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望著漆黑的衣櫃,瑟瑟發抖”:你被恐怖片嚇尿的原因,全部在這裡了!

大家好,我是小點,壹點靈的點。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萬聖節,不知道大家會在夜裡關上燈,躲在被窩裡看幾部恐怖片嗎?

要知道,恐怖片之所以嚇人,是可以用心理學的知識來解釋的。

即便明白這些道理,小點還是會被嚇得半夜不敢上廁所。

更不要說鎖門了。

鎖上門,屋裡鬧鬼怎麼辦?

不鎖門的話,電影裡的變態殺人狂突然破門而入怎麼辦?

看過恐怖片的小點總是會把電影的情節和人物帶入到現實生活中來。

而玩恐怖題材的電子遊戲更能將這種感受放大數倍。

也許這就是它們的魅力吧,總是讓小點一個人在午夜哆哆嗦嗦,卻又欲罷不能。

話說回來,恐怖電影又是如何使我們產生恐懼的呢?

快來和小點一探究竟吧!

ps。文末小點會放上自己的恐怖電影和遊戲的清單喲,快去試試看吧!

“我望著漆黑的衣櫃,瑟瑟發抖”:你被恐怖片嚇尿的原因,全部在這裡了!

“我望著漆黑的衣櫃,瑟瑟發抖”:你被恐怖片嚇尿的原因,全部在這裡了!

在心理學的角度上,恐懼屬於一種典型的

避險機制。

人類在面對威脅時,腎上腺素會大量分泌,從而提高我們的心率,將血液瞬間充滿全身肌肉,產生著名的

”戰鬥或逃跑(FightorFlight)“

反應。

戰鬥或逃跑反應是每個生物面對危險時的生理避險機制,2018年著名的“崑山龍哥”案就是這種避險機制的完美詮釋。

當夜龍哥醉酒後,與路邊騎腳踏車的於某產生口角,並尋釁滋事,拿出砍刀威脅於某,平日性情溫和的於某由於生命受到威脅,戰鬥或逃跑的避險機制被激發,奪過龍哥的砍刀並將其反殺。

在恐怖電影中,導演往往會利用視覺和劇情的巧妙設計,將威脅以

幻覺(Illusion)

的形式植入給觀眾,從而使觀眾產生共情效應,將自己代入到電影當中,對自身的人身安全產生危機感,激發戰鬥或逃跑的反應。

然而觀眾也深知自己所處的環境是安全的,於是避險機制的觸發並不會讓觀眾真正的逃跑或是戰鬥。

如此一來,觀眾就會一直沉浸在幻覺恐懼感之中,大呼過癮。

那麼,恐怖電影通常會利用什麼手段讓我們激發本能的避險機制呢?

“我望著漆黑的衣櫃,瑟瑟發抖”:你被恐怖片嚇尿的原因,全部在這裡了!

在恐怖電影中,軀體殘缺的元素被大量的應用,日本電影《咒怨》中的伽椰子,披頭散髮,毫無血色,活脫脫一具行走的女屍。

美國電影《電鋸驚魂》中殘忍的酷刑,滿屏的斷肢元素能夠在視覺上充分地激發我們的傷痛恐懼。

傷痛恐懼,是一種主要以視覺觸發的,是我們對傷痛,斷肢,軀體殘缺和死亡的避險機制。

自然界中的每種生物都有傷痛恐懼的避險機制,

而它們最為發達的感官便是傷痛恐懼的接受媒介。

比如說嗅覺最為發達的鯊魚,會在幾英里外嗅到同伴血液的味道,鯊魚血作為其恐懼的載體,會使其他聞到味道的鯊魚迅速逃離,遠離是非之地。

而我們人類最發達的感官是視覺,視覺作為人類的首要感官,扛起了接收傷痛恐懼的大旗。

對於原始人來說,土地上橫行霸道的頂級掠食者們對人們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巨大隱患,如此一來,同伴的屍體與殘肢便意味著附近的威脅。

原始人們看到這些血肉模糊的場面便會產生傷痛恐懼,從而激發戰鬥或逃跑的避險機制。

這種恐懼機制作為我們的生物本能保留至今。

恐怖電影的導演們就是利用這點,植入大量的屍體,斷肢等傷痛恐懼元素會直接在視覺上觸發避險機制引起恐懼。

畢竟沒有一個恐怖片裡的鬼會長成小豬佩奇的樣子。

“我望著漆黑的衣櫃,瑟瑟發抖”:你被恐怖片嚇尿的原因,全部在這裡了!

