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刷豆瓣的第七天,想她

不能刷豆瓣的第七天

文|王大根

作者簡介:作家,著有《我必須戀愛的理由》。你不難在豆瓣看到她的評論,並想“難道除了看電影、追劇她就無事可做了嗎?”是的,沒有了。

不能刷豆瓣的第七天,想她

©Stephan Schmitz

10月6日凌晨兩點開始,豆瓣沉默了。

不管重新整理幾次,豆瓣首頁都不再有新的廣播出現,APP上顯示:動態功能正在升級。

一開始,大家都只是照常抱怨幾句,畢竟豆瓣廣播每天每天都在開小差,隔三岔五就會有個半小時一小時上不了豆瓣的情況出現,大家罵罵程式設計師罵罵阿北,反正也都習慣了。

然而七個小時後,九個小時後,十二個小時後,豆瓣的動態功能依舊在“升級”。無論釋出什麼內容,都會顯示“內容等待稽核,暫時僅自己可見,請稍等片刻”。

這時候,我們才想起“技術升級”這四個字通常意味著什麼。

不能刷豆瓣的第七天,想她

“技術原因”是2019年的年度詞語。多部電影被撤檔,豆瓣動態無法使用,都是不可抗的技術原因造成的。

從10月6日凌晨兩點開始,豆瓣發不了廣播動態了。

可以評論,可以點贊,可以收藏,可以正常收發豆郵,可以標記書影音條目,可以寫日記、上傳照片,但是發不了廣播。

於是所有人的豆瓣首頁都停留在了10月6日的凌晨,豆瓣好像在一夜之間變成了單機版。關注多年的友鄰忽然就消失在了自己的生活中,在豆瓣廣播裡無論發出怎樣的呼喊,都不會被聽到,也不會獲得任何迴應。

不能刷豆瓣的第七天,想她

豆瓣廣播的突然停工,讓所有表達都成了自言自語。©Stephan Schmitz

目前最樂觀的訊息是,10月20日豆瓣的動態釋出功能或許可以恢復正常。也就說是,整個豆瓣被禁言了兩週——這還是目前最樂觀的訊息。

具體的原因這裡就不細說了,反正最直接的導火索應該是某兩個小組裡的某些瘋逼發表的瘋逼言論。

雖然豆瓣小組使用者和豆瓣廣播使用者根本是兩批人,但畢竟一瓣兩制嘛,這回還是給連坐了。

不過其實從另一個角度說,我們對這一天的來臨似乎也早已有所預感。在確認豆瓣廣播發布功能應該不會在短時間內恢復後,我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震驚的感覺,只不過是覺得——“終於輪到豆瓣了。”

不能刷豆瓣的第七天,想她

豆瓣向來是各類人群聚集地,從簡單更新書影音的普通使用者,到某些不被主流價值觀接受的“特殊”人群。

在豆瓣不能說話的這幾天裡,兩個小組迅速地成長了起來。一個叫過渡時期版聊組,一個叫喪豆臨時廣播組,分別有8萬多和5萬多人。兩個小組都是私密小組,只能透過邀請連結加入,不能被直接搜尋到,釋出的內容也僅限組內成員可見。

兩個小組的成員顯然都是豆瓣的忠實使用者,所以一開始組內的氛圍非常好,都說是像停電後大家跑到樓下廣場上閒聊的親切與熱鬧。在組裡看見熟悉的友鄰,更是如同他鄉遇故知般,簡直要激動得抹起眼淚來了。

但這熱鬧大概也就持續了一天。因為很多人很快就意識到了:如果我會對幾萬個陌生人的發言感興趣的話,那我從一開始就不會使用豆瓣廣播,而是會去玩小組了……

不能刷豆瓣的第七天,想她

“過渡時期版聊小組”等小組對部分豆瓣使用者來說,是打發這段無處可說​的日子的權宜之計。

一個最標準的豆瓣廣播使用者,關注人數通常只有幾十到數百人,而且大部分都不是什麼“紅人”,只是和自己有著共同愛好、相似品味的人。在看電影、讀書、聽歌前,比起豆瓣評分,廣播使用者會更看重友鄰的評分,因為這往往更接近他們對於這部電影/書/專輯的看法。

可以說,大眾印象裡的“豆瓣使用者”(也就是所謂的“豆瓣文藝青年”),就是指豆瓣廣播使用者。而豆瓣小組使用者呢……我們一般就叫“八雞”啦。

當然,豆瓣廣播使用者也並不盡是文藝青年,和微博使用者一樣,發什麼的都有。但豆瓣(廣播)使用者會更願意待在一個小圈子裡,只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東西,互動的都是相識多年的友鄰,說的話能夠被看到又不會被太多人看到。所以大家在豆瓣上儘可以說些涉及私隱的東西,甚至可以說些不太能被主流價值觀接受的話,最關鍵的是罵罵明星也不會有粉絲順著關鍵詞搜過來噴你……

這樣的平臺是很容易讓人產生依賴感的,或者說,任何一個平臺,被你以這樣的方式使用多年後,都會變成你的生活中很難被取代的一部分。

所以豆瓣廣播這一沉寂,對於豆瓣使用者來說,幾乎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強拆和清退了。

不能刷豆瓣的第七天,想她

對於廣播使用者來說,豆瓣是與朋友圈、微博截然不同的,更安全的、私密的傾訴場所。©Stephan Sc

但能怎麼辦呢?人總還是要說話,微博、朋友圈、Twitter,甚至網易雲音樂評論區、淘寶評論區都有人在說話。我至今還沒有見過一個全無傾訴欲的人,也許他的話很少,但他總會遇到那麼一兩個時刻,忽然想說點什麼,卻又不想說給某個特定的人聽。當代人需要SNS。

於是我也不得不啟用了多年來只當資訊蒐集器使的微博,結果你猜怎麼著?發了條講日劇《時效警察》的微博,立刻就被限流了。為什麼呢?因為踩到了關鍵詞Policeman。

然後又陸續關注了一些熟識的豆瓣友鄰的微博,結果你猜又怎麼著?第二天就有個友鄰的微博號炸了。似乎也沒說什麼,也沒收到過什麼警告或提醒,自己登上去看還是好好的,就是從粉絲的關注列表裡消失了,並且再也搜尋不到了。

豆瓣廣播的審查其實遠比微博要嚴,像我這樣一個基本不太談論社會話題,每天只是發發生活日常和電視劇截圖的人,幾個月前也遭到了豆瓣的禁言處罰。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感覺微博是一片更加洶湧的海域,它絕對不是“如果豆瓣真的倒了”時我們可以選擇的替代品。

不能刷豆瓣的第七天,想她

豆瓣今年的自我審查愈發嚴厲。

昨晚,我的靜默了許久的豆瓣頁面裡忽然湧入了許多新的提醒,原來豆瓣APP的推薦欄裡可以隨機刷到友鄰標記的書影音動態了。雖然一重新整理就會消失,並且只有書影音動態,但畢竟是一個復甦的跡象。而且最關鍵的是,它證明了在豆瓣被沉默的這一週時間裡,大家並沒有停止過刷豆瓣,沒有停止過在豆瓣上分享自己讀過的書和看過的電影。

所有人都在等待著可以重新說話的那一天。面對某種比我們大得多的東西,我們所能做的,也只有等待了。

不能刷豆瓣的第七天,想她

編輯|浪浪

排版|透納

THE END

【槍稿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公眾號請關注槍稿(QiangGaooooo)

工作事宜請聯絡微信:paperbullet

©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