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一段幸福愛情的背後,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長史

《簡.愛》:一段幸福愛情的背後,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長史

英國作家哈馬舍爾德曾經說過:“我們無從選擇我們命運的框架,但我們放進去的東西卻是我們自己的。”這句話用來形容夏洛蒂。勃朗特再合適不過。

《簡。愛》是一部自傳型的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簡愛自小父母雙亡,曾被舅舅家收養,曾被孤兒院收養,但是她靠著自強不息的個性,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最後收穫幸福的婚姻。

這部小說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簡愛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持自我的個性。她是個孤苦伶仃的女孩,未成年之前,簡愛似乎不曾獲得過親人的疼愛,卻在桑菲爾德莊園當家庭教師獲得了主人的愛憐。

後來,因為主人對前段婚姻的隱瞞而使她離去,放棄這份來之不易的愛情。然而,在歷經顛沛流離的生活,以及沒有愛情的求婚後,簡愛深深明白內心深愛的人是誰。於是,她毫不猶豫地回頭尋找屬於自己的愛情。

《簡。愛》是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在當時的英國,即使成為了世界上的工業大國,女性的社會地位依舊得不到提升。作為女子,唯一能夠改變命運的方法就是嫁入豪門。

如果女性以作家為職業將會受到社會的攻擊,而夏洛蒂發表這部小說時,還是用男性的筆名來掩蓋女作家的事實,而《簡。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作為女性,夏洛蒂身處於不公的社會環境中,她渴望自由與尊重。因此,她將內心的渴望傾注到簡愛的身上,塑造了一個自強不息的女性形象。

在主人公簡愛身上值得探討的地方很多,本文將圍繞簡愛的個性來分析她的形象。

《簡.愛》:一段幸福愛情的背後,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長史

01

成長環境帶來的自卑心理

簡愛自小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地她跟著舅舅一起生活,但是舅舅照顧她沒幾年就離世了,而裡德舅媽始終不喜歡簡愛,不但對她惡語相向,還任由兒子對她進行欺凌。

在裡德舅媽的家裡,簡愛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還必須容忍表兄約翰對她的欺辱,否則她可能真的如約翰所說的“你本應是要飯的,不應該呆在這兒,跟我們這樣上等人的孩子一起生活,吃一樣的飯,穿著用媽媽的錢買來的衣服。”

在這樣的環境下,簡愛艱難求存,必須活得小心翼翼,她不但要應付裡德舅媽的刁難,還要提防約翰的欺負和虐待。

對此,簡愛在文中是這樣自述的“他經常欺負和虐待我,根本不是一星期兩三次或一天一兩回,而是持續不斷的,以致只要他一靠近我,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經都緊張害怕,骨頭上的每一塊肌肉都膽怯得痙攣。”

長期生活在欺凌、虐待、缺乏關懷與愛的環境中,簡愛的內心是缺乏安全感的,她心中充滿恐懼、憎恨和絕望。

最終在約翰欺負她的時候,她喊出了那一句:“你這個兇殘的壞傢伙。你真是個監工頭,就像那些羅馬暴君!”

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簡愛承受了與年齡不相符的痛苦,也深深懂得這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而這份不安感滋生了她性格當中的自卑感,使得她對這個世界有著本能的抵制與抗爭。

《簡.愛》:一段幸福愛情的背後,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長史

在《我家那閨女2》裡,王鷗曾談到自己的童年,她說:“我缺失的那些父愛對我來講,我在長大之後是覺得特別重要的。長大之後,我怎麼面對愛情,面對事業,面對婚姻,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怎麼是這種悲觀的心態。”

有人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的經歷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甚至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

那麼,一個人有自卑的心理往往來源她的原生家庭,如果家人給予的關懷與愛不夠多,那孩子自然會把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認為是自己不夠好,才得不到家人的疼愛。

