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綠帽子本義是指綠色的帽子,但是在今天,其含義多指伴侶出軌。

那麼問題來了,綠帽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與羞辱含義掛鉤的呢?

早在春秋時代,綠色的頭巾就因為顏色和帽子種類的低賤性,就已經和精神上的侮辱含義掛鉤了,把妻子女兒賣出去混飯吃的男人,是可恥的,就得戴綠頭巾。到了元朝,官方規定娼妓人家的男子必須帶綠頭巾,就這樣推動了“綠帽子”的汙名化。

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1. 崔杼弒君:戴綠帽第一人

談到綠帽子的起源,其實跟一個歷史事件有關,叫崔杼弒君,出自

《史記·齊世家》

公元前553年,齊莊公在大夫崔杼的幫助下獲得了君權。有一天,齊莊公到崔杼府上吃飯,看上了他貌美如花的妻子,這位美女也是來者不拒,兩人就這麼勾搭上了。之後齊莊公常常以找崔杼談事為由,到他家裡去,私會他的老婆。可崔杼卻一直矇在鼓裡。

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直到有一天,齊莊公不小心把崔杼的帽子夾帶在長袍之內,這頂綠色的帽子映得崔杼臉都綠了,這一看就知道齊莊公進了內室!不過這時候他還沒炸毛,自欺欺人地以為妻子與莊公只是正常交流,選擇原諒她了。

後來齊莊公得寸進尺,直接把崔杼的帽子賞給親信侍者,當朝官員也都知道那頂帽子是崔杼的,因為他之前天天戴著上朝,便紛紛把他當成笑話。面對這樣的羞辱,崔杼終於受不了了,找個機會就把齊莊公給殺了。

故事就說到這裡,有人會問,難道就因為這個事件,“綠帽子”的說法就能流傳至今?其實,這裡面還有很多的門道!

2.色彩也有貴賤之分:正色與間色

中國古代社會等級是十分森嚴,連顏色也不例外!在五彩斑斕的黑霧中,在繽紛閃耀的白光裡,我們老祖宗打心眼裡崇尚的是“正色”。

什麼叫“正色”?路sir給各位數數,

這正色有五種,分別是青(藍色)、赤(紅色)、黃、白、黑。

秦皇漢武就極其喜歡黑色和黃色。尤其是這個金碧輝煌的黃顏色,從唐朝開始一直到清朝,差不多有一千多年,更是專斷地霸道地被認定為皇家帝王的專用色,別說普通人,就算是貴族也休想用!

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綠色,被看作是跟“正色”相對的“間色”的一種,受到古人強烈的鄙視,認為這是地位低下之人才穿的顏色。那麼,如此生機勃勃的、小清新的顏色,為何受到了鄙視?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古人眼中的“間色”是什麼。所謂“間色”,就是不純正的雜色,比方說這個綠色,它是藍色和黃色調和出來的,不純粹!也就不高貴!這些都是古人一廂情願的審美,是封建等級的產物。

其實和顏色一樣,古人的帽子也是分了等級的,雖然花樣繁多,但基本上是

冕、冠、弁、幘四大類。

冕是最高等級的帽子,只有天子、諸侯、卿、大夫可以戴;冠是專供貴族戴的;弁是治軍權的象徵;幘是平民百姓戴的,或者作為冠的配件使用。

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據考證,“幘”其實就相當於“巾”,一般也就統稱為巾幘,尤其是漢代人超級喜歡戴巾幘。

但不幸的是,在兩千多年前,綠色的頭巾,因為顏色和帽子種類的低賤性,就已經和精神上的侮辱含義掛鉤了。

在清代翟灝的《通俗編》裡就有這樣的記載:

“遠在春秋時代,有貨妻女求食者,綠巾裹頭,以別貴賤。”

意思就是把妻子女兒賣出去混飯吃的男人,是可恥的,就得戴綠頭巾,顯示他是低賤的人。

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這個古老的羞辱辦法,竟然在一千多年後被一個唐朝的公務員發揚光大了,據唐代封演所著的《封氏聞見記》記述:

“李封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罰,但令裹碧頭巾以辱之,隨所犯輕重,以日數為等級,日滿乃釋。”

這說的是差不多在今天的江蘇鎮江、常州一帶,有個公務員叫李封,他發明了一種新的刑罰,就是讓有罪的犯人都戴上綠頭巾,罪越重戴的天數就越多。

這事本來可能是李封臨時起意的做法,覺得在肉體上的懲罰是不夠的,還要在精神上心理上折磨這些犯罪的人,不料,這種刑罰的影響有點久遠……慢慢地居然演變成當地民間的一種頗為牢固的習俗觀念,這片地方的人們都認為戴綠頭巾是一件非常沒有面子的事情。

3.官方推動“綠帽子”汙名化

到這裡,綠帽子不是什麼好東西,還只是江蘇沿江一小片地區的觀念。可它如何推行到全國各地呢?

