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在瘦西湖二十四橋就見了大明寺的棲靈塔,瘦西湖北門出去就是大明寺,寺前的馬路叫做平山堂路。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大明寺山門前沒有影壁,卻有一座不得了的牌樓。這是徽派牌樓,四柱三樓,在北方這種牌樓一定要是七樓的。這牌樓上面是灰瓦廡殿頂,很高階;灰色磚雕雙龍戲珠脊剎,不是別處那種狂舞龍,而是卡通龍。鰲魚脊吻,這在徽派屋脊上並不普遍,徽派還是以鴟吻居多,鰲魚脊吻多出現在嶺南。奇妙的是,戧脊下的端獸是金色的;而且戧脊下不是掛風鈴,卻是一個花哨的垂花柱。這座牌樓肯定是新建的,借鑑的是古代原有的樣式嗎?額枋上寫著篆體“棲靈遺址”,那就是說這座寺最早是叫棲靈寺唄。

這座牌樓和大明寺外牆平齊,說明山門縮排很厲害。東牆上寫著“淮東第一觀”,這不是偈語,而是詩句,出自北宋揚州當地詩人秦觀的《廣陵五題》“遊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這詩題的並不是大明寺,而是其鄰平山堂,所以說的不是“第一道觀”,而是“第一景觀”。牌樓下那一對石獅也不是這裡的原物,是從另外一座寺廟遺址撿來的。這對獅子看上去是北獅風格,民間石獅,就是百姓獅。官家獅除了威風堂堂之外,最關鍵的是要有高階的基座,至少是雕刻的須彌座,而且要有錦鋪。

過了牌樓看看山門。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山門有三尺高臺基,前面有垂帶踏跺可以爬上去。中規中矩的三券門大殿,灰瓦單簷硬山頂,石拱券門,門匾上寫著“大明寺”,趙樸初先生手跡。兩邊有八字影壁,影壁上有字,都是新題的。

據考,大明寺最早建於宋齊梁陳的那個南朝時期,還是早期的宋朝,那就是有一千五百多年曆史了。到了隋代,隋文帝楊堅因為從小由比丘尼撫養,上位後便崇佛。隋文帝從比丘尼那裡得到一批佛舍利子,他就把這批佛舍利散發到全國,下令建塔供之。其中一塔就是建在了揚州這座大明寺內,叫做“棲靈塔”。不管南朝時最初叫什麼名字,看來隋文帝建塔時這座寺是叫棲靈寺。唐代興佛,特別是武則天當政時期。武則天之後,中宗李顯復辟李唐。到唐朝後期,佛家被寵更甚,佛寺不僅不納稅賦,而且不出徭役。因此,寺產大增,良田被佔不少,而且百姓多有出家避稅逃役者入寺吃白食。朝廷國庫漸空,勞力大減。到唐武宗李炎會昌年間,情勢悲慘到不堪。武宗一怒之下,下令全國拆寺,沒收寺產良田好幾千萬畝,僧尼還俗二十萬,釋放小工五十萬,搗毀佛像不計其數。這就是史上著名的會昌滅佛事件,揚州大明寺肯定也是在此期間被拆,殿倒塔燃。可能武宗如此極端行為得罪了菩薩,第二年他就被菩薩給收走了。宣宗李忱即位後,趕快向菩薩求饒,又把佛寺建起來,繼續興佛,高高興興地做了十二年皇帝。唐玄宗重新興佛後,揚州大明寺走散的僧人又回到廢墟上,撿起還能用的材料,到處化緣重新蓋起了大明寺。其後,明代又有幾次修葺,大明寺逐漸興旺起來。到清代乾隆下揚州時,大明寺達到最盛,被乾隆改名法淨寺。清代晚期,江南太平軍縱橫馳騁,法淨寺毀於戰火。民國年間,法淨寺大和尚攢錢重修寺中大殿,終難達到昔日盛況。1979年政府重修古寺,佛像重塑金身,恢復“大明寺”。

