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就像好萊塢對香港武術的借鑑一樣,暴力美學的起源也可以追溯到香港電影。甚至可以追溯到吳宇森一個人。在吳宇森亮相之前,槍戰電影並不令人興奮。射擊和瞄準時,角色們站得很穩,動作不多。

所以吳宇森改變了槍戰電影的風格,使槍戰變得暴力和自然,它真的很時髦。

今天,讓我們一起欣賞吳宇森的傑作。讓我們看看他是如何從零開始創造暴力美學的概念的。一部電影,一個腳印,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元素,最後搞出了歷史上最令人震驚的槍戰片段。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暴力美學之源:第一章]

故事始於1986年的《英雄本色》。這部電影創造的槍戰電影的新起點不同於過去的一個鏡頭。吳宇森把“力量”和“反應”放在同一個鏡頭裡。

最初拼接和分離的兩個動作變成了圖片上的爆炸。靶子飛了起來,進一步增強了衝擊感,直接顯示了射擊的時機。

一張靜態圖,我們都能看收到開槍的衝擊力,值得注意的是,槍手並沒有瞄準,他像拔劍一樣拔出槍。轟!

吳宇森電影裡,槍就像是一種劍,你要揮刀才能殺人,子彈彷彿是被丟擲去的。

扣扳機之前槍一般都在移動,每一槍背後都要有力量,開槍的力量越大,中槍的反應自然就越大。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此外,吳宇森電影的子彈不會打人,但會爆炸!被打中的後果是簡單而粗糙的。在許多電影中,被拍攝的角色直接摔倒在地,這很難讓人產生共鳴。畢竟,我們沒有體驗過。

但是在這部電影中,被槍殺的人像彈簧一樣流血,非常疼。我們都受傷了。

暴力美學實際上是受到功夫和武術電影的啟發。而這兩種電影在香港當時都風靡一時,連吳宇森也拍過這類作品。

吳宇森其實就是以槍代刀,結果美輪美奐。

一槍落地的形式不夠刺激。就像武術比賽一樣,你不能只揮劍一次。要扣動扳機到爆炸!

顯然,吳宇森已經明白,怎樣才能拍出刺激的槍戰,《英雄本色》上映便成經典,在香港掀起了一波槍戰電影熱潮。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然而,吳宇森離大師還有一段路要走。有時他把力和反作用力放在一個鏡頭裡,但很多時候他沒有這樣做。

有時,角色們以一種英俊的姿態拍攝,有時他們看起來像是玩玩具的孩子。

但最重要的是,無論視覺衝擊有多麼強烈,它只能是一場“槍戰”。

如果你想要暴力美學,你需要更加自然和無拘無束。

[暴力美學之源:第二章]

1989年,吳宇森再向前邁了一大步,拍出第二部傑作《喋血雙雄》。

在電影中,周潤發扮演一個退休殺手。

從這部電影開始,吳宇森把槍戰變成了一部武打劇,展示了它的形式和精神。

看武俠電影時,新舊武器都很亮。劍出鞘的那一刻就充滿了衝力。

吳宇森把其用在槍上,像劍一樣指著對方的脖子。槍支也會相互攻擊,戲劇性地指向對方的頭部。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透過這些動作,吳宇森將武俠精神注入了槍械之中。

每次你拔槍,都有戲劇性的場面,每一槍背後都有技巧。為了展示這一技能,持槍者也改變了。

武俠英雄對他們的劍非常熟悉。一個好的殺手還需要知道自己的武器。

射擊不僅僅是手指的問題。你必須移動你的整個身體,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劍客。槍法就像神一樣還可以用一個擊敗數百人。

[暴力美學之源:第三章]

《辣手神探》有必要介紹嗎?這才是暴力美學。

這部電影誇大的動作讓射擊更有動感,彷彿槍身一推,子彈就會爆炸。

拍攝時,角色的姿勢充滿戲劇性,雙手向前移動。這完全是一部武打片,但更具破壞性。

然而,吳宇森還有最後一步,這是一個很小但不可或缺的因素。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在電影的一個場景中,偵探抱著嬰兒向敵人射擊。嬰兒臉上灑滿鮮血的畫面正式體現了吳宇森暴力美學的核心思想。