關於自卑心理,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認為,自卑是人從嬰幼兒時期,由於無力、無能和無知的狀態,必須對父母和周圍世界的依賴而引起的。

自卑指以一個人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境不如別人的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慾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其次,自卑指一個人由於不能或不願進行奮鬥而形成的文飾作用。

簡單地說,自卑心理是一種個人對自身缺乏正確認識的表現,主要體現在無膽量、畏首畏尾、隨聲附和,一旦遇到錯誤的事情,就認為是自己不好。

對於簡愛來說,童年缺乏的關愛使得她對自身的認知不足,以至於她在桑菲爾德遇見英格拉姆小姐時,那種骨子深處的自卑感一直主宰著她的人生。即便是嫉妒,也無法超越內心的自卑感。

簡愛始終認為自己是“孤苦無依,相貌平平的家庭女教師”,她認定“自己有些矮小,過於蒼白,五官不端正”,“對於自己的容貌,我都會自生憐惜”,這種自我認知使得她認定自己配不上主人羅徹斯特。

如果簡愛一直沉淪於在自卑的心理當中,那麼她的命運將和大多數人一樣隨波逐流,在別人的安排下過完一生。但是,簡愛的身上似乎有著另外一股力量,那就是不服輸。

弗蘭西斯.培根曾經說過:“無可否認的,外在的事件助成了大部分的命運,像恩寵、機會、別人的死亡、合時的優點等等;但一個人命運的塑造,主要在他自己手中。”

儘管被舅媽挑剔,被約翰欺凌,但簡愛始終擺出一副不服輸的樣子,如此倔強的脾氣徹底激怒了舅媽,被舅媽趕到了孤兒院。如果說生活在裡德舅媽家是人生的起點,那麼在孤兒院的生活就是簡愛改變命運的轉折點。

《簡.愛》:一段幸福愛情的背後,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長史

02

自我意識覺醒帶來的自強心理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不幸。”

簡愛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瘦弱、矮小,飽受欺凌,寄人籬下,時常遭受舅媽的責罵,表兄的欺凌。對於一個十歲不到的孩子來說,這樣的遭遇無疑在她的心裡留下一片陰霾。

當簡愛被關到紅屋子時,她哭著喊著:“哦,行行好,舅媽!放過我吧!我不能再忍受下去了——這會要了我的命的,換個別的辦法懲罰我吧!”

這種來自內心深處的恐懼與無助是最悽慘的,但是沒有人在乎她的感受,也不會有人想著把她放出來。簡愛深知她無法與身邊的人抗衡,她必須忍受這裡的一切,否則會被掃地出門。

簡愛為了不與裡德舅媽一家發生正面衝突,她常常帶著書躲到窗簾後面偷偷地閱讀。因為她知道想要改變自身的處境,想要別人看得起自己,就必須依靠自己的努力。

在孤兒院裡生活的日子,簡愛嚴格要求自己,努力讀書,努力學好各門功課。

可是,任何人活在世界上都不可能是一座孤島,她再獨立、再努力也希望得到關懷與疼愛,何況是孩子。

簡愛渴望得到愛與被愛,在文中,她是這樣自述的“人總得有點什麼去愛,既然沒有什麼更珍貴的東西, 我只能從珍愛一個非常寒酸、就如同叫化子似的日本木偶中找到”。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第三層是社交需求,是人類情感和歸屬的需要,它包含友情、愛情和親情。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心與照顧,情感上的需求比生理上的需求要更細緻。

《簡.愛》:一段幸福愛情的背後,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長史

在孤兒院裡,簡愛認識了海倫,她們成為彼此交心的好朋友,第一次體會到愛與被愛的感覺。海倫時常像姐姐一樣,開導簡愛為她消解心中的怨恨。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別人對她好,她就會投之以愛;別人對她不好,自然不會給她留下好印象,更何況裡德一家對她如此殘忍,簡愛對他們必定心存怨恨。

