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後離開,皇帝說:此人很危險

文/格瓦拉同志

西漢名將周亞夫有平定“七國之亂”、再造社稷之功,是漢景帝最可依賴的國家柱石。不過讓人倍感意外的是,這位戰功卓著的名將,最終卻因為一頓飯讓景帝對他產生了懷疑,逐漸滋生起處決他的心思,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景帝五年(前152年),丞相陶青因病辭職,太尉周亞夫接任。丞相作為百官之首,上輔天子、下統群臣,重在調和各種矛盾,而非激化它們,更不能把自己置身於同皇帝相對抗的地位。周亞夫在打仗方面是把好手,可惜跟他的父親周勃一樣,都不是做丞相的料。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後離開,皇帝說:此人很危險

周亞夫有再造社稷之功

景帝起初立慄姬生的兒子劉榮為太子,後來在姐姐館陶長公主的唆使下,又準備廢黜劉榮,改立膠東王劉徹為太子。景帝把想法告訴周亞夫後,卻遭到後者強烈的反對。景帝覺得周亞夫不識時務,漸漸地便開始疏遠他(“景帝廢慄太子,丞相固爭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見《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

與此同時,梁王劉武也在母親竇太后、親哥景帝面前說周亞夫的不是,由此更加深景帝對周亞夫的不滿。劉武之所以怨恨周亞夫,是因為“七國之亂”期間,梁國遭受叛軍重兵包圍,負責救援的周亞夫卻坐視不救,差點讓劉武遇害。劉武的不斷譖毀,讓周亞夫的地位岌岌可危。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後離開,皇帝說:此人很危險

劉武誣陷周亞夫,讓景帝對周產生猜疑

如果周亞夫足夠聰明,他應該採取的策略,要麼是託病告歸,離開朝堂這個是非之地,要麼是夾起尾巴做人,不要事事跟皇帝作對。可惜周亞夫性情過於剛直,凡事總想分出個黑白、對錯,輕易不肯改變心志。接下來的兩件事,讓景帝徹底對周亞夫失去信心。

第一件事是竇太后想讓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景帝答應下來,但按照程式,還需要進行廷議。結果周亞夫提出反對意見,搬出祖制來勸諫景帝,稱沒有功勞之人不能封侯。景帝自討沒趣,便把事情壓下來。

第二件事依然是關於封侯的風波。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後,景帝為達到表彰“先進”、分化匈奴的目的,準備把他們全部封為侯爵。結果在廷議上,周亞夫強烈反對,稱唯許盧等五人是叛徒,若封他們為侯,將給天下樹立極不光彩的榜樣。景帝聽後很不高興,指責周亞夫不識時務,然後按自己的心願行事。周亞夫倍感失落,於是請求辭職,並得到批准。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後離開,皇帝說:此人很危險

景帝不滿周亞夫總是冒犯自己,將他罷相

罷免周亞夫後沒幾年,景帝開始經常生病,自知來日無多,而太子劉徹又很年幼,漸漸地又開始想起周亞夫的各種好,很希望他能輔佐幼主。然而一想到周亞夫的性格,不禁又連皺眉頭。為試探周亞夫是否改掉自己的臭脾氣,景帝便以設宴為由,將他召進宮中進行“面試”。而這場“面試”,非但沒有讓景帝放心,反而讓他大起殺心。

原來,景帝為觀察周亞夫是否本性依舊,便故意賜給他一大塊熟肉吃,既不給他切成小塊,又不給他筷子食用。周亞夫見狀面露不滿,轉身向侍從討要筷子,氣呼呼的將肉吃完。景帝見周亞夫不高興,便笑著問他:“條侯(周亞夫的封爵名)對朕的安排有所不滿嗎?”周亞夫聽到後羞憤難當,極不情願地伏地謝罪。

景帝看了看,剛說了句“起身”,周亞夫便氣呼呼地站起來告辭,根本不等景帝把話說完。周亞夫走後,景帝對身邊的人嘆息說:“條侯依舊本性不改,這種人怎麼能輔佐少主呢?實在是危險啊。”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後離開,皇帝說:此人很危險

景帝見周亞夫本性依舊,頓起殺心

頃之,景帝居禁中,召條侯,賜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箸。條侯心不平,顧謂尚席取箸。景帝視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條侯免冠謝。上起,條侯因趨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少!”引文同上。

經歷這場賜宴風波,景帝覺得周亞夫這個人很危險,如果不除掉他,恐怕將來會惹出很多禍端。但誅殺重臣需要有理由,好在要找周亞夫的把柄,其實並不難。果然沒多久,景帝便利用周亞夫的兒子周陽私買五百甲盾準備給老爹做喪葬品的事件,指使廷尉誣告周亞夫有謀反之心。

皇帝請丞相吃飯卻不給筷子,丞相吃完後離開,皇帝說:此人很危險

周亞夫不堪受辱,最終絕食而死

周亞夫受不了廷尉的譏諷、侮辱,於是進行絕食抗議,五天後竟吐血身亡(“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條侯,條侯欲自殺,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嘔血而死。”引文同上。)。一代名將、名相最終竟落得如此結局,實在是令人心寒。

史料來源:《史記》、《漢書》、《資治通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