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孩,全身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誰?

這個女孩,全身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李一諾,清華大學生物系本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生物學博士。

2005年開始進入麥肯錫公司。2015年6月李一諾開始擔任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2016年3月16日,李一諾當選2016年“全球青年領袖”。

但是,我不服啊,一點沒有提到公眾號“奴隸社會”,也沒有提到“一土學校”,只說了工作職位。看人要看全面的嘛,不能只有瑪麗蘇甜甜甜啊!

還是看看一諾自己在知乎的介紹,更為準確。

摘錄下簡介:

一土學校創始人,前麥肯錫全球合夥人, 內心文青屌絲;歸國女博士,有馬甲線的仨娃媽。

希望永遠25歲 - 除了為臭美,希望永遠保持年輕簡單的內心和求知慾,把紛繁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和所遇到的人做真朋友, 和娃做真朋友,和老公永遠談戀愛。

和老公YY了個微信公眾號, 不斷不裝有趣有夢,聽現實的理想主義者講述自己的故事。

嗯嗯,這就貼切多了。

二、李一諾是怎麼出名的?

第一次看到一諾的名字,是在關注了公眾號“奴隸社會”之後。

第一眼看到“奴隸社會”是在同事的朋友圈,大概是2014年春節(那會還真·正是公眾號的紅利期啊!),很實在地說,被它的簡介吸引了,“不端不裝有夢有趣”“高大上的諮詢公司合夥人”“挨踢界連續創業者”“頂級VC合夥人”,感覺全是光環,如此blingbling,如此光鮮亮麗啊!

當時心裡的想法是,我等凡人還不趕快點進去、看看光鮮亮麗的人怎麼活!

所以儘管這個公號名字很醜,還是火速關注了。

後來才發現,原來奴隸主是女的,叫李一諾,是諮詢公司全球合夥人,奴隸是男的,叫華章,連續創業者(就是一直創業失敗的意思嗎。。。)

前幾篇文章還老是俺、俺們的,土的不行(後來知道一諾是山東人,也就理解了總說“俺”的心情。。。。)

在內心熊熊燃燒的八卦之火下,我去百度了“李一諾”,想看看到底是何方神聖。結果,你們猜咋樣?什麼都沒有!

刷出去好幾頁,還全是取名諮詢、童星一諾,還有什麼導購員之類的,截圖為證(搜尋時間為2014年1月31日到3月31日,即奴隸社會公眾號註冊之後2個月)。

那會的李一諾,儘管履歷很閃亮,但說到底,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但是在奴隸社會發表了1000餘篇優質文章、聚集了大量粉絲之後的現在,我們再去搜“李一諾”,已經完全不是同一個景象了(至於百度自動彈出的那些為您推薦,只能說中國網民真的很有八卦熱情和想象力。。。)

發現了嗎?雖然還是有強大的廣告,但第一頁已基本被奴隸主一諾佔領,各種專訪、專場。

百度百科也專門開設了一條,並排在其他義項之前。

至此,可以得出我的第一條結論:微信公眾號“奴隸社會”做為匯聚優秀人才的平臺、大本營和助推器,逐步成就了現在的李一諾。

沒有這60萬粉絲,再高大上再厲害再學霸,不過是你我一樣的普通人,頂多是Title多些;沒有能夠傳播和宣傳的優秀平臺,再有想法再能幹再有趣,也鮮有人關注。

這個女孩,全身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這世界上有太多片面化的資訊,個人更是如此。

厲害的人物總能抓住紅利期,或者說,因為抓住了紅利期,所以她成為了更厲害的人物。

三、一土學校聯合創始人

公眾號開辦了2年後,伴隨職業轉變(應該還有思想的轉變),一諾和華章決定帶著孩子回國,從美帝加州到中華帝都,並於2016年的4月1日在奴隸社會更新了一篇署名一諾的文章,《你也在為孩子上學發愁嗎》,在文中正式宣告了一土學校的成立。

至於為什麼要開辦一土學校?一諾給出的解釋是:

當時我的內心臺詞是:媽呀,牛人果然是牛人!我們還想著湊錢買學區房、想方設法上國際學校、實在不行就門口菜小的時候,人家抬手就自己建了個學校!給自己選了條最難走的路!

這解決問題的腦回路完全不在一個高度一個頻次!