但是,海倫卻告訴簡愛:“

生命實在是太短暫了,把它光用在懷恨和記仇上實在是太不值得了。在這個世間,我們每個人都會犯下罪過,沒有一個人可以例外。

海倫的善良無形中影響了簡愛,當她再次面對裡德舅媽時,她說:“小時候有許多次,只要你容許的話,我是會很高興愛你的,而且現在我也真心希望與你和解。吻吻我嗎?舅媽……我總徹底,自願地寬恕了你。現在你就安下心來,請求上帝寬恕吧。”

在孤兒院裡,簡愛被勃洛克赫斯先生誤以為是她是個愛撒謊的孩子。為此,她感到傷心極了,她害怕孤兒院的同伴會排斥她,不再對她友好。

但是,海倫卻拉著她的手說:“

全世界的人即使都對你不好,相信你是個壞人,可只要你自己心中沒有鬼,明白自己是無罪的,你還是會找到朋友的。

海倫的善舉給予了簡愛力量,讓她覺得不是所有的人都像裡德一家那樣殘暴、無憐憫之心。很快,教師譚波爾小姐知道這件事後,決定要為簡愛討一個說法,還她一個清白。於是,譚波爾小姐給勃洛克赫斯先生寫信,最終證實了簡愛的清白。

儘管孤兒院的管理嚴苛,甚至有點反人類,但是簡愛依然在這裡感受到,來自海倫和譚波爾小姐關懷與愛。在這裡,簡愛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樣,她拼命地學習,儘可能地表現自己。最終她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之後順利成為孤兒院的助教,依靠自己的能力養活自己。

在如此不堪的成長經歷中,幸運的是,簡愛的善,並沒有被裡德一家的惡行所吞噬,那是她骨子裡與生俱來的東西,即便遭到裡德一家的殘暴地對待,她依然堅持學習,相信改變的力量。

黑暗與光明、惡與善是並存的,簡愛一心向善,終究不會被黑暗淹沒。從裡德一家的行為中,他們的惡行與簡愛的善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讓我們看到了簡愛身上的閃光點,這些都成為了簡愛自強的資本,使得她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簡.愛》:一段幸福愛情的背後,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長史

03

自卑與自強形成簡愛性格中的自信

如果說離開裡德家,進入孤兒院是簡愛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那麼離開孤兒院,來到桑菲爾德莊園就是簡愛人生中的第二個轉折點。

簡愛懂法文、懂繪畫、懂音樂、懂寫作,她憑著自身的能力,透過登報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師的工作,這份工作的收入是孤兒院助教的兩倍,而且能夠讓她見識到不一樣的世界。

在交接完孤兒院的工作後,她便獨自來到了桑菲爾德莊園,擔任起阿黛爾的家庭教師。簡愛原本平靜的生活,卻因為羅徹斯特先生的闖入變得非同尋常。

羅徹斯特是桑菲爾德莊園的主人,也是簡愛的僱主,他見到簡愛的第一眼就愛上了這個女孩。可是,羅徹斯特不願原原本本地表達自己的愛,而是設了圈套讓簡愛對他表白。

當羅徹斯特得知簡愛同樣愛著他時,他打算用他的財力對簡愛發起攻擊,讓簡愛成為他的附屬品,他說:“我要在你的脖子上親手戴上鑽石項鍊,把頭飾佩在你的額上,它一定非常適合你,因為大自然至少在你的額上蓋上了它的貴人的標記,我還要給你這雙纖秀的手腕套上手鐲,在你那仙女般秀美的指上戴滿戒指。”

在當時的英國,女性唯一改變命運的機會就是嫁入豪門,成為上流階層的太太。對於女性而言,面對著求愛的男性這麼傾盡所有,幾乎沒人能經受得住這樣的誘惑。但是,簡愛卻拒絕了羅徹斯特的請求。