這種槍炮與死亡的浪漫組合,將影響到塔倫蒂諾、呂克·貝松、乃至《星球大戰》。

於是,吳宇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作出了槍戰戲的黃金標準。

時至今日,《辣手神探》仍然是電影史上,最出色的槍戰電影之一。

這部片在西方如此火紅,它直接開啟了吳宇森的好萊塢生涯。

你若只有時間看一部吳宇森電影,我建議看《辣手神探》。

當然,暴力美學只是槍戰眾多形式的其中一種。就算是吳宇森自己也不會侷限於單一形式裡。即便如此,一些觀眾可能已經注意到,當時的暴力美學,和現代暴力美學還有段距離。沒錯,這還只是暴力美學的起源。

隨著《辣手神探》的成功,暴力美學也成為世界性的潮流。世界各地導演,包括身在好萊塢的吳宇森,開始將暴力美學推至新高度。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接下來讓我們來探索一下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歷史。

吳宇森導演從武俠電影中汲取靈感並將其精髓應用到槍戰中,一手創造出暴力美學的概念。之後,吳宇森在好萊塢進一步發揚技藝。

不過那時候,暴力美學不再是他獨家手藝,早已經風靡全球了,《亡命之徒》和《替身殺手》等電影,成功延續了“吳派”風格的槍戰。

韓國的暴力美學則自成一派,而法國電影也有受到槍械形的影響。不過,現在提到槍械形,一般人只會想到一個風格。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好萊塢派暴力美學的血脈傳承,快、狠、準,一槍命中觀眾的心,從香港到好萊塢,從周潤發到基努·裡維斯,一起來看看美國電影如何塑造出屬於自己的暴力美學流派。

[暴力美學之崛起:第一章]

1999年,作為香港電影迷,沃卓斯基姐妹在《駭客帝國》裡融入了大量的東方元素,暴力美學當然也不會缺席。

實際上,《駭客帝國》裡幾乎沒有暴力美學,即使在槍戰中主角還是會經常徒手應戰。所以,這電影和暴力美學有什麼關係?

雖然《駭客帝國》沒有大量融入暴力美學,但它融入了一種態度—長風衣,雙手槍,大規模殺傷。

如果說吳宇森的槍戰如炸藥般震撼,《駭客帝國》則更像是一個落錘充滿物理衝擊力。

吳宇森喜歡槍火爆破,《駭客帝國》喜歡灰塵碎片,一覽無遺的場景破壞。

吳宇森喜歡場景混亂刺激,《駭客帝國》則比較冷酷。

這種沒有火花的槍戰,是好萊塢槍戰和吳宇森槍戰之間一個主要視覺區別。

聽起來像是在吹毛求疵,但風格轉變的背後也是有文化原因的。

看看下一部電影,答案便會變得明瞭。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2002年的《撕裂的末日》是一部反烏托邦科幻電影。主角是一名高層執法人員,擅長銃形,也就是以槍械為基礎的武術。

《撕裂的末日》很浮誇也很浪漫,很明顯是一種暴力美學,卻與吳宇森風格截然不同。

《撕裂的末日》和吳宇森不同,銃形不以身體動作增加衝擊力,銃形的動作平穩,槍彈流暢地廝殺敵人,平緩而毫不費力。

吳宇森的槍彈有拳頭般的衝擊力,《撕裂的末日》則像利刃切豆腐,感覺很不一樣。

所以撞錘和利刃有什麼共同點?

可以說,兩者都很冷酷,沒有情緒動機,他們有著相同的態度。

與吳宇森電影中的憤怒相比,《駭客帝國》和《撕裂的末日》裡,槍手在頭腦冷靜的情況下,反而才是表現最佳的時刻。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我認為,這個表現差異源自東西方對西部電影的理解區別。

毫無疑問,無論直接還是間接西部電影對吳宇森都大有影響。

在吳宇森眼裡可能是爆炸性十足的動作戲,但在美國觀眾眼裡,則是一個速度和精準的表現,是美國槍支文化的體現。

他們看到的是槍手冷靜、自信、無所畏懼、內斂集中的態度。這就是為什麼“撕裂的末日”有種“利刃”的感覺。

因為它表現出了槍手的速度和精準。雖然動作衝擊力變小了,但槍手感覺卻更為致命,槍手本身的技巧,比槍支更為重要。

接下來,這種精準度將成為好萊塢風格的核心之一。

[暴力美學之崛起:第二章]