從這個角度,我非常佩服李一諾,她決定要做的這件事對我的觸動,不亞於當年柴靜製作了《穹頂之下》。

不同的是,柴靜是透過紀錄片的製作,把霧霾的現實擺在了普通大眾面前,雖然之後再無後話,但這揭露的勇氣實在可嘉。

而一諾則是透過一土學校,把世界上的先進教育理念和實踐呈現給我們(包括“for everyone, for free, forever” 的可汗學院、以學生為中心、被稱為“在舊金山灣區進行的教育實驗”的Altschool等)。

你不用去一土學校上課,但請你知道,教育不是隻有咱們習慣的那種模式,這世界上有很多更新、更包容、更多元也可能更適合自家孩子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

儘管,這條路的難走程度超乎常人想象。

比如,辦學的錢從哪裡出?學校開張需要的各個證有嗎?跟現行教育制度的衝突咋解決?除了她的3個孩子,還有別的生源嗎?學校在哪兒上課呢?

我先說結論吧:學校現在已經正式運營2年了,第一年有30個孩子,第二年有100個孩子,上學的孩子和家長滿意度還不錯,廣州的一土學校也在落地中。

這個女孩,全身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我從這件事裡看到的一諾,是一個勇敢挑戰現狀、不畏艱難、具有超強執行力和協調能力的務實主義者。

那麼,這樣的人所開辦的一土學校到底什麼樣?以下是摘自官網的簡介。

後面還有很多內容,關於創新體系、教學方式等,本文也不是廣告,就不展開了,有興趣的可以去搜一土官網看簡介。

關於一土學校,一諾的想法,是希望學校培養出內心充盈的孩子,終極目標還想要推動教育公平、最大化人的潛力。

從這一點來說,一諾又是個愛做夢的理想主義者,因為這絕對是個有些縹緲而不可及的理想,至少,對於我這個普通人來說。

下面來說說別的方面。

四、終身學習者社群、諾言社群

這倆是什麼玩意兒?我知道你納悶兒。

這是兩個由一諾兩口子發起的的社群,一定程度而言,諾言社群是終身學習者社群的迭代產品。

以下內容僅代表我個人,可能不夠客觀和全面,但均為真實想法。

相同的地方

1。都用磁場APP(說實話,培養使用習慣實在太難,我到現在都沒有用慣);

2。都收費,並且不算太便宜(前者始於2016年7月,視加入時間收費1999元-2999元/年;後者始於2017年7月,999元/年可參加現場活動,199元/年僅包括影片);

3。學費走向一致(官方說法)

不同的地方

1。學習方法不同。

終身學習者的玩法是全靠自覺,沒啥系統引領,完全遵循付出多少、收穫多少。

諾言主要是上課,一諾會每個月錄一節課,會和學員現場交流和互動,會有作業和點評。

總之,後者學習框架更為系統、組織者更加用心在引領。

2。運營者和學員互動頻次和深度不同。

在終身學習者社群中,一諾和華章出現的時候並不多,和大家的互動也很隨機、無規律。

諾言則是定下了規矩,至少每月一次2-3小時的現場錄製、30分鐘的影片、定期的作業點評。

3。使用者體驗和效果不同。

就目前的情況,終身學習者社群已經很少有人說話了,但諾言社群至少還可以算是誠意之作,現階段活躍度很高。

甚至這篇文章,也是我參加了2次現場錄製活動後,和一諾有了更直觀、具體的接觸和交流,有感而發所寫。

我對終身學習者社群的體會

相信你也從文字中感受到了我對終身學習者社群的失望,當時多少人和我一樣(該社群至少有3000人),是因為相信一諾和華章的人品、相信跟他們一起會學到更多東西、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在沒有看到更多細節、只畫出大概框架的時候就付費入群啊!

這個女孩,全身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結果。。。

可能是我自己太懶,沒有形成主動使用磁場學習的習慣,沒有堅持登入APP,也就因此沒有得到及時反饋,因而無法持續地輸入和輸出,所以從終身學習社群中收穫不大,攤手。

當然這也跟一諾華章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實在分身乏力去維持終身學習者社群有直接關係。

但是,付費入群是自己的選擇,不怪任何人。

不可否認的是,這件事讓我對一諾略有微辭,甚至對付費社群都有了點陰影。

現 狀

估計一諾華章也意識到這個社群的難以為繼,目前“終身學習者”這幾個關鍵字已經無法從公號中搜索到。

取而代之的就是諾言社群,放在非常明顯的地方推廣,理念是“把我看到的世界,從外到內,講給你聽”,目前運營較好,每次活動的現場錄製名額都是一搶而空。

同時有個細節也彰顯了一諾華章是值得信賴的,或者從商業的角度,是重視個人品牌價值的,也最終並沒有辜負那些因信任他們而進入終身學習者社群的人:

讓每個終身學習者免費參加諾言社群。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終身學習社群參與者、對一諾華章個人品牌的彌補和慰藉。

