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很火?比電影更扎心的事實在這裡……

文/藍曼卿

前些天的《我不是藥神》刷爆各個社交自媒體,

“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成了2018年最扎心的熱詞之一。

《我不是藥神》中的天價藥和底層老百姓的卑微形成鮮明對比,電影的故事情節讓人感同身受,不禁留下了熱淚。影片是根據藥俠陸勇代購印度抗癌神藥“格列衛”的真實事件改編,正是因為真實才更加的動人。

今天,藍朋友向大家推薦幾部真實事件改編的影視劇,相信看過的人一定會有收穫!

《盲井》

《我不是藥神》很火?比電影更扎心的事實在這裡……

《盲井》改編自

劉慶邦

的小說《

神木

》,是由李楊執導、編劇,

王寶強

李易祥

王雙寶

等主演的劇情片 。

該影片題材來源中國1998年三大特大礦洞詐騙殺人團伙案,鄭吉寬團伙(致死110人),

潘申寶

團伙(致死28人),餘貴銀團夥(致死38人)。

《盲井》是中國現實主義題材的代表作,它近乎執拗般地描繪著新聞聯播以外,中國社會的某種真實面貌,採用紀實風格探討人性,探討社會固有的痺症,探討尋找回路的艱難生活裡小人物的遭遇。

《盲井》太真實了,真實得像紀錄片而不像電影。和平庸而寡淡的電影相比,它不追求大團圓,或者讓影片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能妥善得到解決。它讓觀影者思考,這個人物在電影結束後會怎樣延續生活?這個故事在影院亮燈後會有何種發展?這就是所謂的“引起思考”。

《熔爐》

《我不是藥神》很火?比電影更扎心的事實在這裡……

電影根據韓國小說家孔枝泳同名小說改編。想必不少朋友都看過,故事以韓國光州聾啞人學校性暴力事件為藍本,講述了一群寄宿在學校的聾啞學生被校長和老師百般侮辱的故事。由於該影片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受到韓國國家高度關注,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

影片給人的第一觀影感受是悲涼和絕望,裡面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人觸目驚心,而比這場兒童性侵害事件更令人髮指的是——原本該行使著正義、公平的人背後卻偏袒權貴,進行著骯髒腐敗的交易。

當然,或許看完電影,你會想起去年曾經火爆的三色幼兒園事件,或許我們真的是生活在一個被我們忽視的“大熔爐”裡面。

《素媛》

《我不是藥神》很火?比電影更扎心的事實在這裡……

電影改編自韓國真實事件:趙鬥淳性侵和暴力傷害女童事件披露後引起韓國全國民的譁然,尤其是有女兒的家庭,多次集會遊行。

因為小女孩在遭受如此飛來橫禍後,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便是很快的堅強振作起來,她的積極樂觀是我們很多成年人都沒法比的。但也是正是因為她的堅強,更讓我們心生憐惜,有想哭的衝動。

“素媛”事件,輿論壓力迫使時任韓國總統的李明博出面向全國民道歉,並很快修改了和強姦尤其是強姦幼女的法律法案,2012年韓國推出化學閹割,就是因為該案件的推動。

《斯坦福監獄實驗》

《我不是藥神》很火?比電影更扎心的事實在這裡……

本片根據1970年代初斯坦福大學進行的一場關於人類行為的研究試驗的真實事件改編。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分成兩組,分別扮演監獄獄警和囚犯,在24小時內開始模擬監獄裡的日常生活。實驗結果證明,扮演獄警的人開始變得有暴力傾向,而扮演囚犯的人則預謀造反。雖然試驗不久就被叫停,但其研究結果許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所關注,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當權力在籠子之外的時候,人們統統都攝服於權威,導致不斷地迷失自我,更甚者可能還會以為生來如此,生來就該臣服於權威、服務於權威,這在一代一代的中國人中則更可能發生。

如果我們還沒覺醒,還沒意識到自身該有的權利,還沒嘗試將權力關進籠子的如果從來沒想過或者從來沒嘗試去改變,那麼我們或者我們的下一代,都會在不知不覺中覺得自己所處的畸形社會是合理的,那麼我們的整個生存環境就會如實驗的結尾一樣越來越糟——走向瘋狂。

就像津巴多說的:“好人”變成了“壞人”時,那些“壞人”並不認為自己成了壞人,他們要麼認為受 害者罪有應得,要麼認為自己只是採用了惡的手段來實現其正當的目的,用目的的合理性為自己採取的手段辯護。

《大象》

《我不是藥神》很火?比電影更扎心的事實在這裡……

這部電影改編於當年震驚世界的新聞事件:1999年4月20日,兩名高中生手持自動武器闖進科倫拜恩中學大開殺戒,在槍殺13名師生後自殺身亡。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後,世界範圍內都掀起了關於恐怖主義,教育,學生心理,校園欺凌等議題的討論。但這些討論會不會來得太遲了一些呢?為什麼總是再慘案發生之後,人們才後知後覺地去關注很多東西?

電影取名《大象》源自於一句英國諺語:“房間裡的大象”,指的是在人們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對於某些顯而易見的事實,集體保持沉默的社會現象。

有人曾說: “中國在未完成騎士精神的普及前,不能被稱作一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