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因修建於鴨綠江畔的虎山而得名!

這裡有你想去的地方,想看的風景。

人生是一個說不完道不盡的話題。古往今來,多少人在談論這個問題,多少文章在闡述人生的道理。其實,人生說來也很簡單,它不過是一次單程旅行。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

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因修建於鴨綠江畔的虎山而得名!

虎山位於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是國家級鴨綠江風景名勝區的一個重要景區,它隔江與朝鮮的於赤島和古城義洲相望。虎山長城始建於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是由當時的遼東副總兵韓斌督建的。是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因修建於鴨綠江畔的虎山而得名。

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因修建於鴨綠江畔的虎山而得名!

虎山長城的主要作用,是為防禦建州女真人的侵擾。虎山長城的軍事設施,主要包括長城牆體,牆臺、敵臺、馬面、烽火臺、護城河、攔馬牆等,這些設施構成了一閣較為完備的防禦體系。虎山古長城殘牆被發現後,殘跡得到了全面發掘,人們在原址上用青磚砌築復建了約1200米的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位於鴨綠江畔,愛河之濱與朝鮮隔江相望。修復後的明長城依山就勢,蜿蜒北去,與丹東市區近在咫尺,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這裡山川秀麗、江河清碧、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臨江峭立的虎耳山,於沿江丘陵中異峰突起、險峻挺拔、怪石嶙峋。沿長城拾級而上到達峰頂,可一覽兩國風光,舉目看去,江城丹東的高樓大廈及鴨綠江大橋映入眼中,放眼遠眺,煙波浩渺的黃海依稀可見。回首北望,阡陌縱橫,屋舍儼然,丹大公路繞過虎山腳下沿江而過,

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因修建於鴨綠江畔的虎山而得名!

虎山長城(古稱老邊牆)始建於明憲宗成化五年(1469年),位於虎山南麓,據《明史》記載:“終明之世,邊防甚重。東起鴨綠江,西抵嘉峪,綿亙萬里,分地守禦。初設遼東、宣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鎮,是為九邊”。《明實錄》也載有:修築已坍塌的“東路自開原直抵鴨綠江”邊牆。《安東縣誌》記載說:“老邊牆,在縣治東北四十里,靉河北岸,……嘉靖二十五年,更為第二次拓邊,置江沿臺堡於今九連稱,則老邊牆之築,必在此時”。

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因修建於鴨綠江畔的虎山而得名!

已修復的長城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鴨綠江畔,成為鴨綠江風景名勝中一個旅遊勝地。明代萬里長城像一條巨龍橫臥在山上。山下濱江路與201國道相連,江邊的幫山臺是萬里長城的東部起點。 虎山附近有漢代城池西安平縣遺址和甲午中日戰爭、日俄戰爭戰場遺址。虎山面積四平方公里,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峰火臺。站在峰火臺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線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

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因修建於鴨綠江畔的虎山而得名!

明代巡撫都御史王之浩登臨虎山要塞時,曾寫下《登馬耳山望朝鮮》一詩。修建虎山長城的目的是為防範崛起的後金及海上外敵的入侵,明朝末年,虎山長城成為滿洲人的實際控制區,而虎山長城做為阻擋滿洲人的軍事要塞而遭到破壞,清朝入關後虎山長城失去軍事防守意義,從此荒棄。

遠遠就看到了,綠意盎然啊,期待ing。

景區門口,沒有全景圖,應該是新修的,門票50,沒的逃票通道,估計我們來的不是旺季,基本沒什麼人,我們四個包圓了

虎山長城坡很陡,一定要小心行走。

進入景區大門,前方是長城入口,到那兒還要驗票的,兩個關卡,買票還是明智的。

站在虎山長城上,可以看到對面的朝鮮人民在勞作,看到士兵在巡邏。

明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因修建於鴨綠江畔的虎山而得名!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喜歡的話,就多評論,多點贊,多收藏哦~

對了~別忘了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