好訊息是,連著參加了2場諾言課程錄製會,聽那個語速很快、思路清晰、幽默風趣、比較自戀但又有強烈使命感的一諾講課,給我們分享她對世界的看法和應對方式,我覺得自己沒有看錯人,也覺得已經值回票價。

感謝他們沒有辜負我的、我們的信任。

五、非議

人紅是非多,坊間關於一土和一諾的各種傳言也不少,什麼靠辦學校圈錢啊、喜歡透過給大眾灌雞湯提升自己知名度啊、搞個人崇拜之類的。

圈錢不圈錢,我沒做過調查,沒啥話語權。但作為消費者,我認同你的理念和價值,我消費了,你提供的服務讓我覺得值回票價,就夠了。

關於灌雞湯、提高知名度。人怕出名豬怕壯,她本人都沒覺得有啥不好的,願意出來拋頭露面、熱衷於輸出價值觀,給普通人多一種思路,再不濟也多點談資,不挺好的嘛~

至於個人崇拜,可能確實有真愛粉吧,雖然我沒有。。。畢竟人家人格魅力、號召力和光環都在那擺著呢。

再說了,人無完人,孰能無過。

而且一諾確實挺自戀的(她自己也承認這一性格特點),自我感覺良好也是真的,並且老取什麼“如何成為神”“如何培養一個“像李一諾一樣優秀”的孩子”這種標題的文章,雖然大部分時間這些標題就是個黨。

但是我相信,一諾是目標導向的人,她想做實事,想實現她的大夢想:以一土學校的開辦為契機,推動教育公平。而其他,只是為了達到這個大目標而鋪設的臺階。

為了籌錢辦一土,想到了開辦終身學習者社群,並且用會費開辦了第一期一土;

終身學習者效果不佳,一方面是不願意辜負老社員的信任,另一方面,一土還需要資金,於是想到了開辦諾言社群、讓老社員免費入會;

為了提升一土學校的影響力並引起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思考和重視,把一土和自己捆綁在一起營銷,用她自己的話說,“不停接受採訪,不斷髮聲,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為了支援鄉村教師,成立了愚人社群,給予他們資金支援,並且把一土學校做的IT體系帶給村小、農民工子弟校,還把出書的錢也捐給了他們;

再說了,真想掙錢,何苦跳槽到蓋茨基金會?何苦一直拒絕將奴隸社會商業化?一個廣告20萬,來錢多快啊。

我看到的,是一個滿腔熱血、胸懷大愛,想要讓教育變得更加公平、社會變得更美好、值得所有人尊敬的女性。

配圖僅代表個人觀點。

這個女孩,全身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六、結語

Lily有句話我很喜歡。

“We can only connect the dots when looking back。只有當我們回頭看的時候,那些點才會連成線。”

一諾推崇的是另一個觀點。

她認為,“了不起的創新,一定是在系統思維的指引下,構建一整套生態系統”,並舉了Elon Musk在網際網路、可持續能源、太空探索方面的系統佈局。

但這兩句話並不矛盾。

我的理解是,在沒有想好自己能做什麼、要做什麼的時候,行動會給你答案,所以Lily的那句話對於我這樣沒有明確想法、還在找尋目標的人很有幫助;

一諾的話則更適用於已經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在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奔去的人。

這應該也是一諾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布一場讓中國教育更公平的局。

配圖僅代表個人觀點。

至於封不封神,封的是什麼神,我想她是不在乎的(所以,其實我的標題也黨了一下)

至於秘訣,哪有什麼可以一劍封喉的秘訣啊,唯有認準目標、排除萬難、堅持不懈、吃得苦中苦吧。

陳帥佛語 世界是一個舞臺,你唱結束我登臺。

最後再講個小故事。

上次錄課的時候,一諾坦言,“關於一土學校,我也想過放棄,因為真的太難太難了,挫敗感也很強,覺得自己堅持不下去了。”

於是,她請教自己的職業教練,對方讓她去看《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

阿里巴巴馬雲和陳帥佛有段對話,殘酷才是現實,也許李一諾正在面對。

她的感想是,“任何時候,任何環境下,我們都還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對於一土,我選擇了不放棄不逃避不遺棄。”

李一諾,清華大學生物系本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分子生物學博士,2005年開始進入麥肯錫公司 ,2015年6月李一諾開始擔任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2016年3月16日,李一諾當選2016年“全球青年領袖”。

所謂的職業生涯,李一諾說,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其實都是在經歷這三個層次,第一個是自信,第二個是自知,第三個是自覺。“從小我到大我,再從大我到無我。”現在,她越來越能體會到女性特質有力的一面——包容、清澈、真實,“這其實是男性的弱點。”

