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孫武之書——《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如今可謂是流傳百年,古今中外的“神書”。不論是國家之間的外交,戰爭,還是商場上無硝煙的商戰,總會用到《孫子兵法》中的內容。

類似“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兵貴在神速”,更是口口相傳。

道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孫武之書——《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由孫武草創,後來經其弟子整理成書,並非孫武本人編寫,也不是孫臏寫的,應當是後人託孫子之名寫的,是一部戰國兵法精華的短句彙編。

《孫子兵法》融匯了諸子百家和戰國眾多兵法的精華,並進行了昇華。

道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孫武之書——《孫子兵法》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孫武出身軍事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後期又在齊國直接參與軍事指揮和作戰。有豐富理論和實踐功底。

跟先秦時期的許多名人一樣,孫武的生卒年月不詳,據推測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

孫武最早出現於司馬遷的《史記》中:“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見於吳王闔廬。”

道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孫武之書——《孫子兵法》

太史公還記載:闔廬曾試探於孫武,讓他訓練自己的后妃和宮女們。孫武再三強調軍法紀律,可是兩名后妃仍當是遊戲,孫武便下令將兩名妃子斬首。

吳王闔廬連忙制止,孫武便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遂將二人斬首。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道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孫武之書——《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全文13篇,6000多字,對軍事鬥爭、商業競爭、職場宮鬥、談判博弈都有很好的借鑑意義,可以奉為經典習誦讀之。

孫子兵法十三篇,從計篇到後面的作戰篇、謀攻篇、火攻篇等都有極高的戰略定位,同時又落到實際作戰中,比如計篇中的“五事七計”等可以說是深入淺出,戰略與戰術思維完美結合,所以千百年來才被無數豪傑奉為經典。是為“取勝之道”。

道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孫武之書——《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不是教人如何練槍,如何排兵,而是定義並描繪了軍事理論的原則和框架,雖千年顛撲不破。

全書核心思想濃縮在:“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孫子兵法強調不戰而屈人之兵,通篇強調戰爭是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抉擇,不到萬不得已不能使用,這是對戰爭藝術領會的最高境界。

這一點是繼承了孫武的先祖司馬穰苴的《司馬法》中的思想,所謂:“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道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孫武之書——《孫子兵法》

既要重視軍事鬥爭又不能總是訴諸武力,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好戰必亡。

孫子兵法滲透著反戰和以戰止戰思想,這種軍事戰略高度古今中外少有書作能達到。

《孫子兵法》的現世之用

英國空軍元帥約翰·斯萊瑟曾說:“孫武的思想有驚人之處——把一些詞句稍加變換,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剛寫出來的。”

道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孫武之書——《孫子兵法》

正是因為《孫子兵法》的實用性和對現實的巨大意義,總結了社會發展的規律和趨勢。這些知識才不會因為時代變遷而過時。

而蘇武也能透過自己的著作,在去世多年後被後人發掘並傳誦,對後人產生深遠影響,從而聲名鵲起,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