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已是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太子:我都是學你的,老爸!

在中國歷史上,唐朝幾乎可以說是最輝煌的一段歷史,唐朝的疆域空前遼闊,極盛時東起日本海、南據安南、西抵鹹海、北逾貝加爾湖,最鼎盛時期,朝貢之國可達到三百有餘,大唐對亞洲乃至全世界的影響至今仍然存在。然而在唐初時期,大唐的內部並不穩固,先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成功篡奪皇位稱帝,此後,太子李承乾效仿父親所為意圖謀反,卻以失敗告終,兩父子走一樣的路卻有不同的結局。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作為儲君的李承乾,天下遲早是他的,為何他卻走向了謀反之路呢?

李承乾已是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太子:我都是學你的,老爸!

唐武德二年,李承乾出生於秦王府,李世民稱帝后,李承乾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從小對這個寶貝兒子就十分疼愛,把他當做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李承乾還不如眾望,從小就十分優秀,活脫脫的“別人家的孩子”,李承乾的命運看似一帆風順,但卻有一雙無形的利刃,把李承乾逼成一個瘋子。

李承乾被立為太子後,就配備了超豪華的教師隊伍,德行方面有陸德明、孔穎達等儒學大師,治國方面有房玄齡、魏徵等朝中重臣,領兵方面更是有李世民打天下的武將班子,可以說,照這樣的師資陣容,就算是一個平庸的人,就會有不錯的“功績”,何況李承乾自幼聰慧,成為一個優秀的太子完全是板上釘釘的事。

事實上,李承乾小時候就是活成了李世民想看到的樣子。有一次,李世民讓太子寫一篇治國策略,14歲的李承乾大筆一揮,一篇優秀作文就完成了,李世民看完後龍顏大悅,向重臣誇耀道:“深得經邦之要也。”此後,李世民便讓李承乾幫忙處理政務,當然李承乾也並沒有讓李世民失望,經常誇耀他“頗能聽斷”,於是每次出去活動,都讓太子監國,以此鍛鍊太子能力。

然而從貞觀十年開始,一向身為儲君模範的太子突然性情大變,史料中關於太子負面的記載越來越多,其中以下幾個荒唐事至今讓人費解。

李承乾已是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太子:我都是學你的,老爸!

第一件事是李承乾私寵太常樂人。有一日,漢王李元昌送給他一名太常樂人,太常樂人就是樂工,這個太常樂人“美姿容,善歌舞”,深得太子喜愛,喜愛到什麼程度呢?“私幸太常樂童稱心,與同臥起”,李世民得知後,勃然大怒,下令殺了這個“稱心”,李承乾因此“痛悼稱心不已,於宮中構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車馬於前,令宮人朝暮奠祭,承乾數至其處,徘徊流涕。仍於宮中起冢而葬之,並贈官樹碑,以申哀悼”,甚至為此以病為由不上朝,作為一個儲君,如此做法,肯定令李世民大失所望,恨鐵不成鋼。

此外,李承乾還從尊師重道的性格變成十分暴戾,有一次老師張玄素直言犯諫,承乾惱羞成怒試圖遣人刺殺張玄素。雖說這些儒家大師們有時候喜歡站在道德的頂端指責太子,李承乾一有小錯誤便被老師無限放大,但畢竟也忍了不少日子,應該習慣老師們的方法,但如此性情大變,實在匪夷所思。

李承乾已是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太子:我都是學你的,老爸!

第三件事就是李承乾與李泰爭寵,刺殺李泰失敗,轉而起兵謀反。作為父親的李世民來說,李泰和李承乾都是自己的孩子,所謂掌心掌背都是肉,突然間對李泰重視起來,無非就是為了刺激太子勵精圖治,但在太子眼裡卻變成了儲君之路的威脅,使得李承乾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走向了不歸路。

事實上,作為儲君的李承乾謀反,完全是因為李世民的愛所逼的。

身為父親,誰不喜歡望子成龍,而一國之君對於儲君的教育就更為重要了,但越重視壓力越大,李承乾從小就活在高度的壓力之中。他和宦官玩,就被老師批評為秦二世;他建個房子,就被上書彈劾;活在宮中,卻有無數雙眼睛盯著自己,常年累積,哪有不瘋的道理。

李承乾已是太子,為何還要冒險謀反?太子:我都是學你的,老爸!

毫無政治鬥爭經驗的李承乾在最後,想起了自己的父親,自己和李泰就像當年的李世民和李建成,於是李承乾學起了自己的父親發動了另一場“玄武門之變”,只是失敗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