上面這座山門規模不小,這樣的山門通常都是和天王殿合二為一的。進去一看,中間是彌勒佛,兩邊是泥塑四大天王。那佛龕非常華麗,即使前面的供桌都是佈滿精細木雕。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山門和天王殿合二為一有一個好處,就是省去了山門和天王殿之間的廣場,減少佔地。但這也有個不好處,就是天王殿前沒有鐘鼓樓的地盤了。這樣合二為一的山門兼天王殿就不能叫山門了,要叫山門殿。進了山門殿就是大雄寶殿,殿前廣場相當不小。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山門兩邊既無鐘樓鼓樓,大雄寶殿兩邊也無配殿。這應該是重建本寺的結果,只重建了山門殿和大雄寶殿。配殿的位置蓋了商業設施。

這是中路,大明寺東西還有兩路建築。東路是“文章奧區”,就是很有學問的地方唄。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西路則是“仙人舊館”,那就是曾有仙人以此為家呀。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大明寺現在是文保單位,殿內恭請不燒香,拜佛的都需要把香燒在殿前香爐裡。這樣一來,拜佛可以一次性把殿內的眾佛都拜了。不方便的是無法在殿內給每位佛單獨許願,而且求佛施恩的事最後不知道是哪位佛給辦的,還願還需要還好幾份,讓沒辦事的空領薪水。殿前的那些銅鐵香爐都不稀罕,其它寺廟裡都有。最特殊的是這大明寺大雄寶殿前有一尊白銅四面佛雕像,我雖不敢說走遍海內各寺,卻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四面佛。肯定是近年某房地產開發商捐的。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五層鼓形蓮花座上面向四方坐著四位菩薩像。朝南的這是送子觀音,朝東的是手持如意的普賢菩薩,朝西的是手持寶劍的文殊菩薩,朝北的是手持禪定印捧著一串寶珠的地藏菩薩。菩薩像之上是開放的蓮花和華蓋,華蓋之上又有四尊小菩薩像。這些菩薩像都是一頭二臂,就是所謂的正菩薩像,這是漢傳顯宗的菩薩像,說明後面的大雄寶殿裡供奉的是三世佛。

看看大雄寶殿。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這座大雄寶殿很特別,它上面是彩色琉璃瓦重簷歇山頂,斗拱抬梁結構。灰色拼瓦磚雕正脊,沒有脊剎,脊背上寫著“國泰民安”。正脊上也是鴟吻,但是那個鴟尾可是太出奇了。那些個脊獸從垂脊到戧脊站的都有,不止五隻,不夠七隻。重簷之下還有一層腰簷,腰簷下是簷廊。可以看見腰簷之上有一圈圍脊,說明這裡有一個暗層,那這大雄寶殿就是二層樓。這種暗層就是為了增高殿內空間,以便供奉更大的佛像。通常情況下,有腰簷的樓閣時,上面一層都是單簷頂,這樣重簷頂的比較罕見。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它的開間非常大,明間開八扇六抹隔扇門,次間和梢間是六扇。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這隔扇門可是夠素的,簡單的方格欞花,空白的裙板。進去一看,雖然院子裡沒有鐘鼓樓,可這左鍾右鼓都在大雄寶殿裡吶。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看看佛像。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純銅三世佛像,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左手是東方藥師佛,右手是西方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身後站著倆徒弟,左邊是迦葉尊者,右邊是阿難尊者。大明寺的這種佛像佈置是漢傳顯宗方式,大雄寶殿後面應該還有一座殿供奉燃燈佛。供桌上五供八寶都是常見的,有一塊牌位很特殊,上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基永固,繁榮昌盛,人民康樂,世界和平祿位”。這個是長生祿位,祈願延壽長生的意思。大明寺常有日本人來參觀,立此牌位就是告訴他們中國有佛祖保佑永生。

