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佔非一、而夢為大:從文王夢熊到高唐之夢,看先秦占夢觀

導言:夢,在古人眼中其實正如同斯芬克斯之謎,它既司空見慣又神秘莫測。如何看待夢境與現實、生存與死亡的問題,的確值得古人深思並認真對待。故以夢占卜吉凶,是為占夢。

眾佔非一、而夢為大:從文王夢熊到高唐之夢,看先秦占夢觀

(一)甲骨之夢、寐而有覺

夢,可以說是上古先民最為信賴且極為高階的一種知覺方式。而以夢為佔則早在殷商之際,就作為一種可通鬼神的獨特方式,即與四面八方包圍著他們的神秘力量交流周旋的語言,已經介入了政治運作當中。比如著名的“

武丁舉傅說為相

”的故事,就可以很好地詮釋何為君王“夢寐以求”的應夢賢臣。

武丁夜夢得聖人,名曰說。以夢所見視群臣百吏,皆非也。於是乃使百工營求之野,得說於傅險中。——《史記·殷本紀》

除了政治之用,占卜夢之吉凶也是殷墟卜辭中的重要內容,據不完全統計約有二百數十條之多,也主要集中於商王武丁時期的賓組王卜辭之中。而商王占夢,

其關注點無非在於解釋夢象所蘊含的休咎之意

其實,這也符合夢字之本義,從甲骨中夢字字形來看,

除了從爿(床字的初文)一致之外,區別主要在於另一側、人的各種表情與動作的分別

,可參見圖片中的甲骨字形以說明。

眾佔非一、而夢為大:從文王夢熊到高唐之夢,看先秦占夢觀

第一種,強調人的頭手、身體扭曲招展(《合集》376正,賓組)

第二種,強調做了噩夢之後的汗水涔涔(《合集》17446,賓組)

第三種,強調人瞪大眼睛並有肢體語言(《花東》29,子卜辭)

實際上這三種情況,完全可以用“

寐而有覺謂之夢

”來加以概括之。即這是一種人在夜晚從睡眠中覺醒,而處於一種迷糊潛意識的狀態,自然也會伴隨著一定程度上誇張的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

除此之外,殷商時人已經有了將惡夢、鬼夢與疾病和災禍等聯絡起來的觀念,在《殷墟書契前編》四·一八·三中便有這樣的記載:“朕,亞多鬼夢,亡(無)疒(疾病)”。

(二)文王夢熊、渭水泱泱

到了周代,便有了關於占夢的專職官員,主要包括太卜和占夢。其中太卜即“卜筮官之長”,主要負責各種占卜事宜,比如“

三兆之法

”(用龜甲的卜法)、“

三易之法

”(用蓍草的卜法)以及“

三夢之法

”(用夢的卜法)。

眾佔非一、而夢為大:從文王夢熊到高唐之夢,看先秦占夢觀

至於占夢,相較於太卜,他的職責就顯得小而專了,主要負責占卜“

六夢之吉凶

”,以及

獻吉夢與贈惡夢

。其實說白了,就是君王用以垂詢解夢之人。

眾佔非一、而夢為大:從文王夢熊到高唐之夢,看先秦占夢觀

這裡的六夢,其實是按照夢的成因劃分的,這表明當時人們已經有了長期而豐富的關於夢的實踐經驗;

至於獻吉夢與贈惡夢,其實都是一種在神靈、占夢官以及周王之間虛擬的一種象徵性宗教儀式。

所謂“

獻吉夢

”,通俗了講就是向神靈處求得好夢獻與君王;而“

贈惡夢

”中的“贈”即“送”也,指的則是在神靈處為君王禳除惡夢。

眾佔非一、而夢為大:從文王夢熊到高唐之夢,看先秦占夢觀

占夢的政治功能在殷商武丁已有萌芽,而到了周文王則是始作俑者,將夢佔這一政治活動中的新語言運用地極為巧妙,這件事在很多地方都有記載,比如史記所載的“

飛熊入夢

”。

“西伯將出獵,卜之,曰‘所獲非龍非彲,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史記·齊太公世家》

其實,更為深刻地可見於《莊子·田子方》中:說是周文王前往臧地視察,發現河邊一個釣魚老頭具有驚世之才,想將之提拔卻又擔心身邊的人不同意,於是便用了這麼一個辦法——即“

夢見良人

”。

於是旦而屬之大夫曰:“昔者寡人夢見良人,黑色而髯,乘駁馬而偏朱蹄,號曰:‘寓而政於臧丈人,庶幾乎民有瘳乎!’”諸大夫蹴然曰:“先君王也。”

饒有趣味的一點正在於此,

周文王本身就善於占卜之術,卻為何在這裡不用上龜甲與蓍草來解決此事?

