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好人”苗成功:戴斗笠披蓑衣用老物件講述時代鉅變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2日訊 老苗不忙的時候,他就會去自己的工作室,坐在小板凳上,和往來的路人聊天;偶爾他也會戴上斗笠、披上蓑衣直播,透過手機鏡頭對觀眾講述過去的歲月。老苗名叫苗成功,羅莊區傅莊街道花埠嶺村民,今年67歲,剛剛當選2020年12月份“臨沂好人”,也是臨沂市羅莊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宣講員。

“臨沂好人”苗成功:戴斗笠披蓑衣用老物件講述時代鉅變

提起苗成功,很多人都交口稱讚:“老苗的故事講得好啊!”“老苗口才傅莊一絕!”……2015年以來,他先後應邀走進羅莊區、蘭山區、蘭陵縣的部分中小學校、街道辦事處、機關部門單位義務開展“憶苦思甜”主題志願宣講70餘場次,每次都帶著自制的“憶苦思甜”窩窩頭或收集的帶有時代烙印的老物件,採用講述歷史事實、現場體驗等辦法,號召大家不忘過去艱苦歲月、感恩感謝黨的好領導好政策、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臨沂好人”苗成功:戴斗笠披蓑衣用老物件講述時代鉅變

“那年那月”的故事

老苗的工作室名叫作“那年那月”。在這個不到10平方米的工作室裡,左側擺著年代不同的煤油燈、馬燈和罩子燈,右側櫃子上放著木勺、葫蘆瓢、籮筐,牆上掛著蓑衣、斗笠、大襖;中間八仙桌上放著一臺老式手搖電話,黑色陶碗裡裝著幾個褐色的窩窩頭,條几上擺著黑白彩電、老式電話機和兩臺老鐘錶……這些充滿年代感的老物件,似乎在無聲地訴說著崢嶸歲月。

“這裡的每一件物品,我都能說出來歷哩。”老苗咧著嘴,就像小男孩在炫耀自己的珍藏玩具。“這個木勺俺奶奶用過,是梧桐木做的,至少有100年曆史了。”老苗拿起木勺,向聽眾展示——取材於一整塊木頭的木勺,歷經歲月滄桑依然可以使用。

時光悠悠,歲月在這些老物件上留下斑駁印記。老苗正在做的事,就是以舊器物為載體,把老一輩人的記憶講述給更多人聽。

老苗18歲起就外出做學徒,幹過廚師、醫生、木匠,理過發、賣過豆腐、運過煤炭,直到1991年,才和妻子開起了這家“成功飯店”,憑藉勤勞的雙手,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但曾經的艱苦歲月,一直縈繞在他心頭,十幾年前的一件小事,更是激起了老苗想要講述這段歷史的念頭。

2003年,老苗女兒上高中。某日,女兒將學校裡別人吃剩下的饅頭帶回家,準備喂家裡養的小狗。老苗的母親知道後心疼不已:“憨孩子,這白麵饅頭能扔掉餵狗嗎?”母親把髒的部分掰掉,用水衝乾淨後又重新蒸了一遍,自己吃掉了。

“以前日子過得苦,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現在年代變好了,但年青一代不能忘本啊。”自那之後,苗成功就想著給年輕人更多教育。他在收藏老物件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讓更多人瞭解歷史。

“臨沂好人”苗成功:戴斗笠披蓑衣用老物件講述時代鉅變

新時代的直播“網紅”

20世紀60年代,大部分人對窩窩頭並不陌生:有的是棕色,有的是褐色,有的裡面還能看見秸稈和草……如今鮮見的“黑暗料理”,卻是老一輩人的飢餓記憶。

兒時的味道,也烙印在苗成功的味蕾上。憑藉記憶和技術,苗成功開發出以河裡苲草、地瓜秸和花生秸為材料的窩窩頭,做成“憶苦思甜飯”,讓店裡的顧客品嚐。“窩窩頭全部免費,也可以打包帶走,我就是想透過這種方式讓大家記住艱苦歲月。”

漸漸的,大家聽說了愛講故事的苗成功,他在當地也有了名氣。一些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紛紛邀請他去宣講老物件的故事。就在最近一個月,苗成功已經講了10多場次。

每次在講課前,苗成功總會擺放好窩窩頭和一些老物件,先鞠躬,然後開場白:“今天,我給大家講講我們小時候的事,一起憶苦思甜。誰吃過這種窩窩頭?”老苗講起故事來妙語連珠、神采奕奕。他先讓大家嚐嚐,聽眾們都難以下嚥。“我們小時候,許多家庭吃的就是這種窩窩頭,大家一定要養成珍惜糧食的習慣,感恩現在的生活。”

2018年,苗成功所在的社群成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羅莊區文明辦和社群工作人員的精心指導下,為適應新時代群眾喜愛的傳播方式發生的改變,老苗將傳統的“線下”講故事方式搬到了“線上”,工作室“那年那月”正式掛牌開播後,透過直播裝置和平臺,老苗的故事傳播至大江南北、走進千家萬戶。截至目前,老苗直播間的日線上人數近萬人次,單個影片點選量突破三十萬人次,成為了四鄰八鄉名副其實的直播“網紅”。

閃電新聞記者 李春曉 通訊員 王慶龍 臨沂報道

【來源:閃電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