殿內兩邊分列十八羅漢泥塑金身像,佛龕背後照例要有泥塑千佛山。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千佛山的中間是站在鰲魚身上的觀音菩薩像,這叫做“南海觀音”。這個泥塑千佛山講的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說文殊菩薩指引善財童子去拜師學藝。拜了好多大神,學了好多絕技,最後是拜了海島上的觀音菩薩,自此就留在了觀音身邊。

大明寺的正規建築就到此為止了,也就是說山門殿和大雄寶殿是按照古大明寺重建的,其它都是後來的建築了,主要是近年重建的。大雄寶殿雖然是一直就有,可這建築樣式已經和隋唐無關了,我看它是清代式樣,估計是乾隆年間的法淨寺大雄寶殿樣式。大雄寶殿後面沒有供奉燃燈佛像的大殿,可能原本就沒有,也可能毀後沒重建。

大雄寶殿後面是一座鑑真和尚紀念館。這是1963年為紀念鑑真和尚圓寂一千二百年而建,當時也是為了從民間渠道推動中日友好。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鑑真和尚是唐代人,童年是在武則天治下度過,少年出家遊歷名山大寺學法,是律宗傳人。特別是在長安學習了前輩唐僧玄奘取回的律藏經。唐玄宗和楊貴妃相好後,鑑真和尚回到揚州,在大明寺做了住持,講授律宗佛法。律宗祖師是終南山的唐僧道宣,曾參與玄奘取回三藏經翻譯成中文。律宗講究弟子受戒時從師傅那裡接受到自己內心的法體,在徒弟心裡構成防非止惡的根子。唐代時期,日本派了很多學生到中國留學。他們覺得還不夠,就想從中國請大師去日本辦學。日本的遣唐使走到揚州懇請鑑真大和尚東渡日本去傳道,鑑真和尚歷經千難萬苦,雖五次出海仍不得渡。最後,第六次渡海終於成功,入住日本京城奈良的東大寺。他為日本天皇和其老婆孩子授了菩薩戒,然後就在日本開講律宗大課,被稱作是日本律宗初世祖。他還在日本蓋房子,蓋了一座奈良招提寺住進去。對了,他還把中醫藥傳到日本,是日本的中醫始祖。

鑑真和尚在日本影響很大,日本就會有人來大明寺朝拜鑑真老家。1922年,一位日本僧人常盤大定就來到了揚州,他還是大學教授,專門研究中國佛學和古建築。這個常盤大定在大明寺立了一塊碑紀念鑑真和尚,這塊碑現在還在大雄寶殿旁邊。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碑帽上刻有“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唐玄宗時期,日本的長屋親王贈送給大唐千件袈裟,這些袈裟上繡有長屋的一首詩,“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當年鑑真和尚也得到一件長屋袈裟,他看到袈裟上的這首詩之後,下定決心東渡日本傳道。

1963年建造鑑真紀念館時,是中國古建專家梁思成擔任設計,完全按照鑑真所處年代的建築風格,就是唐式建築。前面大門是一座敞軒,接一圈抄手遊廊圍成一個院子。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敞軒內是一塊臥碑,如果用立碑肯定不能這麼大。臥碑上正面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鑑真大和尚紀念碑”,背面是趙樸初撰寫的碑記。此碑由名人設計、名人題碑名,名人題碑記,堪稱三絕。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院子中間有一架石燈,是日本奈良招提寺長老森本孝順1980年贈送。招提寺有一對石燈,森本孝順帶來其中一架,日本奈良還剩有一架。鑑真和尚是招提寺第一任長老,森本孝順是鑑真和尚的後任,招提寺第八十一代長老。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紀念館大殿是唐式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上面是斗拱架樑結構,灰瓦單簷廡殿頂。唐代廡殿頂的正脊非常短,最長不超過整個屋頂長度的三分之一。正脊上是鴟尾,尾向內卷,這也是唐代式樣。還有一個唐式特徵是在立柱,你看這個前排的簷柱,上下稍細,中間稍粗,這叫“殺柱”。殺柱是唐早期特徵,南北朝和隋代更流行。梁思成設計這座紀念堂時,借鑑了奈良招提寺金堂的樣式。招提寺金殿在三百年前經歷過一次大修,日本人沒有把唐代建築工藝傳承下來,只好用日本走樣的方式大修金殿,結果那個屋頂被重建成了特別高的大頭屋頂,破壞了鑑真當年所建的唐式建築風格。梁思成設計此紀念館時,還把屋頂恢復成純正的唐代式樣,這個應該是當初招提寺金殿的模樣。只是規模稍小,金殿面闊有七間,紀念館是五間。

