歷來被人們嘆為神奇的洞壑中,梵音洞的磅礴氣勢和陡峭危壁,為其它洞壑所莫及。梵音洞山色清黔,蒼崖兀起,距崖頂數丈的洞腰部,中嵌橫石如橋,宛如一顆含在蒼龍口中的寶玉。

詩謎中的“琅節過”說的就是這個鑲嵌在危峻峭壁上,“如含在蒼龍口中的寶石”,相信這正是作者讓寶玉“銜玉而生”的創作靈感來源。所謂“天上人間兩渺茫”,就是對那顆“寶玉”鑲嵌在高聳洞腰處的形象比喻。梵音洞所在的青鼓壘(亦名“驚鼓雷”)山應該就是書中的“青埂峰”。而位於普陀山梅嶺峰邊的那個著名的“磐陀石”,則應該是書中無才補天的頑石。普陀山各形各色的奇石,對《石頭記》中有著隱喻的獨特的石頭文化,一定會產生重要的影響。

那麼這首詩謎就需這樣來解讀:

在那高聳的洞腰處,上不沾天下不著地,似乎已然天人隔絕,

寶玉一樣的美石,嵌在峭壁危崖上,使人時時擔心它會掉落。

那些戰局形勢變化的訊息,須要不斷地去打探、關注和了解,

最終得到的結果,卻總讓人不由地仰望天空,發出無盡嘆息。

第八是黛玉的詩謎:

騄駬何勞縛紫繩,馳城逐塹勢猙獰。

主人指示風雷動,鰲背三山獨立名。

此詩洶湧激盪的氣勢,與潮音洞非常切合。

潮音洞位於普陀山東南紫竹林庵前,洞半浸海中,縱深30米左右,崖至洞底約10餘米,洞內怪石交錯,犬齒森然,不可容足。此處海岸曲折往復,巉巖峭壁,怪石層層疊疊。洞底通海,頂有兩處縫隙稱為天窗。洞口朝大海,呈張口狀,日夜為海浪所擊拍,潮水奔騰入洞口,勢如飛龍,聲若雷鳴,故名潮音洞。

詩謎首句的“騄駬”,指的是周穆王的“八駿”之一。周穆王名“滿”,騄駬為”青”黃色,御馬者是“造”父,合在一起,其意顯而易見。“何勞”本意是何必煩勞,在此處作“背離、脫離”解。“紫”在古時是皇室皇帝的象徵。滿清的前身曰後金,其於1618年四月十三日,宣佈背叛明朝,努爾哈赤公示了反明的”七大恨”。

次句講的是滿清對明朝的城池土地,殘暴地進行的劫掠侵佔,面目異常兇惡。其中當然也包含1642年,滿清攻陷兗州大肆殺掠,迫使魯安王朱以派自盡,朱以海因躲在死人堆裡,才逃過一劫。

第三句中的“主人”是指魯王監國,“風雷動”是形容抗清戰事。末句的“鰲背三山”,原指傳說中在東海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後泛指海島,此處是借喻普陀洛迦山(舟山)。

現在就可以對這首詩謎來作解讀了:

勢力增強的滿清背叛脫離了明朝對它的統治和束縛,

開始在鐵蹄下對明朝城池和土地殘暴的劫掠和侵佔。

魯王監國率領明軍義軍,對清軍進行了堅決的抵抗,

堅持在舟山群島的抗清鬥爭,使朱以海們留下英名。

透過整體的解讀,已然明白,這八個燈謎所隱藏的就是魯王監國朱以海在舟山的抗清歷史事實。這段史實,屬於作者“悼紅(朱明)”這個主題的一部分。書中的三個主角寶玉、黛玉和寶釵,以“兩洞潮音”結合在一起寫出的三首詩謎,就是以舟山抗清的這一段短暫歷史,來類比全部的抗清歷史,來映襯全書真正的主題思想。

有人認為應該是九個燈謎,即“探春也有了一個,方慾念時,寶琴走來”給打斷了。作者如此安排,除了上下文連線的需要之外,可能還有如下原因,其一,內容已經完整,不需要再多一個燈謎;其二,以上燈謎也就是探春之燈謎,其三,探春的燈謎已藏於其它回目中,如那幅顏魯公寫的對聯“煙霞閒骨格,泉石野生涯”。其四,探春的燈謎因寶琴而沒有念出,是不是隱指探春與寶琴所影射的人物有關聯呢?有待紅迷深入研究。

————————————————————

深度解讀,高屋建瓴。吳氏紅學,高階學術。 知識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觀點、新視角,同一部紅樓夢,不一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