28歲的李一諾尚是個畏畏縮縮的小女生。

那是2005年,剛剛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完了分子生物學博士,她拿到了全球知名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洛杉磯辦公室的Offer。她是那年唯一一個入職的“外國人”。

當年辦公室秘書們大多是在公司做了二十來年的美國大媽,每年新人來了,她們都會玩一個傳統“遊戲”——下一個賭注,賭這一批新人裡誰能做到合夥人(在麥肯錫,晉級路線是諮詢師、專案經理、全球副董事、全球合夥人)。她們眼光毒辣,能迅速識別出誰更有潛力,極高的命中率成了流散在麥肯錫內部的某種預言。

沒有人會選我的。李一諾猜。

這個看起來瘦瘦弱弱的新人,開會時喜歡躲在角落裡,“聽聽別人怎麼說的,最好別人也不要注意我。”當時她最關心的就是,下週和專案經理做反饋的時候是不是就會被炒了。跟她一起入職的,都是MBA畢業生們,遊刃有餘的精英範。少數裔,還毫無商科背景,她突然從一個“聰明能幹的學霸”成了“啥都不行”的邊緣人。“你會發現,人經常沒有confidence(自信)的時候,你會覺得你跟別人不一樣。”

一個溺水般的開始。她想,能做到專案經理都算神話了,合夥人更是外星球的事。

這種戰戰兢兢持續了長達七八個月。直到入職第一年的下半年,轉機出現了。當時她負責一個極有挑戰的資料模型,開會過完了這個模型後,她緊張得起身去廁所,當時麥肯錫的一位全球副董事——一個學數學出身、在日本待了多年的德國人追了出來,認真地跟她說,一諾,我想告訴你,你做得很棒。

來自他人的認可,是她建立自信的開始,也成了她在麥肯錫的重要轉折點。多年後,她將這一點納入了她的管理信條:不要吝嗇對別人的讚揚。

她開始領略到做諮詢和做科研的相似之處: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看到核心問題在哪兒。在讀書期間對自己的性別並不敏感的李一諾,也漸漸覺察到性別文化下的女性的職場短板。

她發現,在這家全球化公司裡,越向上晉級,女性就越少。“很多領導力特質,的確女的沒有。”比如,立刻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現問題後,女性往往需要先花些時間去發洩情緒。“從這種角度講,女性是有很明顯的短處。”

“女性其實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我原來也有這個問題。男的就覺得,我來了就要有個聲音有個觀點,哪怕這是一個bullshit。”在麥肯錫,她從周邊男性身上習得了很多高效做事的法則。

一次在討論某個問題時,李一諾的發言一直在說各種問題,一個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專案經理聽不下去了,當著一屋子人的面,他直接將白板筆遞給她,說,一諾,寫下你的解決方案。在另一場角色扮演的工作坊中,一位同事扮演銷售主管,抱怨個不停。跟他搭檔的另一個同事,將一隻黑椅子放在他身後,摁他坐下,然後推他到屋子中間,“現在你在駕駛座,你來驅動。”

這兩個畫面在她腦海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記。她發現大多數人,尤其是女性的思維方式是,面對問題,先討論討論,聽聽你的意見聽聽他的意見再加點自己的意見,誰都不去做那個扭轉大局的人。

而“領導力就是,你要成為那個坐在駕駛室裡的人。”在她看來,這恰恰是女性所欠缺的。那兩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的男同事讓她意識到,“有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可以去做那個人。”

“你是誰呀,憑什麼是你啊,就是這種聲音在你腦子裡。”李一諾坦言這種文化恥感,對包括她在內的女性影響都很大。再往深裡說,這種恥感來源於,“你太在乎你自己了。”

“女性是很不容易‘不要臉’的,因為女性太在乎自己了,非常容易自我懷疑……我們一方面期待被評判,一方面又特別害怕被評判。”在她看來,“不要臉”是一個境界,不再在意自己,在意的是事情能不能成,只要事情值得做,自己的姿勢不好看沒關係。一旦能突破了這個階段,“慢慢地把你小女生的這些東西轉換掉……你的女性的光環就顯示出來了。”

徹底拋開這種恥感正是發生在她競選合夥人的過程中。

當時,已經做到了全球副董事的李一諾遇上了一個她特別討厭的同事,那人“傲慢、肚裡無貨,做一說十,還時常不兌現承諾”,級別還在她之上,給她發號施令。“就想我不幹了,我為什麼跟這種人在一塊呢,這種爛人浪費我的時間,浪費我的生命。”