大殿內有鑑真和尚坐像。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日本有兩座鑑真和尚坐像。鑑真和尚圓寂之前,他讓奈良唐招提寺的弟子們給他做了一座乾漆坐像,那是日本歷史上奈良時代的天平寶字七年(公元763年),距今一千二百多年了。鑑真還曾讓他登陸日本時所住的奈良東大寺為他做一座坐像,當時沒有做,一直拖到江戶時期的享寶十八年(公元1733年)才做成一座鑑真和尚木雕坐像,距今也快三百年了。招提寺每年在鑑真和尚圓寂紀念日前一天做法事,會把鑑真和尚乾漆坐像開放展覽三天。1980年招提寺森本孝順長老訪華時,曾送鑑真和尚乾漆像來揚州大明寺探親。揚州當即複製了這座像,還是採用乾漆工藝,就是現在供奉在紀念堂裡的這尊像。

大雄寶殿東側的鑑真紀念堂小門一出去,還有一座鑑真和尚純銅立像。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站在門外向東望,就可以看見那座棲靈塔,就是昨天在瘦西湖二十四橋遠觀的那座塔。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站到塔的正面去看看。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據傳此塔建於隋文帝的仁壽元年(公元601年),唐代會昌滅佛時被焚燬。最初是藏有佛祖舍利的,所以是舍利塔,估計是藏於地宮。因為藏有佛祖舍利,因此取名“棲靈”。唐代時,棲靈塔就相當有名,李白來此登塔,賦詩一首《秋日登揚州棲靈塔》,說“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方”。唐代貞元年間有一個劉禹錫,是少年學霸,貞元十九年中了進士,和柳宗元是同學。朝廷把年輕的劉禹錫納入省部級幹部第二梯隊,在元和年間因年少氣盛,他和人一起推行激進政策,結果被貶,是為“八司馬事件”。劉禹錫的好友白居易怕他抑鬱,便帶劉禹錫下揚州散心,他倆一起登上棲靈塔。白居易曾有詩曰“共憐筋力猶堪在,上到棲靈第九層”。此後就是會昌滅佛,塔沒了。唐宣宗李忱重新興佛之後,這塔應該是得以重建。北宋米芾就曾有《登棲靈塔》詩,說明直到北宋還有此塔站立在大明寺。宋代的棲靈塔原來在什麼位置?什麼時候又被毀的?沒有記錄了,不知道揚州地方誌裡還能不能找到線索。按說這寺裡的塔院應該是在寺院後面,但隋唐時期的舍利塔經常是在側面。1980年鑑真和尚像回揚州後,各方名人動議重建棲靈塔,1995年建成了現在這座新塔。這個位置應該不是原來的位置,奠基打樁的時候沒聽說發現地宮。

這新塔還是仿隋唐的,隋唐時期木塔多見,基本沒有保留下來的。中國現在最古老的木塔是山西應縣木塔,官方說那是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的,我看是沒有再早的證據,那塔的風格很有可能也是唐代的。隋唐時期留下來的還有磚塔和石頭塔,最有名的應該是西安大雁塔,唐僧玄奘所建。