因為不論是龜甲亦或蓍草,龜甲的薄厚、鑽孔的大小、火焰的強弱、蓍草的長短等諸多要素都是不可控的。

眾佔非一、而夢為大:從文王夢熊到高唐之夢,看先秦占夢觀

但唯獨夢佔不同,它純碎是一種的個人知覺,而且完全可以按照現實需要進行有聲有色地描述,成功係數簡直就是百分之百。

託諸夢想,推進政治

,這便是古之聖王採用的手段。

並不是沒有人懷疑過文王夢佔的真實性,孔子的弟子顏淵就曾這樣問道:難道文王還沒達到聖人的境界?所以才要用託夢這種方式?孔子回答:“閉嘴吧你,你就別嗶嗶了,文王當然是聖人了,他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

順應民意

而已。”

顏淵問於仲尼曰:“文王其猶未邪?又何以夢為乎?"仲尼曰:"默,汝無言!夫文王盡之也,而又何論剌焉!彼直以循斯須也。”

(三)莊生曉夢、魂交形開

春秋時期的文獻在論及夢及占夢之時,字裡行間尚且保留著對於那種特殊的政治語言的敬畏之情,而且將之運用地也更為純熟,不論是伍子胥給吳王夫差解夢“

井贏溢

”、還是晏子解齊景公夢“

二丈夫立而怒”

,都現實了一種極為高超的政治藝術手段,可以稱得上是詭而不流於欺,黠而不流於詐。

但在春秋之後,夢佔政治語言的功能便逐漸走向了消亡之道。畢竟,夢佔的力量來源於那種天地鬼神的神秘力量,

而虛幻信仰一旦遭到質疑與動搖,夢佔的魅力自然會大幅度下降

。戰國時期的莊子,便用自己嬉笑怒罵的方式,撕開了這古老而高貴的夢佔的面紗。

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髮闚阿門,曰:“予自宰路之淵,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餘且得予……仲尼曰:“神龜能見夢於元君,而不能避餘且之網;知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不能避刳腸之患。如是則知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

眾佔非一、而夢為大:從文王夢熊到高唐之夢,看先秦占夢觀

這個故事頗具戲劇化,說是宋元君夜半被一隻神龜託夢,要求他將自己從名叫餘且的漁夫手中解救出來,但最後反而被殺掉,龜殼也被做成了占卜用具。最後來自孔夫子辛辣的諷刺,則是將故事的寓言闡釋地淋漓盡致:

你能託夢給君王,卻避不開一個漁夫的網,你占卜無往不利,卻免不了被開膛破肚的命運,

所以即便是神啊,也還是有力所不及的時候。

除了神龜之時從側面反映了莊子對於夢佔之事的調侃,莊子所提出的“其寐也魂交,其覺也形開”的觀點,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從理性角度,

接觸了睡夢與醒覺之間的內在區別

。雖然莊子無意於探討夢的本質問題,但的確點出了關於夢的心理特徵:

魂交”指的是睡眠時各種夢象交錯變幻的狀態;而“形開”則是覺醒之後人體意識的清醒狀態。

(四)高唐之夢,神女無恙

既然夢佔已經失去了獨特的政治語言作用,又在莊子等人筆下到了如此可笑的地步,其神秘意味徹底喪失,但夢的虛幻性卻以一種更加浪漫唯美的形式開始出現,戰國時期楚國的宋玉便是其開山鼻祖,以其“高唐之夢”最為典型。

玉曰:“昔者先王嘗遊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遊高唐,願薦枕蓆。”——《高唐賦》

在這段記載中,宋玉說夢、楚襄王聽夢、而“先王”做夢,關於這裡做夢的主角“先王”,晉人習鑿齒《襄陽耆舊記》曰“楚懷王遊於高唐,夢與神女遇”,認為這裡的先王指的正是

楚懷王

除了楚懷王的神女之夢,在《神女賦》中還記載了一個宋玉的神女之夢:這是在為楚襄王做了《高唐賦》之後的當天晚上,宋玉便果真在夢中遇到了神女。

楚襄王與宋玉遊於雲夢之浦,使玉賦高唐之事。其夜玉寢,果夢與神女遇,其狀甚麗,玉異之。——《神女賦》

實際上,不論是誰人做夢,是先王所夢還是宋玉所夢,這種“

高唐之夢

”,其實早已沒有了殷商與鬼神相通的巫術意味、也失去了西周時託諸夢想以推進政治的聖王手段、更擺脫了戰國之後莊子用以諷刺時事的辛辣刻薄。有的,可能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寄託。

眾佔非一、而夢為大:從文王夢熊到高唐之夢,看先秦占夢觀

《漢書·藝文志》中有這麼一句:

“眾佔非一,而夢為大

”,夢佔在先秦意識形態領域的地位不容忽視,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它甫一出現便與政治緊緊糾纏在一起,成為一種獨特的話語體系,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與此同時,消亡的種子亦在此時埋下,當這套話語權由專人負責,也意味著往昔令人神秘敬畏的天人對話,變成了占夢官、君主之間的竊竊私語。

誰還會因此去篤信夢佔的可靠性?

結語: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神話是眾人的夢,夢是私人的神話。”先秦夢佔觀念,其實正是透過構建君主一人之夢境,來成就一國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