一個講話直接又鋒利的印度人,也是她的直接領導者,說,你就是個“sour-loser”(酸丟丟的失敗者),你要真有本事你自己變成合夥人,你比他高。另一位比她早一年進入麥肯錫的女同事問她,一諾你是不是覺得你做的東西或者你做的選擇就是對的?你要想讓你認為對的東西能被執行,那只有你自己當領導。

這些話極大激發了她的“野心”。她發現自己,“我想贏”。而之前,她不過是“想被認可”,而覺得想贏的那顆心是不本分的,“每天勾心鬥角就想往上升,我這樣(才是)一股清流對吧……但後來發現是非常愚蠢的,很多女性其實也被這種東西所限制,就是我不參與政治鬥爭,我不參與上升。”

突然從“一股清流”變成一個那麼野心勃勃的人,她花了大量的時間來適應自己。最初,她並不大敢公開講,我想成為合夥人。“我是誰啊?就覺得自己不夠好。”

麥肯錫有一個全球合夥人的評價機制,公司會委派一位與申請人無任何接觸的第三方出具一個調查報告,他會尋求申請人過去3年裡所有工作過同事的反饋,最後形成一個綜合意見。這就意味著,申請人若想獲得所有合作過的人的支援,就得一一去和每個人聊。

“我當時也有點心虛呢,你看這李一諾每天不做業務,成天買官鬻爵。”說到這兒,她大笑了起來。但約同事一個一個聊完,她就發現,這其實是建立自信的第二個層面的過程。“自信是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就是的確是你需要別人來認可你;第二個層面呢,你要同時放棄你對別人認可的依賴。”

2011年,懷著老二,34歲的李一諾成為了麥肯錫的全球合夥人。6年間,那個如履薄冰的小女生一點點擺脫了無形的桎梏。

在麥肯錫工作了10年,她從沒感到過“厭倦”,因為工作最吸引她的地方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經常是複雜的有意義的問題。”但一個更讓她著迷的視窗向她敞開了——蓋茨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的工作機會找上了她。

經過了與比爾·蓋茨的兩個小時“面試”,蓋茨的一句話格外打動她,他說,自己開始關注生意以外的事情之後,發現在解決全球維度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存在的空白是巨大的。

2015年,她接受了這份工作的邀請,並在2016年拖家帶口從美國回到了北京。為了解決自家三個孩子上學的難題——公立學校大多把孩子當成了學習機器,而國際學校又把孩子培養成了外國人,2016年,她又決定自辦一所學校。經過170天的籌辦,借寄在北京八十中內的一土學校誕生了。她想在一土實現她對教育的理解,“教育最核心的部分是對自我的認知。我希望教育培養的是一些內心充盈的孩子。”

一邊是推進全球公共健康領域的蓋茨基金會,一邊是用教育創新來帶動社會創新的一土學校,她的人生全面開了掛。就像她競選麥肯錫合夥人那樣尋求支援,李一諾開玩笑地說,現在就是不停地“抱大腿”。

她越來越能體會自我的渺小。“我們去做一件事情因為它是一件正確的事,那你自己就是一個工具,就是一個實現一件事的工具。”她將這種階段總結為,“認知自我最終其實就是一個,所謂無我的境界。”

所謂的職業生涯,她說,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其實都是在經歷這三個層次,第一個是自信,第二個是自知,第三個是自覺。“從小我到大我,再從大我到無我。” 現在,她越來越能體會到女性特質有力的一面——包容、清澈、真實,“這其實是男性的弱點。”

回想起初入麥肯錫,覺得28歲老得不得了,時光轉瞬即逝,每天的時間不夠用。現在,她已經40歲了,有了3個孩子,倒覺得能在每天的紛亂中抽空想想大問題,覺得日子還很長,最好的時光還在前面。

“人就是這麼一種動物,年輕的時候瞎著急,然後才慢慢找到自己。”

她的3個孩子,男孩一個7歲一個5歲,最小的是妹妹,3歲。2017年初,北京下了一場大雪。家裡的阿姨是東北人,吃飯時興奮地描述外出時將手摁在積雪上的那種愉悅。然後,李一諾“偷襲”邊吃邊玩的3個孩子,你們誰跟我說說阿姨在說啥?聽到媽媽這麼一問,兩個男孩一臉茫然,只有最小的妹妹頭也沒抬就說,阿姨喜歡雪。

李一諾報過徐鶴寧的課,與陳安之、馬雲、陳帥佛吃過飯。

這個女孩,全身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陳帥佛:李一諾這就是女孩兒, 多了不起!