現在這座棲靈塔是仿唐的,磚心木塔,三開間四面九層。最上面是單簷四角攢尖頂,青銅塔剎。塔剎最下面是法輪做基座,上有七層相輪,然後是二層華蓋,最上面是仰月寶珠。仔細看看下面,很漂亮。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棲靈寺”額匾掛在第三層。這塔從外面看是九層,每層有黑色琉璃瓦腰簷,腰簷下有平座欄杆,底層有一圈簷廊。你仔細看的話,可以看見每層的腰簷下有斗拱支撐,平座之下還有斗拱支撐。說明平座之下還有一個夾層,這是“閣”的特點。我問了一下塔內的工作人員,他說確實有夾層,是安裝裝置的。

塔前有香亭和蓮花承露盤。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塔前是一個寬闊的廣場,兩邊新建了鐘鼓樓。入塔,登樓。

此塔既然是新建的,當然應該跟上時代的潮流。隋唐時期沒有發電機,也就沒有各種電器。二十世紀揚州的電有的是,所以設計院就給棲靈塔安裝了電梯這樣的家用電器。寶塔的中間是一定要有至少四根通天柱的,棲靈塔的電梯間就在四根通天柱之間。但是,我沒被允許從一層登特快電梯直達九層。工作人員要求我爬到二層去上電梯,為什麼呢?原來每層都在四個方向供有白玉佛像,這一層是四尊釋迦牟尼佛像。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牆上還有圖畫。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這也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這張圖是第八參。善財童子要去拜仙人們學習菩薩行,右半邊童子身後帶腦後光環的是思惟菩薩,他們在去那羅素國去參拜毗目瞿沙仙人。左下角應該是著名的旃檀樹。左上角是善財童子拜到了毗目瞿沙仙人,毗目瞿沙仙人傳給善財童子“菩薩無勝幢解脫法門”。我估計這樓上應該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故事都給畫了。

據說這一層中間四根通天柱後面藏有一座金塔和一座水晶塔,裡面各藏有三顆佛舍利。不過,這不是隋文帝建此塔時的佛舍利,而是後人轉贈本寺的。我在二層轉了一圈,沒見金塔,也沒見水晶塔。可能因為我不是佛家人,因此那佛家寶貝不能顯形。

乘電梯直達九層,出塔站上平座向四處望去。當日霧霾鎖揚州,塔上宣傳的“四十年未變的揚州天際線”根本看不見。倒不是我鼠目寸光,我不是屬鼠,而是霧霾中人皆為鼠。請來工作人員給我指出瘦西湖二十四橋的方位,拍了一張。回家洗出來一看,影影綽綽好像是有那麼一座橋。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棲靈塔北有一座亭子,裡面是一尊白玉佛像。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佛像是2011年緬甸仰光市長訪華參觀大明寺時贈送的。

緬甸佛像身後是臥佛殿,也是近年重建的。通常漢傳佛寺佈局中臥佛殿是在中路最後面。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這座臥佛殿應該是仿乾隆年間的明清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斗拱架樑結構,灰瓦單簷歇山頂,周圍有簷廊。臥佛殿裡有一尊白玉臥佛像,是在殿前玉佛像之前的1996年緬甸仰光市長贈送。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八十歲時,本在城裡坐得好好的,突然就說要三個月後涅槃。他便起身行走遠方,十大弟子隨行。走到最後,有信徒獻來珍貴的旃檀樹木耳。佛祖知其有毒,便告訴弟子們說你們修行未到,只有我能食用。食之,疾發。佛祖令阿難在河邊兩棵婆羅樹下鋪好床墊,便頭向北面朝西像臥佛像那樣躺下。弟子們圍坐四周,請教“佛滅後依誰為師”?佛說“依戒為師”。所以,之後修行再高都只能成為菩薩,成不了佛。佛祖之最大弟子彌勒先於佛祖入滅,正在兜率天宮等待未來降生、出家、成道、說法、涅槃,重走一遍佛祖之路,他是釋迦牟尼之後的未來佛。在大乘佛教寺裡,天王殿供奉彌勒佛像。那什麼時候彌勒才會降生人世呢?佛祖涅槃前也說了:“我涅槃後五十六億年,在叉叉國華林園菩提樹下得道”。我滴個乖乖!早嚇吶。