一部成功的恐怖片光有視覺上的恐懼是不夠的,影片內的場景設計也是激發關注恐懼的一大功臣。

對於未知,人們在本能上是恐懼的。

對環境缺少掌控力,甚至於毫無瞭解會充分的激發人們的未知恐懼。

若要是在這種陌生的環境中加入一個隱藏的威脅,並給空間與時間加上一個限制,那麼觀眾對於未知恐懼的感受則會到達頂點。

未知恐懼也源於人們的生物本能,在原始社會中,夜間照明的條件非常苛刻,唯一的照明手段,火焰,在下雨天完全發揮不了作用。

而黑夜中隱藏的掠食者們卻時刻覬覦著我們的血肉,面對黑暗中的威脅,人們進化出了未知恐懼的避險機制,對於黑暗,密閉空間等環境因素的恐懼使我們本能地尋找安全的避難所。

這一點,也被電影導演們完美地利用了起來,並且利用得更加極端。

設想一下,某個不明組織派來了殺手來暗殺你,但這個殺手沒有任何的超能力,任務時限是80年,他從南極洲出發,身無分文,要現找工作攢錢買票,並且護照還沒辦,好不容易入境的話還得集中隔離十四天,組織發的任務工資也只有十塊五。

這種情況下,即使你還是會對他的暗殺產生些許恐懼與擔憂,但基本不會放在心上。

而在另一種情況下,半夜十一點,還有一小時午夜,你被反鎖在一個陌生且狹小的屋子,伸手不見五指,這時有一隻厲鬼已經化成屋裡的某個物件,如果你午夜前不能將它找出,則必然被它殺死。

緊張的倒計時,隱藏的厲鬼,和黑暗的環境,如此一來,我們對於未知的恐懼就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很多電影導演充分地利用未知恐懼,並以此為主打造了一系列例如《心慌方》的密室驚悚片。

文化背景對於觀眾來說有著明顯的恐怖催化作用。

不同文化背景下,恐懼的型別也大不相同。

例如在溫子仁導演的《招魂》系列中,大量涉及基督教二元論的內容貫穿整個系列,對於西方基督教文化背景下的觀眾來說,其恐怖程度直線飆升,反而很多東方觀眾對這種型別的恐懼毫不感冒。

而在東方文化背景下的恐怖電影,如《咒怨》,《哭聲》等,則更受東風哲學理念的影響,充斥著大量的恩怨,輪迴等文化元素,使東風觀眾大呼過癮!

那麼,什麼是文化恐懼呢?

區別於傷痛恐懼與未知恐懼等與生俱來的恐懼型別,

文化恐懼對於觀眾自身的生長環境與文化體系有著極強的繫結關係。

基於不同的民族哲學與倫理觀念,每個地區都有著其獨特的文化背景,而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反價值行為則會極大程度的增強觀眾的代入感。

利用文化背景等後天因素而形成的恐懼效應,就像是特地為觀眾定製的

“恐怖套餐”

,使觀眾高更容易得將自我生活的環境與電影相結合,產生共情與代入,更高程度得激發恐懼幻覺。

“我望著漆黑的衣櫃,瑟瑟發抖”:你被恐怖片嚇尿的原因,全部在這裡了!

