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調理身體的策略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零三。(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第五》,我們先看原文∶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

原文很短,意思有一些是有爭議的,咱們先把整體的意思給大家順一遍。“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就是病在初起的時候可以用刺法來解決。“其盛,可待衰而已”,當病勢正盛的時候必須要等待它稍微衰退,然後再刺之,而使人體痊癒。

(今日頭條@中醫彭鑫博士)

“故因其輕而揚之”,所以病輕的要使用發散輕揚之法而治之。“因其重而減之”,病重的要用削弱削減的的辦法來治療。“因其衰而彰之”,衰就是氣血衰的意思,當氣血衰弱的時候可以用補益的方法進行治療,這就是治則、治法裡面的一些內容。“其盛,可待衰而已”,正邪相爭的時候病勢比較盛,這個時候人體大多數都是症狀非常明顯,比如高熱、疼痛,身體的症狀非常明顯,這個時候叫做病勢正盛,這個時候如果用針刺的辦法來治就會傷到正氣,所以要等到病勢稍衰的時候再進行針刺治療,講的就是針灸的事情。

我們一般老百姓說你去扎著針灸,其實很多人就是把針灸統指標刺,其實針是針,灸是灸,

針指的針刺,

我們去醫院扎針,用毫針也好,用火針也好,或者用梅花針也好,這都屬於針。

灸就是艾灸,

無論是間接灸,還是直接灸,無論是指的雀啄灸,還是迴旋灸,還有現在的溫灸法,艾盒的灸法等等,這都是屬於灸一類的,針和灸合在一起叫針灸。

中醫院一般都會有針灸科,我碩士的時候學的就是針灸。針灸科裡邊就有針刺,也有艾灸,也有拔罐,也有刮痧等等,中醫的很多外治法大部分都在這,還包括耳針,就是在耳朵上,咱們都知道耳朵是縮小的人體,所以貼耳豆就是用王不留行子貼在耳朵相應的穴位上就可以治全身的病。

比如腰椎間盤的問題,腸胃的問題,眼睛的問題,耳朵的問題,四肢的問題,臟腑的問題,在耳朵上都能找到相應的穴位,用王不留行子,再加上一塊小的膠布,貼好了之後,每天揉一揉,對身體有很大的益處,這就屬於耳針,貼耳豆也是在針灸科來進行,還有捏脊,扎四縫穴等這些內容,還包括簡單的體表的治療方法,比如刮治法,簡單的穴位刺激、按摩這些方法都是在針灸科來進行。

所以針灸科很多人說就是去扎針,其實不全面。除了去扎針以外還可以拔罐,還可以艾灸,甚至還可以貼耳豆等等,很多內容都有。

刮痧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也是我們經常用到的。

我們在學針灸的時候就會發現,針灸門診患者非常多,而且各種各樣的病都有。比如面板經絡的病,有溼疹、蕁麻疹,扎針灸效果很好,有的是經絡上的問題,比如面癱,或者是中風的後遺症,這都屬於經絡的問題。

還有一些是臟腑的問題,比如胃痛、失眠、高血壓等等,很多內科雜病,針灸科的效果也很好。我們在讀《黃帝內經》的時候,尤其是在讀下半部的《靈樞》,《靈樞》在古代叫《針經》,講的大多數都是針灸的治療方法。《素問》裡邊有大部分的內容,可以說是權重非常大的,至少是在八成以上的治療的內容都是與針灸相關的,尤其是與針刺相關的內容非常多。

《黃帝內經》裡邊關於如何用藥,如何用方,如何開湯藥,這些內容涉及的不多。與針刺相關的內容佔的比例非常大。由此我們就可以看到,在《內經》時代,我們說的《內經》時代往前追溯能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往後可能到了西漢末年到東漢這段時間,這就是《內經》成書的時間。

這個時期的治療方法是針刺的方法,是比重非常大的治療方法。

《黃帝內經》的作者,他就說“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可待衰”指的就是針刺治療方法的時機。

《黃帝內經·素問·瘧論》裡邊講∶“方其盛時,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如果病勢特別盛的時候不要去針刺,要等到病勢稍微衰弱了之後,這時候叫做“事必大昌”,“事必大昌”指的就是這個時候進行治療,無論是對於患者,還是對於病機來講,都是屬於非常的好的方法。關於這段經文後世的醫家有一些爭議。我們一會兒再說。

(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之三百零三。(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宣告: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宣告:本文作者

彭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