大乘佛教的臥佛殿都是坐北朝南,臥佛像是頭向西面朝南。東南亞小乘佛教是按照佛祖涅槃時的方位佈置的,無論大殿朝向,臥佛像都是頭向北面朝西,我在泰國和柬埔寨看到的都是。

有一些臥佛寺裡在臥佛身後還有一些菩薩像,代表佛祖大弟子們,至少要有迦葉和阿難。揚州大明寺這座臥佛殿裡沒有弟子像,也沒有佛龕供桌等物。臥佛像前是一個舞臺,正在上演鑑真東渡日本傳道的故事。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鑑真和尚手裡舉著一杆錫杖。錫杖這東東也是很神奇的,一般應該是從師傅那裡傳授的,也有修行升級後被授予的。常規的就是雙股六環,上面圖片中偽鑑真手裡持的是偽錫杖,不合規格,假裝它是單股六環吧。再高階的有雙股八環、雙股十二環,最高階的是四股十二環。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一杆錫杖就是四股十二環,銀貼金杖頭,旃檀木杖杆,是世上現存最高階的錫杖,號稱錫杖之王。那是唐睿宗李漼和佛舍利一起供在法門寺的,唐鹹通十四年(公元873年),距今一千一百多年。錫杖功用很多,相當於麻將牌裡的百搭。一可以大和尚化緣時搖起來,讓施主刷碼,不帶拍施主家門的。二可以走在野外時搖起來,就是打草驚蛇驚狼驚一切。三可以遇見歹人搖起來,給他當頭棒喝。四可以年老體弱當斯蒂克拄著,搖起來也行。五可以進出山門時搖起來,顯闊氣,不對,是顯身份,類似於“打道回府”。

表演內容中還有鑑真用中藥救活了日本死人的神蹟。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最後,鑑真大師於招提寺圓寂,這種圓寂叫做“坐化”。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臥佛殿東側有一所院子,是鑑真戒壇院。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裡面是有戒臺的。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這座戒臺就是一個示意,不可當真。真正的戒臺上面必須要有釋迦牟尼坐像,不能像上圖裡這樣就擺一座七級浮屠了事。僧人受戒時要有十位高僧做三師七證,所以戒壇上要能坐下十個人,這個戒臺看上去只能站十個人,沒有擺椅子的地方。

戒臺殿外面是一圈迴廊,院子裡還有各色花果。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臥佛殿的西側是一座亭子,叫做弘佛亭。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日本有一位研究佛學的池田和夫,家裡有一尊西晉年間的白玉佛頭,距今一千三百年。池田晚年決定把此佛頭歸還中國,因為揚州大明寺有鑑真紀念館,他就把佛頭捐給了大明寺。為紀念這個佛頭歸來,大明寺建了這座弘佛亭。亭子裡面石碑上刻著”阿彌陀佛“,石碑前面是一尊白玉立佛像。這佛像的頭應該不是迴歸的那一隻,那隻佛頭肯定是在某處精心收著吶。

這座亭子一看就是仿唐式建築,三尺高白石臺基,四根梅花石柱,四根仿榫卯柱頂石枋,石雀替,斗拱架樑結構。唐式風格主要反映在屋頂上,是梁思成說的那種斗拱碩大、飛簷深遠的雄厚風格。柱頂梁之上是木結構。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因為是四角亭,所以木結構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四根柱子上是轉角鬥拱,柱子之間加一朵柱間斗拱。可以看見上層的梁枋是插入斗拱的,這是唐代特徵。唐代的斗拱梁枋粗壯,追求實用,沒什麼刻花之類的裝飾。古代建築木料多數是用松木,南方也有用杉木的,皇家才能用高階硬木。這座屋頂上的木料看上去都是紅松的,耐候而且易加工。