元朝時期,綠頭巾這個物件的貶義含義,在元朝竟然莫名其妙地被國家制度明文確定了下來!

這事說起來有點複雜,得先從古今差別有點大的一個職業說起。這個職業在古代叫

“倡優”

,指專門從事音樂、舞蹈、戲曲表演的人,相當於今天的演員。

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倡優

演員這個職業在中國古代的發展歷程,可以說那叫一個充滿血淚的過程。按理說,梅蘭芳大師也曾將咱們國粹唱響世界,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李隆基,還在皇宮內創立過專供演員培訓和表演的“梨園”,在此期間還湧現出了李龜年這等號稱“樂聖”的人物,但是演員這個職業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被老祖宗鄙視。

懂音樂、懂戲劇、懂舞蹈,這等非凡的才藝,同時也是高階品位的象徵,為什麼會被鄙視呢?

唐朝確實是歌舞演藝事業發展的黃金時代,不過在這之前,演員在古代中國地位確實一直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儒學興起之後,儒家認為演員是以取悅觀眾為職業的,再加上那時候表演又都沒有突破滑稽調笑的內容範圍,是憑聲色娛樂人的,所以覺得不恥。

更重要的是儒家認為演員所表演的內容破壞了禮教,比如一齣戲裡女子居然會拋頭露面,這個在當時人們眼中是不能接受,再加上有時候還會上演點亂倫的戲碼,另外有的還破壞了儒家奉為圭臬的綱常思想,比如兒子伺候孫子的劇本。所以,無數的可能會在歷史上綻放光芒的表演藝術家就這樣被埋沒了。

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李存勖

而到了五代後唐,有個皇帝叫

李存勖

,因為痴迷樂舞戲曲,最後被一批演員蠱惑,直接把地方高階行政長官的職務交到一些演員手裡,這些被寵幸的演員仗著權勢揚眉吐氣,戲弄朝臣,還與群官勾結,行不義之事,最後還把李存勖給殺死了。自此之後,演員的地位便一落千丈。

於是,元朝時候,官方為了鄙視他們眼中的演員,就開始在他們戴的帽子和穿的衣服上打起了主意。

據《元典章》記載:

“至元五年,準中書省札,娼妓之家,家長並親屬男子裹青巾。”

娼妓,這個詞剛開始只是指從事表演的女藝人,這個記載就是說娼妓人家的男子必須帶綠頭巾,以此表示他們是社會上卑賤的一群人。

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根據《元史》記載:

“禁倡優盛服,許男子裹青巾,婦女服紫衣,不許戴笠乘馬。”

國家明文就直接規定了,倡優中的男人必須要戴綠色的頭巾,女人必須要穿紫色的衣服,然後還不準戴著斗笠騎馬。

如果說,綠頭巾到了這裡,還沒有正式和男女姦情扯上關係,但到了明朝可以說是徹底“淪落”了。

明代有一部重要的隨筆札記《五雜俎》,它這樣說過:

“國初之制,綠其巾以示辱,蓋古赭衣之意。而今無矣,然里閈尚以‘綠頭巾’相戲也。”

這個“里閈”意思就是鄉里鄉親,這個記載說明綠頭巾的侮辱含義當時已經在民間流行,而且重點是已經脫離本來所說的事實層面,而作為一種富有象徵含義的貶義詞被使用了。

然後另一部明代筆記《七修類稿》裡也有這麼一句話

“今吳人罵人,妻有淫行者,曰綠頭巾”

,說明這個稱呼已不僅僅是和受歧視的職業有關係,而是直接被應用於世俗夫妻出軌事件中,用來挖苦、貶低妻子不檢點的男人。

後來,“綠頭巾”這個稱呼一直沿用到近世,而“綠帽子”之稱則一直沿襲到了今天。

歷史上,“綠帽子”是如何被汙名化?為什麼原諒色偏偏是綠色?

關二哥直呼內行啊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