在《第二性》中,波伏娃曾經提到:“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構建的。”這句話的意思是,女人的地位不是生來就如此的,是男人、社會使她成為第二性。社會把第一性給予了男人,男人是主要者,女人是次要者。女人從屬於男人。

簡愛所堅持的獨立人格、自強不息的精神,與當代社會賦予女性的價值觀產生衝突,以至於美國作家辛克斯.劉易斯在評價時說:“《簡.愛》的結尾過於圓滿了,甚至脫離了那個時代女性不具備地位的社會特點,它是‘敗筆’。”

《簡.愛》:一段幸福愛情的背後,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長史

對於自尊心如此頑強的簡愛來說,她覺得羅徹斯特的愛太沉重,始終壓迫著她,讓她無法自由選擇,這與她一貫堅持的自強不息與人格獨立截然相反。在文中,她這樣自述:“他越買越多,一種受辱的感覺使我心煩意亂,臉上發燒。”

簡愛堅信她不需要這些錢財珠寶,她說:“我是我,不是任何別的什麼,羅切斯特先生你既不能指望也不能強求從我身上得到什麼天國裡的東西——你絕對得不到,就像我也決不能在你身上得到一樣,我從未那樣指望過。”

簡愛渴望的是一份完整意義上的愛,沒有瑕疵的愛情,不包含任何金錢、利益、階層的成分在內,僅僅是彼此瞭解、互相傾心的感情。

在簡愛看來,她可以憑著自身的能力,賺錢養活自己不是問題,她並不需要依靠別人來生活。當她得知羅徹斯特有一個瘋妻子存在時,她毅然決然地離開了羅徹斯特,流浪到莫爾頓。

在莫爾頓,簡愛獲得牧師聖約翰的幫助,找到了工作並且過上了安穩的生活。不久之後,聖約翰向簡愛求婚,希望她能嫁給他,和他一起到歐洲做善事,完成上帝交給他的任務。可是,簡愛知道她愛的人不是聖約翰,便果斷地拒絕了他的求婚。

當簡愛回到桑菲爾德莊園時,羅徹斯特的瘋妻子放火燒了房子,大火奪取了瘋女人的生命,而羅徹斯特為了救他的妻子導致雙目失明。簡愛不假思索地向羅徹斯特表明了心意,堅守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

此時,簡愛知道她與羅徹斯特的愛情再也沒有障礙,並且他們的感情是平等的存在,不會有任何一方受到壓迫和束縛,這就是簡愛追求的愛情。

簡愛身上展現出來的自卑、自強、自信,以及她視若生命的自尊心,這些心理特徵構成了她健全的人格。不得不說,簡愛的出現是對傳統女性根深蒂固的社會地位是一種挑戰,而她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自強不息、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鑑。

《簡.愛》:一段幸福愛情的背後,是一部心酸苦楚的成長史

結語

簡愛從小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被舅媽責罵,被表哥欺凌,沒有感受過來自家人的關懷與疼愛,使得她嚴重缺乏安全感,對自身的認知不足,以至於在面對愛情時,產生極度自卑的怯弱心理。

不過,簡愛意識到要想改變自身處境,就必須努力學習。所以,無論是在裡德家裡,還是在孤兒院,她始終堅持讀書學習,不斷地完善自身的能力,來增強自信心。

在《簡。愛》這部作品中,我們不僅看到一段幸福的愛情,還有一段心酸的成長史,而一個人的蛻變程度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在惡劣的成長環境當中,一個人不但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還能一心向善,堅持自我,更是難得的事,而這正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曾經,我們讀過《百年孤獨》、《紅樓夢》這種家族興衰成敗,參雜著愛恨情仇的鉅作,被故事裡浩浩蕩蕩的人物所震撼。而今,我們讀《簡。愛》一個普通女孩的成長故事,發現一個人的成長經歷也可以像山川河流一樣令人歎服。

我是@愛讀書的橙橙,歡迎關注,一個喜歡閱讀、寫作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