上面弘佛亭北面土坡上還有一座唐式建築,叫做“善女龍王堂”。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龍王堂就是龍王廟唄,那是一間道教廟堂呀。佛寺內常常會被蓋上幾座神廟,像什麼關帝廟、財神廟之類的。古代中國大媽拜完觀音肯定是要再拜一下財神的。

大明寺東路往南,還有一座平遠樓。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這是清雍正年間揚州鹽幫大佬汪應庚,曾捐資重修當時的大明寺,然後順手在寺內一角蓋了這麼一座樓。咸豐年間,大明寺毀於戰火,汪應庚修建的那些殿堂都毀了,就剩下雍正年間他請書法家蔣衡寫的”淮東第一觀“留在山門外寺牆上。現在的這座樓是同治年間重建的,近年又多有修葺。原樓面闊七間,現在只有三間了,上面是灰瓦單簷歇山頂。二層和三層下雖然有腰簷,但是沒有平座。這種沒有平座的是真正的“樓”,帶有平座的是“閣”,比如那座棲靈塔。平遠樓的二層基本是和大雄寶殿前廣場平齊的,樓頂差不多和大雄寶殿一樣高,一層肯定是在半山腰了。這是什麼山?就是那座蜀崗。當初汪應庚建這座平遠樓是為了招客聚餐的。在汪應庚之前,康熙年間的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有“眼見他起朱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平遠樓的經歷正是《桃花扇》這段詞的真實再現。現在平遠樓一層共有十二生肖本命佛,遊客自尋自佛自拜自許願。二層供的是文昌帝,僅揚州考生拜之可助力,因為外地考生不來拜,拜了也不來還願。

揚州大明寺除了有重要的鑑真大師紀念堂之外,還有一座非常著名的紀念堂,那就是平山堂。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平山堂外面寫著“廉政教育基地”,你別驚訝於為什麼來寺廟做廉政教育,我真地見有大隊穿制服的公人在接受教育。我看那些公人都很年輕力壯,看來這個教育也是要從娃娃抓起。

北宋仁宗趙禎當政時期的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有一個二十三歲的四川青年在殿試上中了進士,他本來應該是狀元的,被裁判晏殊歪哨吹了個第十四。這個四川人叫歐陽修,後來成了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入官被皇上授為諫院主任,相當於中顧委和中央信訪辦主任。因在王安石變法之前推行慶曆新政未逮,被下放到地方。他在安徽滁州做了二年知州,寫下了不朽的《醉翁亭記》。宋仁宗見他不能喝酒還老喝酒,還寫醉文,便在慶曆八年(公元1048年)把他又調到揚州來做知州。此時的歐陽修已進入不惑之年,在揚州不到一年時間內,繼續他的寬簡政風,和當地各族人民同樂。為了便於招集閒人在府堂之外哨聚、閒聊、會文、醉酒,歐陽修就在這個蜀崗高處建了這麼一個平山堂。王安石說平山堂是“城北橫崗走翠虯,一堂高視兩三州”。凡沒人來衙門擊鼓告狀之日,他便退堂出城,然後糾集他的朋友圈來平山堂,“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還自費從城裡淮陽飯館訂餐送到堂裡,沏茶倒酒吃大魚,杯觴談笑客風流。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這平山堂的位置非常好,前方視野很開闊。堂前有樹,有草,還有欄杆。歐陽修站在欄杆前,手背身後,便可自吟:“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欄杆下面是花園,遠處有山,好像是眾仙持笏來拜。此堂與遠山相齊,便起名平山堂。山門外的“淮東第一觀”和大雄寶殿廣場西側的“仙人舊館”說的就是這座平山堂,那真是“曉起憑欄,六代青山都到眼;晚來對酒,二分明月正當頭”。不過,這裡只是歐陽修的郊外別館,他日常辦公吃住還都是在城裡府邸。

