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漢字形義說解(9):刀(部)

dāo古代兵器名。其甲文為(見圖1),為古代銅刀(見圖2)形的省寫,用為兵器。《說文》:“刀,兵也。象形。”泛指用來斬、割、切、削、砍、鍘的工具。古又指小船。重指獨木舟似刀之利,可割裂水,又指獨木舟之形狀狹窄,行進輕捷,如刀之利。《詩·衛風·河廣》:“誰謂

廣?蓋不容刀。”《正韻》:“小船形如刀。”後作舠,從舟,明確其指船。

rèn刀鋒,刀口。俗字為刄。其甲骨文為(見圖3),在刀的鋒面上有一短豎,為指事符號,表示此處最鋒利,即刀刃所在。篆文為(見圖4),將短豎演變為點。也指刀。如:白刃;利刃。

rěn“心字頭上一把刀”是人們對“忍”字的通常解讀。其實,“忍”指心中產生殺意,殺意一旦實施導致結果發生了,就是“忍害”,即殺害。《宋書•顧覬之傳》:“考事原心,非存忍害,謂宜哀矜。”如果殺意沒有變成行動,被壓抑住了,就是忍耐,容忍。《說文·忍》

段玉裁

注:“忍之義亦兼行止。敢於殺人謂之忍,俗所謂忍害也;敢於不殺人亦謂之忍,俗所謂忍耐也。”

rèn繁體為認。其篆文為(見圖5),即訒。刃(刀)以剖物,分物為二,則訒(認)指用心對事物的正反兩面加以剖析並用言語表達出來,會意辨識,識別。

rèn繁體為韌。韋,熟牛皮,泛指皮革;再堅韌的皮革遇到鋒利的刀刃,也會被割斷,故刃非刀而應為忍省,指皮革柔軟而結實,耐受力強,即使受到強大的外力作用(如刀割)也不易折斷,即堅韌。《詩•鄭風•將仲子》:“無折我樹檀。”

《傳》:“檀,強韌之木。”清•阮元《校勘記》謂

《傳》“韌”本作“忍”,作“韌”為後人所改。

《疏》:“作‘韌’不誤,‘韌’、‘忍’古今字。”

liáng刅(chuāng,古同“創”),創口;故梁指水斷路於兩側,伐木橫之以通行,會意橋樑。泛指連線兩物的橫木。引申為棟樑等。如:

粱(

iáng),穀物中優良者。《韻會小補》:“粱,粟類,米之善者,五穀之長。”

sè其甲文為(見圖6 ),人跪坐在刀側之形,會意持刀斬斷與某人的關係,斷絕之義。為

的本字。引申為生氣;變臉;驚懼。《公羊傳》:“諸大夫見之,皆色然而駭。”引申為生氣、驚懼等時心氣自然外顯於臉的臉色,顏(面)色。泛指顏色。

常用漢字形義說解(9):刀(部)

圖1

常用漢字形義說解(9):刀(部)

圖2

常用漢字形義說解(9):刀(部)

圖3

常用漢字形義說解(9):刀(部)

圖4

常用漢字形義說解(9):刀(部)

圖5

常用漢字形義說解(9):刀(部)

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