高明的恐怖電影都會在設定上讓觀眾產生能夠完美代入日常生活的賦予恐懼。

賦予恐懼,指的是某人,事,或物品被賦予的恐怖感。

與文化恐懼類似,屬於後天植入的恐懼型別。

1998年,日本著名導演中田秀夫指導的《午夜兇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恐怖片熱潮,而《午夜兇鈴》大火的原因,與它極其討巧且刁鑽的賦予恐懼脫不開關係。

1998年,手機在日本得到了大面積普及,而剛剛出現的DVD更是風靡全球,人們對於這些出現不久的新科技產物產生了極高的依賴性。

導演抓住了這點,在《午夜兇鈴》中將恐懼的概念與手機,電話,DVD等生活依賴度高且充滿新鮮感與未知感的事務結合起來,使觀眾對此種被賦予的恐懼產生了極大的化學反應。

原本一個事物並不具有恐懼的特點,而被人為賦予了恐怖感之後,便會使觀眾最大程度的將這種恐懼帶入生活。

嚴重的情況下,部分觀眾甚至會因為此類恐怖片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典型的如各類事物的

恐懼症(Phobia)

“我望著漆黑的衣櫃,瑟瑟發抖”:你被恐怖片嚇尿的原因,全部在這裡了!

恐怖片的大師級導演們個個都對人們產生恐懼的心理機制輕車熟路,而隨著近年來資訊科技的發展,一種注重互動體驗的新興恐怖形式熱度極高。

電子遊戲,作為新崛起的“互動藝術”,將恐懼心理的應用做到了極致。

在恐怖類的電子遊戲中,拋開了場景,時空的限制,玩家不再是像看電影般旁觀別人的故事,而是自己與故事產生互動,使得玩家的個人代入感成幾何般的增強。

現在很火的VR恐怖遊戲,配合著足夠專業的裝置,更是能讓人們獲得真正身臨其境的強代入感。

相信大家對恐懼機制已經有了深入的瞭解,同時也能看出恐怖片導演們的一些小套路和小意圖啦,不如按小點給的片單,去試試膽量吧!

“我望著漆黑的衣櫃,瑟瑟發抖”:你被恐怖片嚇尿的原因,全部在這裡了!

“我望著漆黑的衣櫃,瑟瑟發抖”:你被恐怖片嚇尿的原因,全部在這裡了!

平成第一《咒怨》系列,《午夜兇鈴》,《鬼來電》系列,《鬼水怪談》,《預言》,《學校怪談》,《世界奇妙物語》,《裂口女》系列,《告白》,《富江》系列。

美瞳唸經《昆池巖》、《哭聲》、《薔花紅蓮》、《鬼鈴》、《恐怖故事》、《時失2km》、《筆仙》、《粉紅色高跟鞋》、《女高怪談》系列。

《鬼影》、《鬼妻》、《惡魔的藝術2:邪降》、《死神的十字路口》、《變鬼》、《鬼宿舍》。

《山村老屍》、《見鬼》、《office有鬼》、《雙瞳》、《邪》、《異度空間》、《兇榜》、《殭屍》、《陰陽路》、《紅衣小女孩》。

《黑樓孤魂》、《聖保羅醫院之謎》。

《驅魔人》、《閃靈》、《羅斯瑪麗的嬰兒》、《鬼影實錄》、《潛伏》系列、《招魂》系列、《修女》、《安娜貝爾》系列、《致命彎道》系列、《死寂》、《電鋸驚魂》系列、《死神來了》系列、《恐怖遊輪》、《寂靜嶺》、《黑暗侵襲》系列、《孤兒怨》、《迷霧》、《科洛弗檔案》、《林中小屋》、《凶兆》、《死亡錄影》。

《層層恐懼》系列、《惡靈附身》系列、《逃生》系列、《生化危機7》、《生化危機8》、《生化危機2重置版》、《瘦長鬼影:降臨》、《心靈殺手》、《異形:隔離》、《失憶症:黑暗後裔》、《寂靜嶺》系列、《紙人》(國產)、《零》系列、《觀察者》、《面容》、《煙火》(國產)、《直到黎明》、極度絕望《陰暗森林》、《恐鬼症》(可用VR)。

相信小點,把以上作品刷一遍,走在街上都會自帶聖光護體!

最後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萬聖節喲!

作者:赫智超

壹點靈,關注個人心理成長,溫暖而有力地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