歐陽修回東京在朝裡當上了翰林學士,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歐陽修主持殿試。這一屆進士裡有蘇軾和蘇轍兄弟倆。這蘇軾雖是有才,詩書了得,但他那個詩人的詩脾氣在朝中並不吃香,不僅常被匾,還曾有生命之憂。因此,蘇軾就在京外當那些個不大不小的官兒。宋哲宗趙煦的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已經知天命的蘇軾來到揚州做知州。蘇軾的前任是蔡京,蔡京對前輩歐陽修頗不屑,只顧在城裡玩從洛陽引進的牡丹,對平山堂嗤之以鼻。蘇軾來後,廢除了蔡京的牡丹花會,在平山堂後造了一座谷林堂,做為恩師歐陽修的紀念堂。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過了谷林堂往北,還有一座建築。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這座建築的單簷歇山頂山花非常特別,它沒有按慣例的搏風板和懸魚梅花簪等雜七麻八,整個山花是一幅淺浮雕。畫面是一池荷塘,荷葉中有盛開的荷花,其間還有花落後結下的蓮蓬。當年歐陽修在平山堂聚眾辦詩詞會時,讓大家擊鼓傳花作詩賦詞為樂。他們傳的不是帶刺的玫瑰,當然也不是狗尾巴花,那有狗尾續貂的嫌疑。他們傳的是歐陽修從崗下荷塘裡掐來的荷花,歐陽修喜歡荷花,他有一首《採桑子》說“荷花開後西湖好,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裡歸”。這裡說的西湖是他當過知州的安徽潁州西湖。轉到正面看一看。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原來這是歐陽祠,也就是歐陽修的祠堂。這祠堂最初是揚州人建的,在城裡。揚州商賈極多,地方官多有搜刮行為,鹽漕闊佬也不定期敬獻茶酒魚蝦獅子頭。朝廷派往揚州的官任期都很短,二年即已為久,恐其和地方豪傑結黨。歐陽修在揚州做太守和在其它地方一樣,都是寬以待民,簡約章法,拒諸禮於外。那些闊佬對歐陽修投禮無門,便都紛紛心惕惕肝顫顫,卻不見太守大人來搜刮。大家把省下的茶酒魚蝦錢就投入到敬仰歐陽修的滔滔之情,此情無以寄託,那肯定就要建祠每日行禮祝願不斷。這座祠是在歐陽修還可以“把酒祝東風”的時候就建好了,就是生祠,有為歐陽修延年益壽的功用。在這座祠堂的香火聲中,歐陽修後來就一直平順,還做了開封府頂級長官,頗得各屆皇上喜歡。最終,歐陽修在他知過的那個安徽滁州安度晚年,走於宋神宗趙頊在位的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享六十六歲。神宗御賜諡號文忠公,哲宗賜兗國公,徽宗賜楚國公。

歐陽修之後,揚州太守、知府們多有脫離前輩腳印者,凡遇府中沉重,嘗暗喻家有餘糧君。而且這些太守還常派素衣烏麵人去掐滅歐陽祠中香火,漸漸地,城裡的歐陽祠就瓦塌了。蘇軾知揚州時,來平山堂憑弔歐陽修,建了谷林堂紀念恩師,還在谷林堂後重建了這座歐陽祠。現在看到的歐陽祠是清代毀於戰火後於光緒年間重建的,祠中沒有神龕,而是掛著歐陽修的畫像。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春風萬里揚州路之二:大明寺

祠堂裡有若干橫匾,上面這塊“賢守清風”匾是清康熙帝所贈。畫像兩邊楹聯“萬卷圖書整合部,千秋風雅始歐陽”。上聯來自乾隆,說的是編撰《四庫全書》。下聯說的是歐陽修開創北宋詩文革新,做為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的代表人物,歐陽修之千古風雅是沒得說的。祠堂裡還有一套文章貼刻,是蘇軾手書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非常珍貴。

大明寺是個值得去的地方,寺廟本身雖不突出,可是有梁思成設計的鑑真紀念堂,歐陽修和蘇軾逸風的平山堂,相當有文化。那座棲靈塔演示了唐風磚心木塔,還有一些小景可看。不虛此行。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