隨著吳宇森和《駭客帝國》的轟動成功,槍戰電影成了好萊塢主流,每部電影都嘗試著自己的風格。

當中也有不少成功例子,2003年發行的《黑夜傳說》本質上與《駭客帝國》風格相似,只是從駭客換成了吸血鬼、人狼和槍械。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但這並非廉價山寨,影片中人物揮槍的動作、構圖和剪接,將吳宇森的衝擊視覺和《駭客帝國》的英雄態度結合了在一起。

片中的槍械,無論子彈量還是穿透力都極其誇張,這也是暴力美學的一大特點。

持槍者越強,槍就越強,既然槍手是有超能力的吸血鬼,槍自然也會有超能力。

和之前的電影一樣,重點在於槍手不在於槍。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借刀殺人》,一部2004年的懸疑片裡,一名計程車司機被職業殺手所挾持。該片通常不被算在暴力美學電影範疇內,但真實風格的近戰槍法向人們展示了新的可能。

片中,湯姆·克魯斯展示的槍法,是現實中真實用到的槍鬥術,快而狠。

原來,世界上還真的有暴力美學,看起來還特別酷。想必,以後會有參照此作的電影。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2008年的《通緝令》將槍手的能力推至荒謬極端。該片中的刺客聯盟每個殺手都有著驚人的精確度。

即便在極不可能的情況下,角色也能一槍中的。刺客可以讓子彈拐彎,或者用子彈擊中子彈甚至兩者同時進行。

這又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暴力美學。規模很小,但是技術非常壯觀、觀感極棒。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經過十年的改造,好萊塢風格的暴力美學,早已與吳派風格截然不同。

以速度和準度為核心,表現著態度酷炫的主角,暴力美學從一種視覺設計演變成了塑造角色的工具。

它能豐滿故事設定,能使人物顯得超凡脫俗,這也算是暴力美學演變過程中,最理所當然的下一步了。

不過,缺點也不是沒有的。十年來,好萊塢風格鮮有電影能像吳宇森作品那樣,充滿視覺衝擊力。

好萊塢的槍彈總感覺很弱,快、準,但不夠狠。看看其他派別掃射依然是主流。不禁讓人問道,好萊塢派,還缺什麼?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暴力美學之崛起:第三章]

2010年代,沒想到,馬修·沃恩的《海扁王》,成了改變電影史的神作。

沒錯,十年來,好萊塢風格的槍戰過於小清新了,鮮有美國導演會敢於一拳揍在觀眾的眼睛上。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一個13歲女孩子一邊爆粗,一遍虐殺走廊上的反派,正是觀眾渴望已久的暴力情節、快、準、狠。

畢竟,吳宇森槍戰的中心思想是“暴力美學”。沒有暴力,美學不過是耍花槍。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沃恩在2014年電影《王牌特工》裡進一步完善其暴力美學,在這讓人歎為觀止的暴力影片裡。

好萊塢暴力美學終於媲美吳宇森作品,增加了角色魅力,情節提升了觀眾情緒,所有要素全面到位。

接下來便是把這些要素揉合在一起的絕佳時機。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想到暴力美學,自然會想到《疾速追殺》,這不僅說明了電影系列的質量,也說明了電影對暴力美學核心思想的深刻理解。

該系列將主角塑造成一個堅不可摧的角色,暗示著他無與倫比的殺人技巧。

生性平和但下手兇狠,主角的人格屬性與好萊塢槍械形的屬性完全一致。

而當主角透過暴力美學以一敵百、一槍一殺、高度集中的時候,劇情也會對角色表示認可。

角色、故事、動作之間,互相有著驚人的凝聚力,約翰·維克可以說是暴力美學的化身。

如果說吳宇森英雄充滿著武俠精神,那約翰·維克的每一槍,可以說都充滿著電影歷史,追溯到《駭客帝國》到香港到義大利西部片到美國西部片。

終於,好萊塢又了自己風格的暴力美學,有著獨特的視覺,獨特的故事和獨特的精神。

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好萊塢的傳承與發展

[結語]

《駭客帝國4》和《疾速追殺4》即將上映,槍戰粉絲又有好戲看了。

自《駭客帝國》上映20多年來,好萊塢一直在嘗試新的槍戰拍攝方式。

從同一個概念身上取得極多不同的表達手法,暴力美學可以說是好萊塢動作電影裡少有的原創範疇了,暴力美學注重創作性喜歡自我改變,嚮往原創情節。

在今天的電影環境裡,想原創,並不容易,能再次看到基努·裡維斯雖然很開心,但未來的電影才真的讓人嚮往。

暴力美學為我們帶來了極多優秀的原創構思,接下來的發展,讓人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